沪上餐厅机器人服务员集体下岗 替代人力为时尚早
原标题:沪餐厅机器人服务员集体“下岗”
机器人端菜、做刀削面、迎宾、跟顾客对话……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机器人在餐饮行业的应用也越来越多。然而,日前记者走访沪上餐饮市场了解到,两三年前兴起的机器人服务员,现在基本上被店家“雪藏”了,部分经营者坦言,除了开业时用了一阵子,之后就再无使用。机器人服务员“上岗”后,又遭集体“下岗”,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在实体店,特别是餐饮行业人工成本逐年升高的背景下,机器人服务员替代人工还有多远?
不稳定、功能单一必胜客退回迎宾员“小必”
2016年11月,百胜中国旗下必胜客的全国首家概念店“ph+”上海中心地下二层正式开业。当时的一大亮点,就是引入了一个机器人领位员“小必”。消费者只需在机器人的“面孔”部位输入桌号之后,“小必”就会把顾客引导到空座边上。只听到几声“嘟嘟”后,“小必”就一边说着“跟我来”,一边将客人引导入座。除了引座功能,“小必”总是露出眯眼的微笑,还会说一些简单的话。但它并不负责点餐和送菜。
根据当时的媒体报道,“ph+”新概念店还打算将“小必”升级为送餐机器人,顾客扫描桌上的二维码完成下单之后,拥有“大肚量”的“小必”会将食物快速地送到顾客的桌前。“ph+”承载了必胜客对于未来店的理念,包括以科技打造更智能、高效的用餐体验,提供美味健康的创新菜品。
不过日前记者来到这家门店发现,目前,该店的迎宾员“小必”已经不在了。据必胜客相关负责人透露,目前这台机器人已经不再使用了,而是退回了生产厂家。
记者辗转联系到“小必”的生产方Yogo机器人,据了解,必胜客使用的迎宾机器人是该公司老款的机器,而之所以没有继续使用下去,是因为机器的稳定性不是很好,此外,还需要长时间充电。
据了解,“小必”属于无轨机器人,而这已经是机器人中的第六代。尽管它的工作能力离一名人类迎宾员还有差距,但记者在大众点评上注意到,在必胜客陆家嘴店开业前期,不少前去门店的消费者留下评论表示,在店里看到这个机器人迎宾小姐后,立刻被吸引,不少消费者还与它进行了互动,店内气氛也比较活跃。
效率低、成本高机器人性价比不如服务员
无独有偶,肯德基也曾引入过机器人点餐。用户在点餐时,可以用日常语言和机器人对话,完成从点餐到支付的全流程。不过目前,该机器人同样处于停用状态,成为店内的一个摆设。据内部人士透露,停用的主要原因,还在于机器人带来的“噱头”效应远大于实际应用中带来的效率提升。不像那些自助点餐机,确实很实用,可以提高用户体验,节省企业人工和消费者时间成本,机器人相对效率要低不少。
劳动报记者了解到,该快餐企业“聘用”的机器人,其系统的开发方是百度,采用的是百度研发的人机交互平台DuerOS系统。据百度方面介绍,这款系统致力于满足用户在不同场景中的多样化智能语音交互需求。目前,其能力广泛应用在手机、电视、音响等智能家居、智能穿戴和车载场景中。对于该系统能否应用到餐厅点餐的环境,百度方面表示目前只能从系统的语音识别率等数据判断。
事实上,上述两家餐厅在引入机器人服务员时,顾客会留下“高端”、“高大上”的印象。从这点来看,机器人确实对门店的形象有拔高作用。但也有餐饮企业选择机器人代替服务员,是为了应对“用工荒”。那么,撇开机器人的工作能力不讲,用机器人代替服务员真的能节约成本吗?
答案却出乎意料。劳动报记者在1688网站上查询到,目前餐饮行业引进的机器人分有轨机器人和无轨机器人两种,价位从一万五到六七万元一台不等。根据餐饮行业内一名资深人士介绍,目前一名服务员正常的月薪在3000元左右,购买一台最低价的有轨机器人相当于一名服务员半年的工资,且只能替代固定线路的送餐工作,并且不支持“汤汤水水”等需要稳定性较高的餐品。“而且机器人时常需要软件更新,除去前期的投资外,还需要专业团队日常维护,这样算下来,成本远高于用人。此外,机器人如果因为系统原因不能稳定正常的工作,对于餐厅正常运转的效率也会大打折扣,餐厅选择放弃也是正常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