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兵秣马十余载 初试锋芒在今朝——2014年国际汽联世界耐力锦标赛(上海站)医疗救援手记

18.11.2014  13:29

11月1日到2日,国际汽联FIA世界耐力锦标赛(WEC)再次降临上海国际赛车场,这是该项赛事第三次来到上海。作为国际汽联世界性三大重要赛事之一,比赛除了法国站为勒芒24小时外,其余比赛均为6小时。上海站的比赛就是6小时赛,所谓6小时赛,就是指整个比赛中,同一台赛车连续跑6个小时,换人不换车,不同于F1赛车追求速度的比赛,WEC更要求赛车长时间稳定的工作和更好的燃油经济性,将油电混合等新能源新技术实践应用,对赛车手和车队进行耐力上的考验。

医疗保障团队依然由华山医院运动医学科主任陈世益教授担任首席医务官,运动医学科陈家瑞、张健医生和神经外科金毅医生协同,神经外科庄冬晓医生担任追击车医疗救援,麻醉科王海莲、杨笑宇,骨科许耀,心内科沈华,重症医学科吴刚,B超蔡叶华,急诊护士长刘华晔、护士王蔚、施华、方艺,药师徐瑾等会同120急救指挥中心以及各大医院的兄弟科室医务人员组成一支精英团队,共同承担医疗保障工作。

赛车运动是一种高危运动,对于医疗保障有着很高的要求。保障团队通常由MIC医疗快速介入车、ET解救队、救护车、医疗中心、直升机组等多个部门组成。这支专业的医疗保障队伍,已经有着10年的F1医疗保障经验,所以无论是快速干预、紧急解救等突发事件的处理上都能够驾轻就熟。然而WEC的比赛仍然有独特之处,它的赛程更久,车型多种且复杂,比赛中需要经常进出维修站换胎换车手,在医疗人员少于F1比赛的情况对于现场的医疗保障团队就提出了更高地要求。

比赛刚刚开始,上午10:50-11:20之间,指挥中心就传出了呼叫:请大家准备接诊!一辆宝马赛车由于速度过快冲出赛道,此时紧随其后的一辆保时捷高速撞向宝马的右侧车身中部,保时捷气囊弹出,驾驶保时捷的一名中国籍车手手部受伤,受强烈冲击的宝马赛车车手则伤势严重,快速干预车已经介入,ET解救队在破拆车的协助下,经过三次努力,终于解救成功!迅速转入医疗中心……金毅医生和许耀医生等医疗中心团队,有条不紊地判断伤势,迅速处置,请示首席医务官后立即由救护车和直升机通过陆地和空中分别快速转运至赛事指定医院——华山医院,整个过程仅用时45分钟!

华山医院院内医疗保障团队11点30分接到赛车场医疗中心电话,接报后马昕副院长立即启动赛事应急救治流程,医务处按照赛车场医疗中心现场报告的初步伤情,通知了骨科、手外科、中心ICU、急诊以及应急小分队等待命。12点15分,直升飞机、120救护车陆续到达停机坪和急诊。3分钟后,伤员被送到急诊抢救室。中心ICU祝禾辰副教授、骨科章晔和马天文、手外科刘靖波和刘宇洲等医生在护士的娴熟配合下迅速诊察伤员,经摄片等检查,2名车手分别诊断为:1号车手右桡骨远端骨折、右尺骨茎突骨折、右拇指近节基底部骨折,2号车手右股骨上段骨折,随后分别转送手外科病房和中心ICU。手外科董震教授团队为伤员施行了手术,骨科夏军教授和汤超亮副教授从家里赶来制定进一步治疗方案。

此次赛事成功救援是上海赛车场十余年来第一次在正式比赛中展开的故障车破拆、车手解救及医疗救援,正所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也为将来的赛事医疗保障提供了实战经验。赛后,国际汽联医疗官Dr. Alian和中汽联医疗委员会高度赞扬和充分肯定了医疗保障团队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