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玉枝:一缕书香

23.07.2014  17:04

  前不久,学院组织教职工开展读书活动,赠书、交流,还奖励了优秀的读书报告。拙作有幸获奖,欣喜之余,联想颇多,思绪也就不由而然地回到那些逝去的以书为伴的岁月,那一缕书香宛如袅绕的清芬,沁人肺腑,滋润心田。

  可以说读书是父母自小培养我们儿女最直接的方式,《儿童时代》、《故事大王》、《安徒生童话》、《少年文艺》等,在我识字很有限时就已然成为我的伙伴。记得母亲曾临时帮忙做了一段时间的学校图书管理员,于是,整个图书馆就成了我年少时的一片乐土。晚上该睡觉了,就时常打着手电筒在被窝里偷偷“享乐”。一本《红楼梦》看得我几度唏嘘,泪眼婆娑中竟也记住了许多黛玉的咏絮诗;歌德《少年维特的烦恼》让我在懵懂中向往外国名著中展示的那美妙的“禁区”;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不仅让我领会了“永不言败”的精神,还令我得知,原来书本能够通往诺贝尔文学奖如此辉煌的境地。因为那个年代的特殊性,我甚至还品尝过“手抄本”的滋味,读时,被深深吸引,心无旁骛。这样的课外阅读收益颇丰,为我日后学业精进,考入心仪的大学贡献不菲,也为今日的我能偶尔文章奠定了基础。一路走来,书一直都是我不离不弃的密友,那一缕书香伴着刘禹锡的《陋室铭》叫我知足,我也在阅读的熏陶与启迪中品味着生活,感悟着人生。   

  在书的世界里,没有尊卑等级,没有贵贱富贫。这里单纯、平等、纯净、良善,有的是弥漫开来的无以名状的愉悦;这里你会联想到哲学家尼采的感慨:“一切快乐都想要一切事物永远存在,想要蜜,想要渣滓,想要醉醺醺的半夜,想要坟墓,想要幕畔眼泪的安慰,想要镀金的晚霞。”是啊,书令人快乐,快乐令人纯粹。而纯粹,让人虽身份卑微而不失人格尊严,虽生活困窘而不失气节。   

  痛苦时,书勉励我不应丧失对生活的信心,只要有信心,能坚守,就一定会有奇迹。那一年,我罹患重疾,缠绵病榻数月。面对窗外隆冬的萧瑟和渐渐脱尽了叶子的银杏树以及风声、雨声、落叶声,心中的凄惶与失落无以复加。孤灯下,我翻看着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努力让自己忘却眼下的无助与落寞。我不仅被小说感人的故事情节所打动,更被洗练且富含哲理的文字所启迪:“人的心只容得下一定程度的绝望,海绵已经吸够了水,即使大海从它上面流过,也不能再给它增添一滴水了。”我的心渐渐敞亮开来,觉得自己就好比花园里的那棵光秃秃的树,看似最为没落,但也是新生的发端,一如英国诗人雪莱在《西风颂》中所讴歌的那样:“冬天既已来临,春天还会遥远吗?”当春的暖阳照耀着这棵树,它会苏醒,它会发芽,它又会长成一树金黄的银杏叶,令人赏心悦目。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当你不幸跌落到最低谷,你再无沉沦的余地,接下来的趋势就是上升,哪怕是一点点地上升。这或许就是人们所说的“峰回路转”,亦或就是“奇迹”了吧?   

  忙碌且疲惫不堪时,书是我的解语花,更是我的清新剂。它提醒我该放缓匆匆忙乱的脚步,让灵魂跟上;它以轻松诙谐的文字释放我的压力,让我神清气爽。闲散时,书把我领进它特有的色彩斑斓、光怪陆离的国度,让我抵达一辈子都无法前去的地方,结识一生一世都不可能相遇的人们。它教我懂得大海的辽阔、蓝天的广袤、人的内心世界之无边无际。   

  人生最大的幸福莫过于找到自己要走的路,很多人都迷失在生命的岔路口。只有观照内心,从书中找到行进的智慧,使心洁净明亮,才不会迷路,才能找到回家的方位。书指引着我在熙攘的人流中觅得一盏心灯,照亮我脚下的路面,让我一路敞亮前行,尽赏生命两岸的风景,尽享读书的乐趣。诚如明代诗人于谦所言:“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愿那一缕缕书香萦绕在校园,芬芳在每一个爱书、读书人的心间!

(作者系外语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