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行业优势打造“双创”平台

13.12.2016  16:33
    自中央明确提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来,在上海,从高新技术企业,到李克强总理关注的葱油饼;从年轻大学毕业生的创业尝试,到中年教授以“中国智造”挑战国际垄断的梦想……黄浦江畔众皆弄潮儿!而以全行业之力为“双创”营造良好环境,上海气象部门不仅走在了前面,更已结出硕果。

    对于上海交通大学的学生乔哲来说,学工业设计专业的他之前从没想过会从事气象相关的工作。如今,乔哲带领一帮志同道合的年轻人天天“”在上海智慧气象众创空间里研发“气象智能徽章”。2016年11月,乔哲带着“气象智能徽章”参加了上海市智慧城市项目评选,吸引了多个潜在用户的关注。这意味着他的执楠信息有限公司正从这个专业孵化器里“破壳而出”,即将带着他们的创业梦想振翅高飞。

  201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一年多以来,“众创”这个词语在上海“气象圈”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对创业者来说,它代表机遇;对气象工作者来说,它是为服务社会化进程注入的活力。

   气象专家援手 众创随身“气象站

  2015年6月,在上海市气象局举办的一次众创智慧气象头脑风暴活动中,乔哲的“气象智能徽章”勇夺创意第一名,也因此受邀入驻上海智慧气象众创空间。在乔哲看来,很多科幻电影里的场景正在逐步变为现实:人们按一下手表或胸针就可以获取并上传大量资讯。那么,如果人们随身带有一个迷你“移动气象站”,是否有助于天气预报服务精细到每人、每刻、每地?

  然而灵感迸发瞬间产生的创意真的能付诸现实吗?一开始,乔哲并没有多大把握。

  但当他走进众创空间,疑虑瞬间变为了动力。“众创空间”位于曾有“远东气象第一台”美誉的上海徐家汇观象台,创新精神在这座见证过上海沧桑变化的老楼中不断传承。接下来的日子里,乔哲和他的伙伴们昼夜不息地投入到“气象智能徽章”的研发中。

  根据设想,徽章要实现“移动气象站”功能,即每个佩戴者既能随时获知身边天气情况,也能将数据上传到云端供气象部门使用。由于在上海交通大学做过多年的设计开发工作,一开始乔哲对徽章的软件开发信心满满。但很快他就发现,如果对气象专业知识没有深入理解,就很难研发出有应用价值的产品。

  当乔哲陷入专业技术瓶颈时,“众创空间”为他送来了两位气象专家。专家们为团队开展气象知识培训,帮助他们解答气象站数据技术规范方面的问题,一同探讨如何将非常专业的气象技术与产品完美结合。气象部门还主动开放了部分气象数据……

  在进行技术研发的几个月里,乔哲已经记不清,有多少个日夜,由“众创空间”请来的气象以及通信等领域的“技术外援”帮助他们展开无数次“头脑风暴”。传感器、蓝牙通信、大数据采集应用——一个个难题迎刃而解。

   行业聚力“扶持”为创业者降低风险

  2016年4月,第一批“气象智能徽章”终于出炉!此时的乔哲既喜又忧。喜的是终于将创意变成了真正的产品,忧的是对于一个在校学生要让产品走向市场难如登天。

  不过,气象部门在创建“众创空间”之初就预见到了创业者的这种“担忧”。依托于上海气象行业这个大平台,“众创空间”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优势帮扶乔哲的产品走向市场。

  受益于在申城颇有影响力的“上海天气”微信公众号,首批“气象智能徽章”被100多位志愿者认领。测试所得的数据为进一步提高精确度等产品性能提供了重要参数,也为下一步真正投放市场奠定了基础。

  “众创空间”一方面与乔哲团队一起设计徽章的各种应用场景,一方面利用气象部门与交通、电力等行业的长期合作关系,进一步帮助乔哲寻求潜在的客户。

  “很快,经过改良后的第二批徽章也要出炉了,已经有一些特殊行业有意向购买了!”乔哲的眼里充满了希望。

  追逐“诗与远方”与年龄无关。大连海事大学教授王军原本也对创业前景深深忧虑。2015年夏天,志在涉足远洋导航领域的上海气象部门专门找到大连海事大学,力邀王军带领他的团队“入驻”上海智慧气象众创空间创业。由于在航海技术、海事管理等领域很有造诣,加上气象专家的协助,王军对于远洋导航产品的研发有足够的信心。但他担忧,目前国内气象导航市场已全数被国外公司占领,要想走向市场,实现“虎口夺食”谈何容易?“您就负责专心研发,市场、管理、运营都由我们安排人手打理。我们可以以股权投资的方式与您一起承担创业风险。”上海气象部门的承诺让王军有了底气。

  2016年1月15日,我国首家专业从事远洋气象导航的混合所有制气象服务企业——优尼迈特气象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在上海自贸区注册成立。依托于“众创空间”平台,王军团队虽然身处大连,却能和上海、北京的气象专家“远程”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并享受到气象数据开放的“红利”。经过近一年的努力,一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上气象导航核心业务系统即将完成首期开发。而“众创空间”也在尝试依托全国气象行业大平台,为即将诞生的“远洋导航产品”走向市场铺好路。

   完善“双创”生态 以创业带动服务创新

  当乔哲、王军正带着他们的创业梦想鲲鹏展翅之时,更多的“雏鹰”也开始被气象领域的商机所吸引,憧憬和设计自己的创业梦。

  2016年10月,上海智慧气象众创空间举办“上海气象+大数据应用创新大赛”,来自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等高校的57支创客团队踊跃报名,并拿出各式各样的新鲜创意,内容涉及气象及各行各业。

  “没想到吸引了这么多人参加,更没想到大学生创客们的思路这么宽!”众创空间负责人刘欧萱兴奋地说,“我们会组织各领域的专家评审,从中筛选出有市场价值的创意项目,提供全链条、全生命周期的孵化服务,包括技术支持、数据开放、创业导师、市场推广等;在资金方面,我们已经引入上海青年创业基金会,并将陆续引入民间基金,协助创客项目对接风投伙伴,给初创企业带来宝贵的项目启动资金。

  “气象部门开创了一种新型的、以行业为依托的专业化‘众创空间’模式,为那些有创新创业梦想的人尤其是大学生们构建了一个非常好的实践基地。它提供的专业化资源和服务,以及全新意义上的局校合作模式,使得大学生的创意能够实实在在落地、生根、发芽。”上海市教委副主任郭为禄说。

  而在上海市气象局局长陈振林看来,上海气象部门更大程度上是在努力为“双创”构筑一个良好的环境,以激发全社会气象创新活力,而“众创空间”就是一个重要的平台和载体。

  “气象部门打造专业化的气象‘众创空间’,可以充分依托行业平台,发挥资源优势,支持创客走完从项目创业直至产品上市孵化全流程,提高创业的成功率,为气象服务社会化发展探路;利于释放潜在的气象服务需求,促进气象领域的创新,推进气象业务技术水平升级,为政府、企业和市民提供更加个性、贴身、敏捷的‘智慧气象’服务产品。”陈振林还透露,近期,上海市气象局专门制定了促进“智慧气象众创空间”建设的意见,将进一步加大众创工作力度,力求以实际行动转变职能,真正做到“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三管齐下。(王瑾 段昊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