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报》:不寻捷径 改良土壤 自省自信

05.11.2014  00:47

    无可否认,我们民族有创新的基础、源泉、思想和历史,但是很不系统,质和量都远远不够。我认为根本问题是智商太高又好走捷径的思维——人聪明但走偏了方向,干什么事都想着走捷径。土壤不改造即使把最优的种子播下去,也没有用。谈自信不能忘了自省,我们往往自省不够。有时自贱矮化,有时盲目自信。

   好走捷径只能误入歧途
  好走捷径与我们不守自然规律,特别是单一思维垄断有关,这在炼丹术的停滞上表现的很明显。我们最后在百家当中只尊儒家,除了儒家其他都是错的,如果百家都在,墨家也在,道家也大规模流传的话,情况就大不一样。   其次是我们的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失衡,最典型体现在中小学教育上,以前文理分科、早早就分家了。其次在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上,我们重辩证、轻形式。因为形式逻辑缺乏,不少人胆子很大,敢拍脑袋武断。现在中小学教师,谁还会教平面几何蕴含的形式逻辑?我们是在教算边角度,算土方、算面积,最后培养一批房产开发商。形式逻辑的缺位是时下我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割裂的一部分。再一个与创新相悖的是,我们古代的实验密不示人,这个从炼丹术开始就有,为了保密,每个人用的符号、表述方式是不一样的,比如说硫化汞,这个人描述成像老太婆,那个人描绘成少女。炼金术就不是这样的。还有实验不成系统。如果没有这些问题,我想现代科学就可能在中国产生,是我们自己把它扼杀了。   我认为现在需要防止的是社会上弥漫的一种投机取巧的赌博心态。我们虽然有创新的天赋,但是现在正误入歧途。我们常常不愿意循序渐进,小步快走、步步为营,觉得这个太慢,都想要跨越发展、天上掉馅饼、一夜成名、一夜暴富,喜好大跃进思维。社会上各种各样师承班,宣传的也都是包学包会。    不利创新的土壤必须改良
  需要改良的土壤除了思维,还包括科普。现在的科普有衙门化、学术化的倾向,独缺大众化。   如农药,就被传说的非常可怕。其实天底下没有绝对有益和绝对有害的东西。科普不到位或者效果不好已经实际影响到我们的发展。   再一个是孩子的天真和好奇心的呵护和培养。我们这方面可以说呵护不多,问题不少。由于孩子想象力严重受限,今天的人们恐怕已经很难写出类似《西游记》这样的小说,写不出来,没了这个水平。   我们文化里面强调伯乐与千里马,这本身并没错,但问题是我们好打出头鸟、有打出头鸟的嗜好!千里马是什么?是指在大家公认的一定的规则范围内,从起点跑到终点,谁跑的快就行,是有一定规范的。但是如果这匹马不在跑道上跑,是偏道呢?你说是不是千里马?   出头鸟是创新必备的,那是在未知世界闯荡的胆大的鸟!但现实是往往谁出头就打谁。至少在科学技术领域,就得要奖励特立独行、领风气之先的出头鸟,包括我们国家的奖励制度,就得奖励出头鸟,而不是奖励长的又肥又大的鸵鸟,或者是奖励讨人欢喜的“水陆两栖”的企鹅。我们的奖励制度要变成哪个是第一个冒出来就要奖励他,因为他有这个胆量,敢冒这个险,并取得初步成效。    强调自信,不忘自省
  我们有资格自信,可是几乎很少反省。我们讲仪式、重形式,甚至热衷形式主义,但就是在形式逻辑方面一直吃亏。我们为何会丢弃本土产生的、人类最早的形式逻辑?即使西方形式逻辑引进中国几百年后,形式逻辑也没有在我们的生活、社会和活动中完全扎下根,而这恰恰是缺乏严谨、缺乏科学精神的主要根源,不按规则办事、想当然,对待管理、处理人事物关系不讲逻辑,也就一点都不奇怪。   我们同样要在自省的基础上自信,自省我们的形象思维能力。古时中国人在形象思维方面的能力还是令今人自叹弗如。《西游记》既是非常伟大的幻想小说,同时我认为也是伟大的科幻小说。今天把《西游记》拿出来跟《阿凡达》相比,谁的想象力更丰富和更具超前性?那肯定是《西游记》。阿凡达是在今天有了这么强大的科学基础之上再进行想象,明朝那个时候靠什么想象?   我建议,我们讨论重建创新的文化自信时一定要讲自信和自省,两者结合,绝对不能一味地强调自信、也不能总在自省。不能忘却我们有独特的优势,就是全民族的高智商,人类最庞大最宝贵的智力资源,世人叹服。我们要自信,没有自信的自省,就是自我矮化和自我作贱。另一方面,一个没有自省的人讲自信,就像夜行人吹口哨壮胆,越吹心越虚、胆越小。

    原文来源:《文汇报》 2014-11-04 | 作者:钱旭红     原文链接:http://wenhui.news365.com.cn/html/2014-11/04/content_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