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在上医人中接力 当代白求恩在行动 上医专家团队赴贵州兴义市人民医院参加“当代白求恩”行动小组帮扶活动纪实

31.12.2014  15:26

新闻中心讯 上医校友会会长彭裕文教授日前率领上医专家团队赴贵州兴义市人民医院参加“当代白求恩”行动小组帮扶活动启动仪式,此标志着新一轮“爱在上医人中接力 当代白求恩行动”已进入常态化,并产生重要影响;启动仪式结束,专家一行立即奔赴病房、门诊、手术室开展查房、讲座、示范等一系列活动,受到当地广泛好评。

兴义市在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地处滇、桂、黔三省(区)结合部,拥有81万人口,26个少数民族。经60年的发展,兴义市人民医院已经成为当地民众信得过的国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硬件有了,但是吸引和培养优秀临床医学人才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缺乏高水平的医生,成了医院面临的最大问题。兴义市人民医院希望得到支援。

彭裕文会长在启动仪式上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他说,我非常荣幸的代表白求恩行动小组讲话,首先感谢兴义市人民医院、感谢兴义市人民,给我们机会让我们服务兴义市的人民、服务兴义市人民医院的发展,同时也感谢我们的学长、各位学友、中国和外国白求恩行动小组的成员们!今年是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大夫牺牲75周年,白求恩精神和我们上医的校训“正谊明道”是完全一致的。为了支援贵州,先是上医北京校友会会长陈克铨教授率领加拿大和北京的专家来了,今年,我们上海队也来了,我们想知道兴义市人民医院和兴义市人民需要我们做些什么,我们能够做些什么,怎样才能把当代白求恩行动持久地开展下去,为中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我们的贡献。

上医专家团队来到需要帮扶的贵州兴义市人民医院

本次来自上海的上医专家团队主要成员有呼吸内科专家钮善福,核医学专家陈可靖,骨代谢专家王洪复,病理专家马瑾瑜,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科主任曹云博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张轶群博士,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影像学专家初曙光等。

来自北京的上海医学院61届校友、 “当代白求恩行动”成员也来了,他们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血管外科专家汪忠镐院士,,心脏外科专家周其文教授,皮肤科专家王家璧教授,病理科专家何祖根教授;上医85届校友、心内科专家华伟,药学专家刘青,以及贵州省人民医院博士吴强等。

来自加拿大的专家团队有“当代白求恩行动”发起者、生理学家孙公铎教授、加拿大皇家维多利亚医院华裔心胸外科医生、蒙特利尔麦吉尔大学医学院副教授岑颖干,麦吉尔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灌注师、岑颖干的“黄金搭档”埃里克 博士,蒙特利尔麦吉尔大学医学院和皇家维多利亚医院心胸外科毛希丁•穆罕穆德博士,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医学和细胞生物学教授巴里•波斯纳博士,蒙特利尔麦吉尔大学讲师、魁北克省全科医师应莺,加拿大眼科专家陈展强教授等。

彭裕文会长向记者叙述了“当代白求恩行动”的本来龙去脉。2011年9月18日,上海第一医学院医疗系61届103位同学在母校上医举行毕业50周年的联谊活动,这些来自海内外和全国各地的昔日同窗欢聚一堂,虽都古稀之年,血管里却始终流淌着“正谊明道”、“为人群服务”的上医精神。联谊会上,孙公铎倡议:同届的校友应发挥余热,服务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组织“光彩贵州”行动,支援贵州,去贵州义诊。孙公铎的建议立即得到了积极响应——再走白求恩道路,用人民给予的知识和技术,回哺培养我们的人民,用实际行动为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继续贡献力量。

上医校友会和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对此项活动颇为重视。复旦大学副校长、上海医学院桂永浩院长和复旦大学分管校友工作的副校长冯晓源都盛赞这一义举,认为“对弘扬母校精神,继承母校的传统都有积极的意义”。非常凑巧的是,从2008年起,上海医学院就组织附属医院开展了对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医疗帮扶活动,定期派去医疗队和医生的传统一直延续至今。

2010年,在孙公铎的热情帮助下,岑颖干来到了北京协和医院。2011年,他来到贵阳义诊,5天中做了10例高难度的心脏手术。2012年,在孙公铎深情“鼓动”下,岑颖干利用休假来到了更为边远的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义市人民医院义诊。一下飞机便急着往医院赶,忙着做手术,创造了32小时内一连成功做了4台手术、只吃了一顿饭的记录。那年,岑医生和他的“黄金搭档”埃里克在兴义人民医院的3天中做了8台手术和一场200多人参加的学术活动。“兴义来了两个白求恩”,岑颖干和埃里克所到之处受到英雄式的欢迎。当地患者知道岑颖干来自白求恩故乡,并且与白求恩在同一家医院工作,同样不拿报酬,同样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便尊称他为“当代白求恩”。

2013年,北京上医校友会由汪忠镐院士领衔的61届上医校友——一批德高望重的首都知名专家,包括心脏外科周其文、皮肤科王家璧、病理科何祖根,基础医学学科的管林初、朱立平、孙公铎和陈克铨,还特别邀请全国“白求恩奖章”获得者、来自甘南草原的68届上医校友王万青来兴义市人民医院和贵阳医学院进行义诊、查房、手术,做学术报告、示范讲课,开展病例讨论,受到了热烈欢迎。北京的上医专家还为兴义市人民医院安排了医生进修和联系转诊等事宜。汪忠镐院士更是亲自指导,帮助兴义市人民医院建立起胃食管反流中心。

61届北京上医校友都是知名的学科佼佼者和国务院特殊津贴的获得者。过去的50多年间,他们虽同在北京工作,但平时也难得见面,是“当代白求恩行动”让他们在古稀之年再度聚首,半个多世纪后,大家还抱有相同的理念,这是多么的不易呀!来兴义前,专家们曾向兴义市人民医院提出唯一要求:接待、用餐一切从简;尽可能将工作安排得紧凑充实,白天排手术、讲座排晚上。孙公铎教授甚至这样要求院方:把我们这帮人油“榨干”!

2014年,兴义市人民医院被(中国)白求恩精神研究会接受为会员。7月6日,在首都北京,上医校友会与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合作,正式设立了“当代白求恩行动公益基金”。

本次“当代白求恩行动”的规模更为壮大,进一步向纵深发展。来自白求恩故乡蒙特利尔、中国北京和上海的三支“当代白求恩行动”医疗帮扶小分队在兴义市人民医院“历史性会师”了。加拿大方面增加了国际著名的华裔眼科专家陈展强和年轻的全科医生殷莺,北京方面增加了心脏内科专家、上医85届校友华伟,尤其是3位中青年骨干医生曹云、初曙光和张轶群的加入,为“当代白求恩行动”注入了新生代的“血液”。

2014年,兴义市人民医院被(中国)白求恩精神研究会接受为会员。7月6日,在首都北京,上医校友会与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合作,正式设立了“当代白求恩行动公益基金”。

“重要人物”推动“当代白求恩行动”向纵深发展

规模盛大的“当代白求恩在行动”不得不讲到除发起人孙公铎外,重要人物有重要推动作用。

汪忠镐,血管外科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首都医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1961年,汪忠镐从上海医学院医疗系毕业,分配到高手如云的北京协和医院。年轻的他很快便脱颖而出,原因是他能“痛病人之所痛,急病人之所急”。他曾经不好意思地说,自己当初那会儿得来的名气,是在急诊室里“十分乐意地”动手为老年肠梗阻病人掏大便掏出来的。“这不用什么技术,不费多少功夫,手到病除,关键是你肯不肯做。汪忠镐给普通人看病,除了问病情,还问病人的经济状况,以便设计出对病人最有利的治疗方案。在他的眼里,给中央首长看病和普通百姓看病没有区别。“地位高的我不会多看一眼或留下联系方法,没地位的我不会少问一句或让人失望。

正因为汪忠镐把自己定位于“穷人的医生和人民的医生”,2012年底,当孙公铎邀请他参加“当代白求恩行动”,和岑颖干医生一起去贵州义诊时,他马上答应了。

2013年11月在贵州黔西南兴义市人民医院和贵阳医学院,他马不停蹄地走访科室,指导工作。兴义市人民医院欲聘请他为名誉院长,这位拒绝了不少“大医院”邀请的“大院士”欣然接受。他说,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的根本出路在于提高基层医院的素质水平,特别是边远地区。他多次强调,绝不挂虚名,要当就要当出个样儿来。硕果累累的汪忠镐一辈子最幸福的事就是能把患者的病给治好了。

汪忠镐在贵州先后做了两场报告,题目是“爱心与思路——一名医生的成长”。他在报告中谈到:第一,做一名合格的医生,必须要“视而见,见而思,思而行,行而果”。他说:“医生不能对病人的疾苦视而不见,见到了就要思考,继而行动,而这个‘果’,小的方面指患情好转、治愈,大的方面是推动学科的进展和走向世界”;第二,医生必须一切以病人为中心,把病人的疾苦放在心中,尤其是危急、疑难、重症病例,必须要有“说时迟,那时快”,分秒必争、毫不犹豫和迎难而上的勇气,这样才能进入最佳思维状态,激发灵感火花,从而为患者探索方法,解除病痛,带来希望;第三,爱心和创新是科学的灵魂和成功的基础。爱病人,是一名医生成功的最大动力,也是医学科学发展的终极目标;第四,“外科是爱心指导下的科学、艺术和哲学(Science, Art and Philosophy)”。这最后一句话写在幻灯片的最后一页,可以看做是汪忠镐院士一生的追求和总结。

陈克铨也是“当代白求恩行动”的重要人物,他1961年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医疗系,随即便考取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现北京协和医学院),师从著名解剖学家张鋆教授读研究生,毕业后留校。2011年11月,上医61届同学毕业50周年举办庆典活动,他坚决要求发扬上医文化和上医传统,组织医疗队,重返“老少边穷”地区,首站直指国家大西南战略发展中心——贵州,并把这次活动命名为“光彩贵州”行动计划。在兴义市人民医院会议厅里,陈克铨的“谈名校文化”演讲吸引了众多兴义人,他说:八十六年来上海医学院培养了四万多名白衣天使,出了48位院士。上医的文化让人敬仰,上医的校训使人警醒,上医人的故事令人动容,上医的校歌更叫人热泪盈眶。今天,我们来到贵州,正是对上医文化的传承,也是对白求恩精神的学习与实践。我们深深感到,白求恩精神和上医文化是相通的,我们的愿望是再走白求恩道路,弘扬上医文化!地方医院希望我们扶持的,我们力求雪中送炭。上医人有着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献出青春的过去,这一崇高的事业必定后继有人!”当有记者采访他时,他说:“不要写我,我一生平平淡淡,没啥可写。要写就写我们的上医文化,要宣传就宣传那些恪守校训至死不渝的上医人……”

这种文化形成的强大气场,在兴义市人民医院会议厅的每一个人心中萦绕激荡。

王万青,1968年上海医学院毕业分配时,24岁的“正宗”上海小伙主动要求到甘青川三省交界的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最艰苦落后的草原深处的阿万仓乡卫生院(当时叫卫生所)工作,从24岁到69岁,45年如一日,在平均海拔3500米、高寒的1万多平方公里的西北草原,在极端艰苦的生存条件下全心全意为藏牧民服务,从给产妇接生,到做外科手术,没有耽误过一次出诊,没有出过一次医疗事故。其实他也有过多次回上海的机会,但是都放弃了,因为他认为,上海不缺医生,缺医生的是草原。他信守了自己当初在分配志愿表上写下的诺言: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志愿,到最艰苦的地方去。那年,某地传报出现肺鼠疫,别人唯恐避之不及,他却勇敢地冲去现场,零距离诊治病人,直到纠正了先前的误诊,避免了全县的恐慌和损失,体现出一名医务工作者严谨的科学精神和忘我的责任心。2009年母校复旦大学授予王万青“杰出校友奖”;2010年,获“中国医师奖”和“感动甘肃”、“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年度人物荣誉称号,2012年获中国卫生部颁发“白求恩奖章”。

2013年11月,上医校友会邀请王万青参加“当代白求恩行动”去贵州义诊,他欣然接受。从玛曲到兰州,从兰州到北京,从北京到兴义,从兴义到贵阳,他在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义市人民医院和贵阳医学院看病、交流、做报告,他的人格魅力感染了无数的病人和听众,在物欲横流的今天,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动容与反省。他说:“我坚守甘南大草原,相伴黄河第一湾已经45年,我尽了一名草原医生的职责,救死扶伤。特别是,我得到了藏族同胞的信任和认可,实现了我人生的意义。这是我感到最为高兴的事。”

当然,周其文教授也是个重要人物,1938年12月他出生于上海医生世家,1956年如愿考入上海医学院医疗系, 1961年,毕业被分配到北京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胸心外科专攻心脏外科,既搞科研,也做临床,再次如愿以偿。“我是一个开心的人,我每天给病人‘开心’,自己也开心……”先后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工作的他, 50年成功“开心”1万余例。2013年11月8日周其文晚抵达兴义市,9日一早便到兴义市人民医院心胸外科病房。这两天的手术都是院方专为他挑选的,复杂度高,目的是提高本院医生的业务水平。下午2点,周其文吃过午餐盒饭,刚想休息,被告知妇产科一位39岁高龄产妇,正将实施剖腹产术,突感不适,全身发紫,无心跳,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均不见效。周其文立即赶往手术室。他根据丰富的临床经验诊断为羊水进入右心后入肺,继而肺部形成血栓,引起其他血管痉挛收缩,造成病人缺氧后紫绀。他立即提示心脏按压速度太快,必须让心脏有舒展余地,一压一放,快速压,马上放,以一分钟100次的频率,血压才能上来,很多没有经验的年轻大夫一着急都会犯这个错,血还没回到心脏又被压回去,按得好累还不见效。然后指点用扩血管和升血压的药,此时病人体内呈酸性,须用碱性药物调和。有人说, 幸而那天有周其文在,抢救及时,两条生命得以拯救,而且,产妇心脏真正停跳时间只允许四、五分钟,否则即便把命救回来,病人的脑神经也会受到严重影响。周其文在阜外医院时就有一句手术台名言:“只要病人心还在跳,我就不会放弃!”现在看来,应该是:即使病人的心不跳了,只要还有一丝希望,仍不会放弃。在兴义市人民医院和贵阳医学院,周其文做了两场学术报告。他用幻灯片把极复杂的心脏结构立体形象化,讲解得一清二楚,即使外行人也能看懂几分。当地一位医生感慨万千:以前学解剖,没有立体概念,一到临床就糊涂,周医生以立体图解的方式把心脏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并用那么多的案例示范教学,这对心脏外科医生正确进行手术帮助太大了。 周其文始终认为:一个人的热情再高,技术再好,也治不了全中国的心脏病人,只有中国的心外科医生整体壮大,老百姓才能真正受益。自80年代以来,他除了在本医院身传言教,还在全国25个省65个市的100多家医院的心外科进行手术带教、授课和专业协作,特别是对 “老、少、边、穷”地区医院的心外科进行重点协作,治愈了当地大批贫困心脏病人。

周其文形容自己这30多年来在外面的“跑”是“一举三得”:第一,病人高兴,他们不用到北京找我去了,能省钱;第二,医院高兴,能提高总体业务水平;第三,当地大夫们高兴,不用去北京进修了。

“竭尽所能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们是我们的义务”

本次活动中,记者还采访了“当代白求恩行动”上医专家团队的钮善福教授。钮教授是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终身教授,中国著名呼吸内科学专家,1961年上医毕业,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从事呼吸系统疾病的医教研工作超过半个世纪,对疑难杂症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慢性阻塞性肺病、危重哮喘、肺栓塞、心源性肺水肿、重症肺炎、急性肺损伤等诊治。他先后承担国家七五 “肺心病呼吸衰竭抢救和缓解期治疗”,八五“发展非创伤性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和九五期间卫生部重点项目“呼吸衰竭治疗新技术的研究”。从而使呼吸衰竭机械通气病死率从65%分别下降至25%和19%。连续多年、多次荣获国家和上海市科技成果奖项。他这次前来参加当代白求恩行动,是受到同班老同学汪忠镐、周其文、王家璧、何祖根、陈克铨、孙公铎、管林初、朱立平等的感召。钮教授这次来,不光在兴义市人民医院的呼吸内科、重症医学科等科室指导工作,还赠送了两台由他研制成功的多功能呼吸设备,并耐心教医护人员如何使用,他的高超技术让许多年轻同行敬佩不已。这些对边远地区的基层医院来说是多么重要的雪中送炭啊。此行钮善福在呼吸内科看了20多个门诊病人,查房达15人次。笔者有幸亲历了他对36床邓华帮女士的查房,教授细致地问起这位老人的病情变化,然后仔细交待主管医生和护士如何护理好病人的每一个细节,耐心地向家属强调该怎么喂水、遇到咳嗽怎么办……,既细致又专业,其敬业态度让人心生敬意。他说:“对住院病人的照顾就是要细致,很多科室的病人如果护理得不好,最后都要到呼吸内科来,所以我们要加强对病人的照顾。”46床的刘继尧是一位需要使用呼吸机治疗的病人,钮教授全程参与了整个治疗过程,并通过该病例,为呼吸内科的医护人员详细讲解呼吸机的运用。在接受黔西南电视台采访时他说:“我们老一代的医务工作者为国家的医疗事业奋斗了几十年,现在虽然年纪大了,但是我们依然要发光发热,竭尽所能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们是我们的义务。”

在兴义市人民医院期间,来自北京、上海和加拿大的专家利用晚上为医护人员举办了好几个重要讲座: 王洪复教授主讲了《维生素防治骨质疏松》,陈可靖教授主讲的题目是《放射性核素的临床应用》;还有陈展强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钮善福的《合理应用机械通气氧疗治疗呼吸衰竭》,王家璧的《结缔组织相关皮肤病》,金文泉的《生态养生保护稳态,延缓人体衰老》,应莺的《加拿大全科医生现状》,以及汪忠镐院士举办的胃食管反流患者座谈会等均获成功,广大医务人员受益匪浅,好评如潮。

曹云教授在兴义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的查房、讲座、指导,既和蔼可亲又严谨详实,独具特色;初曙光教授的医学影像科讲座以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独到的讲解,详细分析了兴义市人民医院放射科医生带来的许多“疑难杂症”片子,让同行医生茅塞顿开;张轶群副主任医师的内镜讲座吸引不少同行听讲,她把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获得的宝贵知识、实战经验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兴义市人民医院的同行。

有意思的是,在得知我国现今医患矛盾严重后,来自加拿大的Dominique Shum-Tim还举办了一场名为《How to improve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in China》(在中国如何改善医患关系)的讲座,吸引不少同行参加。Tim以独特的外国人眼光畅谈了如何改善医患关系的看法,很有参考价值。

“当代白求恩行动”应该持续,而且可以持续

兴义市人民医院院长杨玉林,党委书记梅天琼非常感动,代表全院职工欢迎专家来院,并向记者深情回顾了白求恩行动小组来院工作情况和专家与医院结下了深厚友谊。他们说,此次前来的专家团队空前强大,达到30人,分别来自加拿大、北京、上海三地,专业涵盖眼科、核医学科、儿科、心血管内科、心脏外科等,都是医疗界泰斗和精英。杨玉林院长表示:众多前辈能莅临指导工作,是医院的光荣,我们会抓住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悉心向专家请教,学习专家的敬业精神、博爱精神,提升医院的技术水平,做人民满意的医务工作者

兴义市市长王天洋亲临现场,对此次活动给予高度肯定和赞扬,他说:“当代白求恩行动”小组来兴义市开展帮扶活动,给我们带来的不仅是国内、国际顶尖的医疗技术,更是来自国际友人的一份浓浓情谊,让我们倍觉温暖,倍感温馨。专家们带来的先进医疗技术和管理理念,一定会让兴义市的医疗卫生服务更上新台阶。

谈起“当代白求恩行动”,孙公铎动情地说:“在我75年的生命中,我人生最美好也是最艰难的时光是在贵州度过的,从1961-1987年,整整26年时间,我成长,奋斗,成为电生理专家,是在贵州完成的,甚至出国后在《Science》杂志上发表论文,基础也是在贵州打下的。贵州养育了我,培养了我,改变了我的人生观,我真正的故乡是贵州,我是贵州人(其实他是温州人)。每当我回首往事,贵州的万千变化让我旧梦不断。我铭记贵州的贫困,老百姓的真诚,纯朴,以及周围同事和朋友们的友善,我真诚地感恩贵州。我在加拿大生活了25年,退休后衣食无忧,但心里一直记挂着那一片土地,年龄越大,越希望能用余生为祖国做点什么。我常常暗自发誓,必以赤子之心回报贵州。”他的确这样想,也这样做了。

彭裕文会长认为,从母校上医来说,放眼全国是我们的传统,我们曾经创建了重庆医学院,并支援了20多所医学院校、医学研究机构的创设和建设;上医的学子遍布祖国大江南北、边疆海域,在老少边穷地区救死扶伤,创造了铭记史册的业绩;如今争创世界一流医学院的征程中,需要一流业务技能的同时,更需要有爱的精神情操,爱祖国、爱人民、爱中华大地的山山水水。从这一意义上说,“当代白求恩行动”应该持续,而且可以持续:持续本身就是双向的,互利的;持续需要制度化,建立适当的合作机制,有计划、有针对性地持之以恒。“当代白求恩行动”更需要深入,也需要扩展,希望各届校友、医学生、医生、护士、教师、干部、企业家、志愿者都参入其中,共同谱写健康梦、中国梦。我们认为,坚持和发扬母校87年来积淀下来的上医文化,“当代白求恩行动”正是坚守上医校训“正谊明道”的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