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四天半工作制浮出水面 真能休得惬意吗

27.03.2016  17:13

图说:劳逸结合,方能事半功倍。网络图

  “一周做5休2的固有模式开始松动啦。”按照山西省晋中市新近出台的《关于推广全市周末弹性休息的实施方法》,从2016年开始,每年全市从4月1日至10月31日期间实施周五下午弹性休息,方法适用于全市党政机关、集体、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公司可参照执行。这意味着周五下午歇半天,连同原有的双休日,晋中市实际就形成了一个崭新的2.5天“微型小长假”。在我国,实行了多年的5天工作制,会不会由晋中模式的影响而形成多米诺骨牌的推倒效应呢?缩短每周的上班时间,真能促动人们旅游的热情,满足国人对增加法定节假日的期盼吗?休闲时间多了,真能因此而拉动消费市场吗?

   网友:绝大多数投赞成票

  曾有美国留学经历、现任本市一家大型基金会秘书长的小邱说,印象中,国外的节假日是比国内要多,西方的上班族似乎常常有休假,国定的、州立的假日也不少。“如果在全国推行四天半工作日,那人们的幸福感肯定会上升。”她说。

  晋中的做法并非心血来潮。去年8月,国家有关部门首次提出鼓励“周五下午与周末”的2.5天休假。在今年召开的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国家旅游局表示,将推动地方和企事业单位在保证每周法定40小时工作时间、不影响群众办事的前提下,创造条件让员工错峰休假、弹性休息,探索夏季2.5天休假模式。事实上,除了一些工作内容不是十分确定,必须有足够的工作时间保证的单位外,只要是工作内容可以量化、质化的,都可以按件支付工作或给予其他待遇,没有必要安排员工一定要上够5天班。有分析说,设计四天半工作制的初衷,是因为研究发现,工作时长的增加会给员工带来压力,使其精疲力竭,从而造成一系列健康问题,包括睡眠问题、抑郁、糖尿病、心脏病等。这些压力和疾病还会反过来给企业带来经济问题——旷工率增加、跳槽增多、健康保险支出增加等。因此,在多家网媒的在线调查中,网友们纷纷点赞在周末增加半天休假,光明网约有超九成网友表示支持,在新浪网4.5万人参与的投票中,81.3%的人认为这种休假方式可行。

   专家:多休半天作用有限

  但与网民的热情有所不同的是,专家们对每周增加半天休息的做法却并不太认同。华东师范大学旅游系教授、休闲研究中心主任楼嘉军说,四天半工作制很可能带来一系列负面的影响。第一,从工作角度来说,周五上午上半天班,下午休息,且不说同样需要上下班出行的折腾,单就半天的工作来看,很多人很可能心不在焉,效率也高不到哪里去,以前很多单位在春节前一天都是半天上班半天休息的,常见的情况是即便上午工作时,也是要么找不到人,要么办事的人心神不定。第二,指望多休的半天可以带动短途旅游,可以对小长假黄金周旅游市场的人满为患起到削峰填谷的作用,那也基本上是一厢情愿,以上海为例,到周边长三角地区游玩,有两天也能搞定,休两天与休两天半没有实质差异。第三,从家庭角度来说,如果周五下午放假,绝大多数人恐怕也是会以回家休息为主,不太会在单位吃了午饭后直接就匆忙踏上旅途。

   企业反响尤为冷淡

  也有人用“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来形容推行四天半工作制或将遭遇的各种掣肘。

  “我当然希望休息越多越好,但上班时间缩短,该做的工作又不会减少,还是要在规定时间里完成,最终的结果可能就是在家里加班。”贾志诚是一家化工企业的市场部员工,每天上班时间从9时至17时30分,是标准的“朝九晚五”族。尽管有固定的上下班时间,可小贾的工作内容却是一个个阶段性的项目,每个项目历时一两个月。其中,很多工作还需要与代理广告公司沟通、协调,如果大家都缩短法定工时,项目的进度势必要拖长,8小时外的加班也会增加。“如果工作量不减,我情愿在公司工作,效率会比带回家做高很多。

  有人提出,“减时”的同时也应该“减薪”,以实现“分享就业”。对此方案,贾志诚直言并不愿意,“这不是经济危机中不得已而为之的变相调薪吗?如果国家要倡导四天半工作制,应该在不减薪的基础上讨论,不然绝大多数上班族都不会接受的。”他戏言,虽然休息时间多了,可以去多看看世界,但“看世界也是需要经济支撑的,否则连上海都出不了”。

  对此,身为一家IT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人的庄凌云也表示,一周四天半工作制并不适用于所有的行业。“对于生产型企业,比如三班倒的,或者机关单位,可能调整法定工时的影响会比较大。而对于我们这种行业,本来就是项目制的弹性工作制,加班只是一种默认行为,少半天意义不大。

  在记者采访的数位小微企业、民营企业主中,几乎所有人都持反对态度。老余是一家洗车行的老板,目前经营着6个洗车店。虽然公司不大,但也是规规矩矩做生意,不仅参照本市最低工资线支付工资,还为每位员工都缴纳社保,法定节假日也按规定发加班费。“员工工资2000多元,我要付4000多元,用工成本本来就已经很高了。再加上各种税、房租、水电等等,每月利润很薄。现在的工人多聪明,如果法定工时缩短,他们肯定要求加班费或增加调休。到时我要么付加班费,要么增加人手,但洗车价格又不可能大幅增长。本来公司就已经不堪重负,说不定就此关门了。”他叹道。

  民生银行曾发布过一份《小微金融发展报告》称,用工成本上升已成为小微企业经营中最困难的问题。受制于经济环境的不景气与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很难将成本的提升转移到产品售价上,导致利润平平,尤以居民服务业、建筑业和餐饮业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对此问题反映最强烈。

   拉动消费几无可能

  对于呼之欲出的四天半工作制,本市劳动法专家周斌认为,减少法定工时,目前看来条件尚不成熟。周斌表示,在经济下行的当下,政府部门在想方设法为企业减少用工成本、减轻企业负担,比如上海最近就将部分职工的社保费率下调了2.5个百分点。因此,会导致企业成本上升的“一周四天半工作制”,至少在近几年看来并不现实。不过如果企业自愿,社会也是欢迎的。

  针对有消息称“全国旅游工作会议提出将探索夏季2.5天休假模式,鼓励有条件的单位实行2.5天弹性休假”,周斌表示,这并非指周五下午直接放假,国家旅游局曾解释过,弹性作息是在遵循每周40小时工作的前提下,把周五下午的工作时间提前安排到其他工作日中,比如周一到周四每天延长1小时下班,这样周五下午就能腾出来与周末结合外出休闲度假,这与缩短法定工时并不划等号。

  每周少上半天班,还有一个理想的“愿景”是可以拉动消费、扩大内需。对此,华东师大经济系主任李巍教授认为,这是不现实也不可能的。“在经济学上有一个‘持久消费说’原理,消费增长会呈现一种规律性现象,即在某个中长期时段内,这种增长是相对稳定的。近几十年来,我国对国民节假日的调整一直没有间断过,但从已有的数据结果来看,消费的增长从来没有因为节假日的结构性调整而出现井喷或过大波动。所以,那种认为‘一个国家或地区能够靠节假日消费拉动内需’的说法,多半是伪命题。

   休假改革莫“一刀切

  在上世纪80年代,我国实行每周六天工作制、每周工作48小时,与当时德国的五天工作制、每周工作36小时相比,从表面上看中国每周的工作时间多了12小时,但实际的劳动时间与德国工人几乎一样,说明劳动力的浪费十分严重。从1994年3月起,我国曾短期试行过隔周五天工作制。现在实行的每周五天、每天8小时的工作制,始于1995年5月1日。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休假总时间短,我国职工休假还面临着“全勤率”低、不同群体休假“旱涝不均”的现状。据国际上曾经有过的一项调查,全球三分之二的职场人会选择用完当年的所有假期,但中国人假期“全勤”的比例仅有65%。对此,楼嘉军说,“一刀切”的假日制度设计,很难满足广大职工多样化的休假需求。一些有条件的、工作量季节性变化大的行业,可以率先引入弹性工作和灵活休假制度,以便更加合理地安排工作和休闲时间。

  楼嘉军教授还表示,休假增加与否,第一个问题是有钱的、富裕起来的东部地区游客、包括那些中西部、大城市消费者希望有更长时间出去旅游,这个问题怎么解决。第二个需要面对的问题,是进城务工的人一年里需要有几个较长时间回家探亲,和父母孩子团聚,这个需求如何得到满足。显然,这两个需求在目前还不能很好地解决,即便一周增加半天或一天休假,对渴望长途出游的城市人群,对渴望多些回家探亲的打工人群来说,都没有太大的实际可操作意义。

  另一个有意思的话题是,随着四天半工作制的浮出水面,有关呼吁每周工作四天的建议也不绝于耳,甚至还有代表、委员将之提到了全国两会上热议。对此问题,楼嘉军教授仍然表示反对。“四天工作制是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在上世纪中后期提出的,原本以为,个人上班时间少了,可以匀出更多的岗位推动就业率上升,但后来又发现,少上一天班,岗位其实并未多出来多少,企业的支出却更大了。所以,像法国等国家就已经从四天工作制又退回到了一周上五天班。我国现在职工的年工作时间约为2000个小时,欧洲一些国家约为1500个小时,但他们却普遍遭遇了经济衰落的窘境,无论是劳动者的干劲,还是企业的拼劲,都不如我们强,因此,我们没有必要步他们‘干活少了、经济衰了’的后尘。”楼教授说,着眼于供给侧改革,在法定节假日不增加的情况下,社会应努力提供系统化的娱乐休闲场地,以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