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武警8名乐手亮相阅兵式:每天训练8-10个小时

04.09.2015  11:09

  原标题:上海武警8名军乐手亮相阅兵式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上,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合军乐团奏响了30首军乐。军乐团演奏的精准程度直接影响阅兵方队步伐速率、衔接配合,被誉为控制节奏的“时针”。此次阅兵,特别从全军官兵中遴选了千余名军乐手,组成了一支规模宏大的联合军乐团。来自武警上海总队军乐队的8名官兵脱颖而出,成为驻沪部队唯一一支直接参加阅兵式的代表队。

  武警上海总队军乐队教导员焦杨,带领安刚、王智君、骆鑫、金焰、郑逸磊、刘益和狄周琴共8名官兵,自4月27日入驻京郊阅兵村进行了4个多月的封闭式训练。在为期4个多月的集训中,每天都要训练至少8-10个小时,8名官兵的呼吸、音准、音色、节奏和演奏技法均名列前茅。

  阅兵演奏的30首乐曲中,抗战经典作品都进行了重新编曲,增加了新乐器,突出了铜管乐器的金属音色。领队焦杨介绍说,这是自1984年国庆35周年阅兵以来力度最大的一次创作,对演奏者来说是一场全新的战斗。“宁可吹破嘴,不能吹破音!”官兵们坚持每天一小时基础训练,每天一次随机抽考,每天一次阅兵曲目连续站立演奏,每周一次业务考核,每周一次讲评。

  技能是挑战,体能更是挑战。阅兵当天,联合军乐团在广场醒目位置持续站立两个多小时,而且要求乐器举起的高度和角度都必须统一,在一条直线上。为锻炼体能,他们在烈日下一站就是4个小时。烈日下,官兵站在没有遮蔽的训练场上,乐谱被照得雪亮、滚烫。每次训练结束,官兵们浑身湿透,仿佛刚从水里捞出来一样。现在,他们人人都能做到“站4个小时不倒,坐4个小时不动,练4个小时不乱,吹4个小时不错。

  由于多次设计队形、调整编队,战士金焰3次改换演奏乐器,从最初的军鼓,再到四音鼓,最终定为大镲。有人劝他慢些练,免得又是“瞎子点灯——白费蜡”,金焰说:“不管干什么,都要快速进入最好状态,决不能拖比人后腿!

  23岁的女兵狄周琴是个列兵,担负大鼓演奏任务,是武警代表队里唯一的参阅女兵。身材瘦弱的她牺牲休息时间穿着雨衣、绑上沙袋练长跑,补齐体能短板。她的出色表现赢得了组织的肯定,和另一名战友长笛手刘益双双“火线入党”,在阅兵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单簧管演奏员安刚激动地说:“参加预演那天,伴着我们奏响的军乐,战机在天上呼啸而过,战车在天安门前轰鸣而来,那一刻,我们的心都是震撼的。能参加这样一次阅兵,这辈子也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