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粮仓“服务员” 武警上海总队八支队支持农场建设
本报讯 (李杰 余达升)“碗中水,半苦咸,野菜稀粥不说难。一人呼,万人喊,肩担手抬拓荒蛮。”这形容的是解放初期上海垦民在苏北开荒拓土的景象。
1950年初,为了保障上海的粮食供应,时任上海市市长陈毅亲自批准在江苏大丰建立垦区,掀开了上海农场开发和建设的序幕。随后,八万名上海知青上山下乡,来到这片黄海滩涂上的盐碱地,用青春与汗水开垦出了50万亩耕地。六十多年后的今天,三座现代化沪属农场屹立于苏北广袤的大地,迄今仍是上海最重要的粮食与副食品供应基地之一。驻扎于此的武警上海市总队第八支队,以上海知青“战天斗地”的情怀,助建设、搞服务,主动承担急难险重任务,以实际行动亲身参与着这座上海“粮仓”的发展与变迁。
急促的电话铃声在支队值班室响起,来电的是驻地农场负责人,相关情况迅速汇总到了支队长王启虎桌前。原来,一场雨将农场的收获时间延后了20来天,一旦再次出现恶劣气候,势必会影响收获。前期的高降水量导致土壤湿度大,部分作物倒伏,局部地块积水,机械无法下田。抢晴抢收的压力,使农场领导想起了驻地的子弟兵。
支队官兵迅速被动员起来。很快,以倒伏地块和无法使用机械收割的地块为重点,一队队绿色抢收队出现在田间地头,与农场的干部职工一道,通过人工方式收割庄稼,打赢了这场抢收“攻坚战”。
广袤的苏北大地,在产业布局中更加注重农业的比重,至今保留着完好的生态环境。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使农场周边保留着大量的珍稀动植物,其中许多是国家级保护动植物。多年来,八支队官兵除了在完成自身职责使命以外,还主动承担起在场区保护和救助国家野生动物的任务。
近年,野味越来越多地被端上餐桌,并且成了奢侈消费的选择之一。农场周边群众受高利诱惑,经常在野生动物出没的区域下铁夹子、钢丝套等捕杀野生动物。支队官兵则主动与农场相关职能部门一道,在场区清理夹子、套子,并将《野生动物保护法》制作成宣传单,走村串户进行宣传,向群众讲明非法捕杀的危害及法律责任,杜绝了捕杀野生动物的违法犯罪行为。
八支队官兵驻地是农场,始终注重融合发展求作为。只有在支持农场建设中有所作为,实现警地双方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才能有力推动支队建设。除了维护农场社会面安全稳定以外,支队主动为农场干实事,做贡献。近年,随着盐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农场范围内的植被不同程度受到破坏,八支队官兵每年都会开展义务植树活动,为农场披上“绿装”。遇到灾害性气候,支队应急分队总是第一时间出动,救干旱、排洪涝,确保农场生产秩序不受影响。每到休息日,支队官兵的为民服务摊点总会准时出现在农场社区街头,修电器、剪头发、量血压,在支队官兵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农场干部职工提供应有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