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左翼文论与中国道路”学术研讨会顺利召开

22.09.2015  10:08


2015年9月19日,由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上海大学批评理论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批评研究室、《上海大学学报》(社科版)、上海大学文学院中文系、《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上海思想界》主办的“欧美左翼文论与中国道路”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大学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张江研究员出席本次学术研讨会,并做“论文学研究的国际话语权”的主题发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四川大学、上海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和社科研究所的五十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

会议开始前,李友梅副校长亲切会见了张江副院长。李校长介绍了上海大学近期的发展状况,对张江副院长一行的到来表示欢迎,对未来上海大学与中国社科院的更加紧密的合作,对上海研究院的发展更加有信心。张江副院长也表示以上海研究院的建设为契机,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优质研究资源将更多地参与上海社会、经济和文化建设。校办副主任孟祥栋、上海研究院副院长文学国、文学院书记竺剑、文学院常务副院长张勇安、文学院副院长曾军、《上海大学学报》主编董乃斌等一起参加了本次会见。

研讨会上,张江副院长做了题为“论文学研究的国际话语权”的主旨演讲。他提出,当代西方文论进入中国三十多年,在当代中国文论中占据了主导的话语地位。但现今国内外的学者都在用西方理论强制阐释中国的文学,这种强制阐释使我们丧失了中国自己的话语权。正如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一样,当代西方文论也需要这一过程。中国化不是否认和禁止西方文论的进入中国,而是需要结合中国自身的经验和实践,拿到中国人自己的话语权,这样能实现中国与西方的平等对话。

接下来的主题发言中,高建平研究员和刘康教授从不同角度分析了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对欧洲左翼的产生的影响以及思想启示,王宁和许明则讨论了西方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左翼的关注以及随之产生的“误读”。王鸿生和罗岗分别从中外理论家的理论和历史学的角度中讲述了90年代以及20世纪的“中国问题”。王杰讨论了当代文艺政策的两次转向。陈越分析了阿尔都塞与批评理论间的联系。

本次研讨会下设四个议题:“当代西方左翼理论前沿”、“左翼视野中的问题与方法”、“文化研究与文化批评的中国问题”、“左翼理论与当代中国”。会议紧紧围绕“西方理论中的中国问题”展开,着重关注“中国作为对象和方法”在20世纪西方文艺理论中的地位和作用。对这一问题的讨论不仅对我们寻求中西文论交往对话意义重大,而且能够纠正长期以来对欧美左翼文论的译介和研究的不恰当方法,即学术与思想相剥离的策略,更加全面客观认识欧美左翼理论的政治立场和文艺思想之间的关系,分析其政治思想的美学创化。此外,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也极为重要。四组讨论分别由刘方喜、吴子林、陆扬、章辉主持,马驰、陈越、王杰、罗岗、傅其林、孙晓忠、段吉方、刘旭光做了针对性的评议。会议最后,由王晓明和刘康主持进行了圆桌会议,在朱立元老师的引言下,倪伟、倪文尖、刘旭光相继发言参与讨论。

通过此次会议的交流与讨论,我们对欧美左翼文论与中国道路有了新的认识。欧美左翼文论是西学中对中国问题较为关注并对中国文论较有影响的理论思潮,认真清理欧美左翼文论思想的内核,辨析其对中国思想的借鉴、对中国问题的思考以及对中国学术的影响,对于我们更好地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本土化建设,更好地形成表述中国道路的中国话语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供稿:肖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