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志愿品牌】“模拟家庭”为“空巢”加温 ——机械学院“模拟家庭”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十周年侧记

14.06.2016  20:53

 【编者按】  自2005年以来,学校精神文明好人好事评选活动已开展十年。十年来,校内涌现出一批引领道德风尚、发挥公益模范作用的师生楷模,他们崇善尚德、孝老爱亲、敬业奉献、热心公益,努力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我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在“2014-2015年度精神文明好人好事”获奖名单中,一些志愿者服务品牌尤为引人注目。这些志愿活动时间短的开展了5年以上,长的已持续了20年。志愿者们在坚守中默默奉献,是校训精神代代传承的生动注解。近期,新闻中心对这些志愿者服务品牌进行梳理、盘点,特选取了部分优秀志愿服务典型予以专题报道,以此作为学校开展“两学一做”主题教育的生动教材,也为百十校庆营造良好舆论氛围,为学校事业发展凝聚精神力量。

 

      “模拟家庭”共建结对活动是我校机械学院与长白街道安图社区建立起的长期合作的大学生志愿者服务项目。活动荣获“上海理工大学2014-2015年度精神文明好人好事”公益模范奖荣誉。该项目主要由社区推荐 8-10位空巢老人,大学生志愿者 3-5人一组分别与其中一位老师结成“模拟家庭”,并定期上门为老人带去慰问和照顾。迄今,“模拟家庭”共建结对活动已持续开展 10年之久。10年来,虽然参加活动的大学生志愿者队伍随每一届学生的毕业和新生的加入不断发生变化,但志愿者们“用爱为‘空巢’加温”的初心却从未改变。
   从党员到普通志愿者:不改初心 共建美好
  当前,城市老龄化问题日益显著,许多“空巢老人”都渴望子女或是其他人更多的陪伴。机械学院第四学生党支部正是从这一初衷将“模拟家庭”活动作为其党建工作项目之一。最开始,参与活动的学生以党员、预备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为主。开展形式也主要以学生定期拜访老人、帮助老人大扫除等小团体活动为主。

贴春联活动


  “‘家庭’不仅只代表生活的空间,更意味着责任。我们确定‘模拟家庭’这个概念是希望强化大学生党员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机械学院第四学生党支部书记唐蓓老师介绍道。在接任机械学院第四党支部工作后,唐蓓很快就了解了这一活动的开展情况,并和学生负责人一起,将活动的开展范围慢慢地从党员扩展到了普通大学生志愿者。“大学生是敬老事业的生力军和接班人,比起在外奔波打拼的成年人们,更应该多去关心老人,服务老人,为上海市的敬老事业做出自己的一分贡献。”唐蓓介绍说。
   从上门慰问到特色活动:创新内涵开怀至上
  最开始时,“模拟家庭”活动主要是每两周开展一次的上门慰问。近几年,随着活动的开展,大学生志愿者们开始思考,如何能以更新颖的活动方式让老人们更好地参与到活动当中来。经过几次创新尝试,活动的开展内涵逐渐丰富起来。
  “我们魔术社社员一起去为老人们表演已经有三四次了,每次队员都会主动学习一些魔术来进行展示,很多魔术都是贴近生活的,老人家都很喜欢。”学校黑焰魔术社社长、“模拟家庭”项目学生负责人葛志辉同学介绍到:“有一次印象特别深刻,我们一个社员表演魔术,有一位老奶奶热情特别高,主动上台学魔术。学习过程中,一块手帕掉了好几次,老奶奶还不服输,缠着我们社员一遍遍地学。虽然最后也没学会,但是全场老人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大家一起跟着学,气氛特别好。”

重阳敬老


  “模拟家庭”活动的对接人、安图社区的沈阿姨这样向记者介绍:“有一次,好像是有学生在介绍活动里安排了一个橡皮筋的小游戏。老人们虽然有点腼腆,但都很感兴趣。之后,学生们就给老人们带来了魔术表演,这说明,学生是真正在用心让老人们开心啊。”
   从“及人之老”到“老吾之老”:换位思考 为爱加温
  “模拟家庭”活动往届的参与者、现在已经是研究生的于维一同学介绍说:“从加入‘模拟家庭’直到毕业,每届志愿者参与的时间基本上都是两三年,从来没有中途退出的情况,我们所有的坚持都是建立在完全自愿的基础上的。我们有许多志愿者都是外地来的学生,平时也没办法经常陪伴自己家里的老人。借由‘模拟家庭’,将对家人的思念寄托到社区老人身上,也让他们感受到了不一样的温暖。”

赠送锦旗


  在“模拟家庭”当中衍生的“新”家庭关系让大学生志愿者们能继续体验到家的温馨,同时,在感知到自己给社区老人带来的快乐之后,反思自身,大学生们往往更加深刻地理解到了自己对于家人的意义以及自己对家庭的责任。葛志辉告诉记者,参加活动之后,再回家时,看到自己的父母,想到自己因为上学而没办法经常陪在他们身边,父母也会像那些老人一样感到孤单时,就觉得很难受,也很自责自己以前不懂事。
  十年的坚持,机械学院“模拟家庭”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用十年的时间与温情,为安图社区的“空巢老人”们送去了爱的温度,用年轻人的热情与活跃为孤单的“空巢”加温。10年的时间,不仅是为老人们带去温暖与欢乐的 10年,更是代表着大学生们走出校园,关心家庭、关注社会的 10年。这是“模拟家庭”敬老活动的第一个 10年,也正以更加昂扬姿态迈向下一个 10年。

社区阿姨老人采访现场

 

 

新闻中心 唐宇萌 汪芷君采访报道

原文部分刊于上海理工大学报第284期(总第524期)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