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学能跟《红楼梦》扯上关系吗?

06.09.2015  18:27


植物学和文学看上去毫不相干,可是有个植物学家却在两者间造了一座桥,让两边的人都能跑去对面看风景。这座桥其实就是一本书:《草木缘情》,探究的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植物世界。

作者是个很有意思的台湾植物学家潘富俊,他出生在台东乡下,台东植被丰富,茶叶、凤梨、洛神花闻名台湾。可是他见到我时还是情不自禁地说:“好羡慕你们住在北方哦!诗经里的很多植物台湾都见不到!

后来,他成了夏威夷大学农艺及土壤学的博士,不过碰巧中国古典文学也是他的最爱。有天他在读汉诗:

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

长跪问故夫,新人复何如。

他想“这个蘼芜是什么?”解释里只有三个字:香草也。这让他很不解渴。查阅资料后他发现,蘼芜就是现在的中草药川芎。通过它就进一步了解到诗歌字面下的深意。潘富俊说:“这个女孩子是被人家离婚的,因此没钱,她每天早上要去采菜吃,因为没钱营养不良。川芎是女孩子用来补血的,不单是北方的一种特色,而且表示她的经济情况。

这件事让潘教授意识到,学植物的人有责任带领大众认识植物世界,他便以拿手好戏古典文学为媒,写了这本书。


作者认为,在历代章回体小说中,对植物了解最深的要数曹雪芹,他很擅长用植物的特性安排情节,比如第38回咏菊做诗,用菊花暗示转折。在“菊花诗社”这个情节前,宝玉黛玉这些兄弟姐妹简直生活在天堂。做诗以后情节急转直下,什么凤姐生病啊家道中落啊什么祸事都来了。菊花这种开在由秋转冬时的植物就暗合了情节的转折。

那么,黛玉葬花为何是桃花,潇湘子与斑竹之间又有何隐喻,书中均有解读。潘教授还精确统计出,《红楼梦》前80回平均每回出现植物约11种,而后40回平均每回速降至3.8种,且不是常见的蔬菜药材,就是引自历代诗词典故的植物,不像前80回,作者熟知植物运用自如。因此从植物学的角度分析,前80回和后40回的作者也不应为同一个人。(此处应有掌声)

古人生活处处有植物,诗词歌赋更是离不开植物。我们从中可以看到人与自然很好的关联。书籍装帧设计师为封面设计了竖排标题,副标题的边框处理,也体现出中国古典美学特点。(看看新闻网记者:周滢)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