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花街馄饨重新开店 有福的不只是吃客们

25.01.2017  18:15

原标题:梦花街馄饨重新开店,有福的不只是吃客们

图片来自网络

  日前媒体报道,被誉为“上海滩十碗最好吃的馄饨”之一的梦花街馄饨,现在又能吃到了——今年1月20日至22日,梦花街馄饨试营业三天,将于2017年元宵节后正式开门迎客。

  小馄饨虽小,却是事关民生的大问题。宋家下岗三姐妹告别了在灯具厂、仪表厂、塑料厂当先进工作者的日子,开始和馅熬汤煮馄饨,用20年做了一碗百感交集的小馄饨。它做出了上海的老味道:熟悉的猪油打底,金黄的蛋丝、碧绿的香葱、大馅薄皮、量大份足……所以深受百姓欢迎,市民争相购买。

  但是,她们的馄饨铺并不符合申请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等条件,又是典型的违规“居改非”,环保、消防标准都不达标,在一个月里被投诉6起,一直属于非法经营。整顿市场,一关了之,那是最便当不过的了,但留下的后遗症是老百姓吃不到可口的小馄饨,宋家三姐妹也将失去“饭碗”。宋家三阿姨宋惠玲说:“挣的是份辛苦钱,说不上生意,就是份生计。”那么,有没有办法既能做到加强监管,又能让百姓继续吃到馄饨,做到两全俱美?

  有的。上海市政府“以小窥大”,做了各种方案,希望以主动服务的精神,让梦花街馄饨复出。于是,由上海市政府和黄浦区政府牵线搭桥,市场监管部门和企业合力帮助,借助市场那只“看不见的手”的助力,馄饨店搬了新址。在上海市黄浦区中华路光启南路口,离原来的梦花街老店不算远,新店以颇有艺术感的门面迎客。

  一碗馄饨解决了3个困难家庭20余年的生计,也算大众创业的一种形式;另一方面,无证无照经营触碰法律底线和城市安全红线,依法取缔,保护的是大多数人的合法权益。食品安全必须保障,但和谐亦要达成。看来,食品安全和监管温情两者是可以统一起来的。法治与和谐,也是可以统一起来的。梦花街馄饨店的重新开张,便是一个生动而有力的证明。

  一碗小馄饨虽小,但呈现了黄、绿、白,色、香、味的多彩世界,既好看,又好吃,所以它走红于草根之间,共享于市民家中。馄饨店先关后开,此事意义不凡。它显示了监管的温度,即是说,在监管别人的同时,也要设身处地为被监管者想一想,想想她们今后的日子怎么过,想想百姓到哪里去买小馄饨吃。

  重新为宋家三姐妹寻找到一个小店铺,上海基层政府为此做了不懈努力。尽管花了点功夫,但是很值得。今年暖冬,梦花街馄饨重新开张,这是上海出的又一条暖新闻。宋家三姐妹有福,成了“创业网红”,重新获得了“饭碗”;市民有福,又吃到了香喷喷的馄饨;黄埔区政府和监管者有福,增添了为民服务的美誉度,增加了市民对政府的信任度。

  据悉,馄饨店虽然换了新址,但价格没有水涨船高,招牌鲜肉小馄饨仍然是7元14个。在试营业期间,顾客的热情简直“井喷”,早市7点开始,中午不到,一天的馄饨就全部卖光了。这是对这条暖新闻所作的生动注释。排队虽长,但卖者和买者皆大欢喜,切实做到了“共赢”。

  其实民生问题有大有小。小者如一家馄饨店的复开;大者如老公房安装电梯、减轻中小学生学业负担、孩子上儿科医院看病、共享单车管理、滴滴打车的价格管理,等等。问题不论大小,只要是民生之急需,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都应该带一点对老百姓的感情去想问题——谁家无老人?谁家无孩子?许多事情纵然难办,但只要对百姓有了感情,就会在“山穷水尽”的迷茫中,找到柳暗花明的“又一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