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档案馆首次向社会开放“203档案”

09.02.2021  03:21

203档案”,是指现存于上海市档案馆的中国福利会英文历史档案。这些档案共计203卷、17247页,简称“203档案”,形成于1938年至1964年。2018年,上海市档案馆积极响应上海宋庆龄研究会的倡议,携手中国福利会和上海宋庆龄研究会紧密合作,组织工作专班、优先安排“203档案”数字化、积极参与“203档案”翻译项目评估、编制“203档案”文件级目录、指导“203档案”解密工作、精细化开展档案划控工作,并推动《来自延安的报告》(档案汇编)出版。上海市档案馆将“203档案”的合作开发利用列入庆祝建党百年档案资源开发系列活动中。

近日,在中国福利会、上海宋庆龄研究会、上海市档案局(馆)三方合作推动下,“203档案”已完成翻译、解密、划控,依法向社会开放。

这批档案集中反映了宋庆龄及其创建的中国福利会的历史。在其中,我们可以找到中国福利会当年工作计划、总结、会议记录、财务报表、往来文函等等……它是一座尚未充分开垦的“富矿”,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让我们跟随上海市档案馆研究者的介绍,走近曾经尘封的“203档案”,了解宋庆龄一生所从事的伟大事业——

1952年,宋庆龄和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的孩子们在一起

      中国福利会最早的前身是保卫中国同盟(简称保盟,China Defence League)。保盟于1938年6月在香港成立,宋庆龄担任中央委员会主席。保盟是一个支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救援团体,有外国友人参加,主要向海外募集资金和医药物资。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香港陷落,保盟的活动一度被迫中断。1942年8月,宋庆龄在重庆重建保盟,并继续领导保盟直至抗战胜利。重庆时期的保盟除组织对国统区战争难民和灾民的救助外,主要精力放在支援中共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军民的工作上。

1945年,保卫中国同盟改名为中国福利基金委员会的声明稿(上海市档案馆藏)

1945年12月,保卫中国同盟改组为中国福利基金委员会(China Welfare Fund Committee),宋庆龄担任执行委员会主席,总会从重庆迁到上海。中国福利基金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帮助中国人民的战后恢复工作。至1946年6月,中国福利基金委员会改名为中国福利基金会(China Welfare Fund),但组织结构和工作内容保持不变。至1950年8月,中国福利基金会改组为中国福利会(简称中福会,China Welfare Institute),宋庆龄继续担任执行委员会主席。此后中国福利会的工作重点是在妇幼保健卫生、儿童文化教育福利方面进行实验性、示范性工作,加强科学研究,扩大国际交往与合作。

1948年,中国福利基金会上海儿童工作组宣传册(局部)(上海市档案馆藏)

中福会在保卫中国同盟时期、中国福利基金委员会与中国福利基金会时期以及中国福利会初期,国际化程度相当高,有多名外国友人参与其中,并且一直与诸多海外机构及国际组织保持密切的往来,因此不仅采用的办公语言是英语,而且在长期的工作与活动过程中产生、接收、存档的公务文件资料基本上也都是英文。

上世纪八十年代,上海中福会将一批英文历史档案移交给上海市档案馆保管。这批英文历史档案被上海市档案馆列为一个单独的全宗(全宗名称:中国福利会,全宗号:U143),共有204卷,除了最末一卷是宋庆龄早年照片,与中福会历史无直接联系以外,其他203卷都是中福会早期的文书档案及相关文字资料,因而被整理研究者称为“203档案”。其形成时间大致从1938年至1964年,以在上海的中国福利基金会时期档案资料居多,中国福利会初期档案资料集中在1950—1952年,而保卫中国同盟时期由于抗战造成的损失,留存的档案资料较少。“203档案”的内容主要以英语记述,大部分为文字类文件材料,也有少量照片和印刷出版物。

1943年,保卫中国同盟报告:《在中国游击区》(局部)(上海市档案馆藏)

     

 

1948年,公益服务会护士Margaret Stanley拍摄的山西洛杉矶托儿所照片

(上海市档案馆藏)

中福会前身的创建和早期的发展,正好处于近现代中国最为跌宕起伏的历史时期,因此形成和留存的档案资料丰富而复杂。“203档案”从各卷的标题和内容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综合类:有中福会早期各个历史阶段的机构沿革史料,下属部门、工作项目的介绍与简史,中国福利基金会筹设华南分会材料,中国福利基金会成立十二周年纪念活动材料等。

1951年,宋庆龄捐赠的国际和平奖金支票及票背留言照片(上海市档案馆藏)

二、组织人事类:有组织系统表、组织结构图,该会及下属部门规章制度,人事与薪酬政策、人事介绍与人员聘用来往信函、申请人和工作人员的履历材料、岗位工作职责与工作范围规定等。

1946年,宋庆龄为介绍美国友人寒春去解放区工作事致董必武中英文函底稿

(上海市档案馆藏)

三、行政工作类:有中国福利基金委员会、中国福利基金会时期的年报,年会记录、纪要、报告,执行委员会会议记录、工作报告、备忘录、来往信函,员工会议记录;中国福利会早期的主席办公室会议记录、工作报告,干部会议记录等。

1950年,中国福利基金会改名为中国福利会的声明稿(上海市档案馆藏)

四、业务活动类:中福会早期各个历史阶段产生的业务活动类档案,可以说是“203档案”的主体,涉及内容相当广泛,包括中福会及下属部门与个人的业务活动记录、报告与备忘录等,国内外其他协作机构及个人的公务来往函电、工作报告、情况介绍等,主要有关以下几项工作任务:

1、援助中共边区、解放区的医务(包括国际和平医院和医学院校)、妇女、儿童、文教、救灾等工作;

2、中国工业合作运动;

3、战灾儿童义养会(Foster Parents Plan for War Children)中国分会;

4、上海儿童工作组(Shanghai Children’s Program);

5、救济国内文艺团体及工作者

1948年或1949年,中国福利基金会翻译项目委员会成员、译者、原著名单

(上海市档案馆藏)

五、财会审计类:有大量的国内外救济捐助资金和物资的提供清单、分配发放清单、接收清单及收据。

1947年,中国福利基金会收到境外机构寄送书籍的通知单(上海市档案馆藏)

六、协作机构类:在中福会早期各个历史阶段,与其有着协调与合作关系的国内外机构团体为数众多,国内主要有中国解放区临时救济委员会和中国解放区救济总会(简称解总)、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简称行总)、中国工业合作协会(简称工合协会)、上海儿童福利促进会等,国外则遍及美洲、欧洲、亚洲、大洋洲,其中主要有美国援华会(又称美国助华促进会)、美国援华救济联合会和美国援华联合会、中国福利呼吁会、战灾儿童义养会、美国教会援华救济委员会、英国援华联合会(又称全英助华联合总会)、公谊救护队和公谊服务会、响应孙夫人呼吁筹赈会、新西兰对外救济团体联合会等,还有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简称联总)、联合国国际儿童紧急基金会(又称联合国儿童急救基金会)、世界卫生组织、中国国际救济委员会等国际组织。中福会保存了与上述机构团体在交往联络过程中产生的不少档案,这些单位的档案较多或较集中,故而独立形成一卷或数卷。

1949年,中国福利呼吁会主席耿丽淑致宋庆龄函(上海市档案馆藏)

七、重要人物个人文书类:宋庆龄作为中福会及其前身的创办人和主要负责人,除了有散见于其他各卷的来往函电与发言讲话记录之外,在“203档案”中还有八个专卷,包括以主席身份写给国外个人捐赠者的答谢信底稿,与国内外人士的往来函电,与本会工作人员的往来函电,以及一些个人报告、讲话记录的正式文本、定稿、修改稿、初稿及中文译稿等。

1950年,宋庆龄访问东北报告修改稿(局部)(上海市档案馆藏)

此外还有两位担任要职的外籍友人专卷,即中国福利基金会总干事谭宁邦(Gerald Tannebaum)与国内外往来信件一卷,保卫中国同盟、中国福利基金委员会、中国福利基金会驻延安代表马海德(George Hatem)来往信函一卷。事实上,谭宁邦在中国福利基金会作为总干事进行日常管理,直接参与许多工作,后在中国福利会初期改任顾问,因此他在“203档案”中出现的频率是最高的,几乎遍及全部案卷,他在公务活动中产生的往来函电,除了这一个专卷外,还普遍出现于其他90多卷,如以单份文件计算,则总数更是多达上千份。

八、资料类:主要是保卫中国同盟、中国福利基金委员会与中国福利基金会、中国福利会自身印发的以及收到的其他国内外机构团体的书籍、杂志、剪报、宣传册、资料手册等。英文资料主要有保卫中国同盟会刊《保卫中国同盟新闻通讯》(China Defence League Newsletter),中国工业合作协会会刊《工合新闻》(Gung Ho News),美国援华会会刊《美国援华会新闻通讯》(China Aid Council Newsletter),英国援华联合会会刊《中华杂志》(China Review),新西兰对外救济团体联合会会刊《新西兰对外救济团体联合会新闻》(CORSO News),中国福利呼吁会会刊《中国福利会呼吁会报告》(China Welfare Appeal Report),联合国编印的联合国国际儿童紧急基金会宣传册,中国福利基金会编印的《孙夫人的报告》(Madame Sun Reports)、上海儿童工作组宣传册等。中文资料有不少来自边区、解放区,如中国工业合作协会编印的《山丹培黎工艺学校》等。

1948年,中国福利基金会编印的《孙夫人的报告》(局部)(上海市档案馆藏)

(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