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盈璐:我们的工匠精神就在事儿上“练”

27.11.2015  16:52

  “这就是我们营销。”从教书匠转行做手机的罗永浩,谈了3年“工匠精神”后如是说。

  此时,房产、服装、汽车等其他血海行业里,也陆续有人竖起“工匠精神”的大旗,仿佛赶时髦。

  在同为血海的小家电行业,一个做灭蚊器和干衣机的新生代企业格林盈璐对工匠精神却另有见地:“工匠精神是一种气质——对工作犹如修行,笃定、踏实,精益求精——骨子里有,演不来。”

  工匠未必能成就企业,但工匠精神却是基业长青的企业身上所共有的“基因”。

  同仁堂的招牌挂了340余年,“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古训仍在堂前熠熠生辉;李锦记做了130年的酱料,产品只使用一个标准生产线,成为目前国内唯一一家通过美国FDA零缺陷监测进入到美国市场的企业。

  这些老字号倒没总结过自家有啥精神,一辈辈继承者埋头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苦耕。

  或如格林盈璐所说,工匠精神是骨子里的气质。不是给人欣赏的门面。

  气质靠修炼,摸准“法门”,即便是像格林盈璐这样的后起之秀也可有“大匠风范”。

  在一个灭蚊灯上“死磕”6年

  曾有媒体在采访格林盈璐时问道:“很多企业都力求‘广撒网、多捕鱼’,你们却好几年专注一种产品,不怕被对手、被市场甩开吗?”

  “能把简单的事做好就不简单了。”时任格林盈璐市场总监的潘雪力答道。

  一个不起眼的灭蚊灯,还真让格林盈璐做得越来越“不简单”:五年四次迭代,优化设计、研发降耗风机、降低噪音……从室内机到室外机,再到整个综合性、广域性的灭蚊解决方案升级。

  “做到最后就像是左右手互搏,在各种细节上跟自己较真儿。”潘雪力举例说,为提高灭蚊灯的安全性,格林盈璐从成立之初就开始了一条漫漫的“进化”长路。

  首款产品在国内领衔引用光触媒物理灭蚊技术,规避化学灭蚊可能带来的各种伤害;

  把传统电网换成无化学药剂无电网,消除电隐患;

  把工业材料换成韩国进口来的环保原料,确保各种环境下无毒无害;

  进风口的V字型设计改造,外面再罩上一层防护网,确保“熊孩子”的手指伸不进去……

  在使用格林盈璐GM932GS室外灭蚊器时,曾有用户突然听到其发出刺耳的噪音。“我心想坏了,估计有异物把风机卡住了。”该用户说,之前另一个牌子的灭蚊器就是这么“报废”的。令人意外的是,“呜咽”了一会儿后,格林盈璐室外灭蚊器就恢复了正常。

  翻看说明书,该用户才发现这款灭蚊器自研发出“芯片控制技术”——异物卡住风机时会自动停3秒后再启动,避免烧毁。

  “我给度假村换了好几个牌子的灭蚊器,还第一次听说这种技术。”该用户惊奇地说。

  6年时间,格林盈璐把一款灭蚊灯“磨”得一身“极客范儿”,并以其安全有效的物理灭蚊解决方案被业界称为“灭蚊专家”,产品长年霸占网销榜首。

  灭蚊灯之后,格林盈璐又做起了干衣机——工匠跨行当,靠谱吗?

  “在干衣机安全和性能上,我们下的功夫一点儿不比灭蚊灯少。”潘雪力说,跟灭蚊灯一样,格林盈璐的干衣机也经过全球权威检测机构SGS认证,包括欧盟的CE、美国的ETL认证,“非得跟国际认证里最难‘啃’的几块‘硬骨头’较劲。”

  可能真如其言:工匠精神是种气质,骨子里带着,做啥啥有。

  市场杀伐决断 你凭什么活下来?

  在这个“急匆匆”的年代,“慢吞吞”的工匠精神生命力何在?总不能只被用来谈“精神恋爱”吧?

  工匠精神带给企业一种内生动力,一种极强的生命力。中国精细化管理研究所所长汪中求认为,突出表现在两点:

  其一,品牌认知度和忠诚度高

  李锦记的产品在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行销,仅一瓶蚝油就收割了美国88%的市场份额,在日本市场上占有率第二。

  格林盈璐的灭蚊灯连续3年蝉联国内网销第一。2010年,格林盈璐灭蚊灯即进入韩国市场,目前产品已累计为美国、意大利、日本、马来西亚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千万余用户服务。

  其二,在细分领域登峰造极

  日本螺母公司哈德洛克,虽然是家仅有45人的小公司,但其生产的螺母已被日本、澳大利亚、英国、波兰、中国、韩国等世界各国铁路配套采用。

  在这家号称“永不松动”的螺母公司的官网上,哈德洛克人“霸气侧漏”地写道:“我们常年积累的独特技术和诀窍,对不同尺寸和材质有不同的对应偏芯量,这是哈德洛克螺母无法被模仿的关键。”

  这话说白了就是:即使把图纸给你,你也做不出哈德洛克螺母。

  据守一个细分市场,瞄准“创造第一”的定位极尽工匠之能事,这是一个企业的战略眼光和勇气。火候一到,大功告成,致胜霸气自然喷薄而出。

  这种霸气到了格林盈璐身上,转化为一种中国式的沉稳与自信。

  据了解,格林盈璐的产品获得市场认可后,一时效仿者众多,格林盈璐市场总监潘雪力甚至曾说“在产品外型几乎毫无区别”

  “画虎画皮难画骨,即便仿效设计,但核心技术根本无法复制,久而久之,技术壁垒设置,追随者如果没有能力突围,最多挣扎几个回合后就卡死在市场准入门槛之外。”潘雪力如是说。

  而竞争市场往往杀伐决断,不锻造一种极强的生命力,凭什么活下来?

  在日本大阪的一家小食堂里,耄耋老人村嶋孟皱巴巴的手泡在盆里,一粒粒搓洗着大米。他50年来只做一碗白米饭,每天一开张,厨房外等着吃这碗饭的食客便一哄而入。

  “可能在我心里,有一种自负,觉得我背负着日本的饮食文化。”年过花甲的村嶋孟老人,早已掉光了一口的牙……

  或许,所谓工匠精神本就是这样,踏实地执着于一份使命。

  这份使命往往很单纯,比如同仁堂良药济世,李锦记“思利及人”,格林盈璐“关注生活”……

  然而“光说不练假把式”,在市场面前,最后的结果都是辩无可辩的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