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社科院研究组应邀来校解读健康经济与上海转型发展之路

15.03.2016  23:04

为促进我校与长白新村街道共同探索大健康经济发展,为学校相关学科建设提供新的发展思路和增长点,发挥社会服务功能,3月15日,学校创新校、院(机关)两级中心组学习的形式与内容,邀请上海市社会科学院健康经济研究组作题为“健康经济与上海转型发展”的辅导报告。校、院(机关)两级中心组成员、长白新村街道相关负责人及医疗器械与食品学院师生代表参加会议。学习报告会由校党委副书记孙培雷主持。

此次中心组学习报告会的创新之处表现在:一是首次邀请研究组来校做报告,3位研究组成员各有侧重,让报告内容更丰富,为区域联动打造健康经济产业集群提供了新思路;二是报告对象扩大到共建社区、二级学院师生代表。

围绕健康经济的内涵、上海发展健康经济的方向与路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等主题,研究组的3位学者分别作了解读和介绍,其中,上海市社科院党委副书记王玉梅在“大力发展健康经济加快上海转型发展”的报告中强调,发展健康经济是上海加快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要从战略层面确立健康经济的核心地位。关于健康经济的内涵,她概括了三个特点:一是众多健康产业、行业的集合性概念,即医疗服务业、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健康餐饮等服务业、制造业、新兴业态的集合;二是健康产业的带动性、波及性概念,即健康产业对其他产业具有积极的直接或间接的带动效应;三是健康产品的产业化、市场化概念。健康经济概念要突破传统的公共产品概念,更多运用“市场之手”调动社会资源,扩大健康产品供给,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就如何发展健康经济,该研究组的思路是,深化医疗、养老体制改革,以最具优势的医疗服务业为主导,以医疗器械、药品食品制造业为两翼,以信息技术应用推广、医学研究、人才引进和培养为三大支点,以智慧城市建设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两大助推,加快打造健康经济产业集群,大力塑造健康经济城市品牌。

社科院城市与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戴晓波说:“很高兴看到上理工向长白新村街道打开了健康经济发展的联动大门。”他在题为“健康经济与产业创新集群培育”的报告中指出,健康经济的发展要从物质转为人文,健康产业的培育要从制造转为创新集群,健康科技要从技术创新到四区联动(园区、城区、社区、校区)。报告提到的健康科技创新工程与项目、不同主体在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中的定位,为我校将科技水平发展到世界顶尖水平提供了借鉴。

最后,社科院副研究员刘亮介绍了上海国际医学园区建设情况及其对发展健康经济的启示。

孙培雷在总结讲话中说,此次报告会是学术报告与形势政策报告的结合,内容切合学校的办学特色;杨浦区在医、教、研、产一体化方面具有优势,希望学校进一步深化区域联动,借助学科优势,推进产学研一体化进程,充分发挥上理工的优势,为上海转型发展作贡献。


新闻中心记者 孔德静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