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集锦】我校工博会参展项目广受媒体关注

14.11.2016  12:04

11月1日至5日,第18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开幕,我校11个项目参展并获得多个奖项。其中,资环学院刘海峰领衔的“SE粉煤加压气化技术”项目获得创新金奖;信息学院叶贞成领衔的“苯乙烯生产过程节能降耗运行优化技术”项目获得创新银奖;机动学院易建军领衔的“一种具有物联网功能的新型多功能电动手术床”荣获中囯高校展区优秀展品二等奖;我校校友、紫霄智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曾明树的大学生创业项目“远距离无线充电技术”被评为中国高校展区优秀创新创业项目。东方卫视、东方财经、ICS、央广网、科学网、上海观察、上海教育新闻网、《新民晚报》《Shanghai Daily》等多家媒体作了相关报道。

 

【东方卫视】:工博会:“高校智能”密集亮相

【东方财经】:工博会:“高校智造”主攻“绿色低碳

 

ICS 】: AWARD-WINNING ITEMS BY UNIVERSITIES AT INDUSTRY FAIR

 

【央广网】沪上高校科创成果亮相第 18 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

央广网上海 11 2 日消息(记者吴善阳 唐奇云) 第18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于11月1日至5日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举行,高校展区吸引了来自境内外69所高校共同参展,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综合科技创新实力排名靠前的高校均在其列。与此同时,在各所高校的近700个参展项目中,11所高校和企业的15个项目脱颖而出获得大会奖项,上海高校亮点频出。

同济:让大跨度桥梁稳如磐石

一般而言,大跨度桥梁的建设面临着:可导致桥梁结构毁坏的“颤振失稳”、危及行车安全的“涡激共振”、侧向大风三大关键难题。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桥梁专家葛耀君教授带领团队,基于我国近10年来55座大跨度桥梁抗风安全的系统研究,率先研发出保障大跨度桥梁安全的三大原创性核心技术,直指影响桥梁结构和行车抗风安全的三大顽敌,使得一座座大跨度桥梁保持着岿然不动的淡定。

同济大学桥梁工程系副教授杨詠昕介绍道:目前,这一重大原创研究成果已直接应用于舟山西堠门大桥、东海大桥、上海卢浦大桥等5座极具抗风挑战性的大跨度桥梁。这一科技创新成果之所以能够获得本届工博会金奖,其亮点在于能在不破坏桥梁原有设计结构的基础上,以低成本的方式解决大跨度桥梁的抗风安全技术难题。

华理:“”进劣质黑煤、“”出绿色能源

煤气化是煤炭清洁高效转化的龙头技术,但目前广泛应用的煤气化技术,虽然已经很好地解决了优质煤的利用问题,却对我国储量丰富的劣质煤“敬而远之”。对于此,中国石化与华东理工大学联合开发了SE粉煤加压气化技术,不但敢“”劣质煤,还实现了对其的清洁高效利用,进一步推动了我国“绿色煤炭”战略的产业应用,为国家能源战略安全与现代煤化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关键核心装备保障。因此顺利斩获此次工博会创新金奖。

据了解,目前已成功应用于中石化扬子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投资13亿元的煤气化制氢装置,实现商业化运行,被中国石化科技成果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该技术的工业应用产生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近3年已为化工企业、工程公司、装备制造企业、研发单位等新增销售额约30亿元,直接经济效益达2.9亿元。

东华:高性能纤维的火场优势

东华大学在本届工博会中展出了涵盖纺织面料、医卫防护材料、高性能纤维、航空复合材料、节能环保等领域的多项创新技术,生动的展览形式一下拉近了高科技与观众的距离,体现了“科技以人为本、研发直面需求”的理念。

在今天工博会的展会现场,一套具有防燃隔热特性的火警战斗服正在火焰中接受考验,吸引了不少观众频频驻足。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张清华解释道,该套火警战斗服使用的聚酰亚胺纤维作为高技术纤维的一个品种,具有较高的强度和模量,同时耐腐蚀、耐辐射,在高温和放射性环境中具有比其他高技术聚合物纤维更大的优势。目前已有江苏连云港某消防支队开始使用此套战斗服,接下来将更进一步的进行军用和民用的推广。

工程大:大数据下的服装智能定制

还在为选购衣服时,不断脱衣服、试衣服而感到烦恼吗?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服装学院科研团队研发的“服装智能定制1.0”系统将大力简化这一过程。该系统属于远程测量的个性化服装定制系统,仅需3-5秒的自动测体就能获取客户身体尺寸信息,通过30秒数据传输到设计生产中心后即可移动下单。从量体到拿到实物,最快只需2小时。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服装学院党委书记袁蓉认为,这一智能系统实现了消费者直接面对生产商的定制模式,减少了中间商环节,同时省下了上门量体所产生的时间、人力成本,使得用户能够以“淘宝价”获得定制体验。袁蓉表示,未来将通过“互联网+服装”的形式,颠覆传统服装消费和生产模式,不过目前该系统的智能定制服务,仅包含男士衬衫类的选购。

原文来源: 央广网  |  发表时间:2016-11-02  |  作者:吴善阳 唐奇云

原文链接: http://news.cnr.cn/native/city/20161102/t20161102_523239881.shtml

 

【科学网】华理工研制成功多功能电动手术床

提到手术床,熟悉它的人可能会问:能不能尽量改善在不同姿态下、多种位置变换过程中患者的感受质量?面对不同病症、体型、年龄的手术患者,医护人员如何精准调节、稳妥走位?有没有可能通过远程协助,助力产品维护与升级,降低维护成本等?……

是的,作为手术床研发设计中的重要因素,这些问题也正是华东理工大学机动学院易建军教授团队所关注的,而他与上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牵头申报的2016年工博会项目——一种具有物联网功能的新型多功能电动手术床,就能在很大程度上确保这些目标的实现。

人性化设计,提升操作满意度

在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往往需要根据患者的体态特征和病患部位等实际情况对手术床的位置进行调整。也就是说,手术床的调节能否平稳可靠、安全有效地实现各种体位变换需求显得尤为重要。

研发团队通过采用独特的双向油路锁定系统,确保床位在不同体位的静态稳定性,“当采用无极变速的模式时,体态调整过程既符合调节灵活度的要求,也能提高调整效率、降低故障率。”同时,手术床设计还契合稳态流量控制技术,通过选用微流量精密控制阀,实现了体位改变过程中床体平衡启动与制动。

为使手术床的操作灵活简便,更具科学性,研发团队赋予手术床控制系统记忆功能。当使用者在调试好一定的体态位置时,可以将其设置为一种个性化常用模式,再次使用时可直接进行调用,而无需一步步重新调整。

智能化凸显,满足多功能诉求

智能化是现代医用仪器发展的要求与趋势,易建军团队采用物联网技术,能够将其设计的分散在全国各地的手术床接入“云服务”中心。简单来说,就是通过特定的传感器将手术床连接至互联网,每台手术床就相当于一个信息源,研发者、厂家、用户等在获得授权后,可以实现对相关信息节点的实时监控、记录、反馈、诊断和调控等操作。

这些功能的实现,对该手术床从生产制造、安全运输到规范操作、数据追踪等方面都具良好的促进作用。例如,当设备出现故障需要维修时,不仅能通过远程检测和调控十分方便地完成常规故障的排除,降低维护成本,还能通过对“云服务”中心的数据进行核查、分析,回溯故障产生的原因,从而切实保障使用者的权益。

此外,当“云服务”中心数据存储与大数据分析相结合时,还能为产品的风险评估与升级改造提供可靠支撑。“通过对检测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对产品的常见问题进行系统化改进,同时还能对在役产品的使用提出风险预警,加强对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监管。”易建军表示。

产业化可期,已取得良好成效

从产品研发设计至今,易建军团队与上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取得与该手术床技术相关的国家发明专利8项,相关成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技术发明三等奖1项。这些都表明了该产品本身的科技含量及强劲的升级潜力。

易建军表示,该手术床在研发及产业化过程中,已实现生产流水线2条、中试测试车间等生产检验场地3000平方,近3年来销售收入达3.8亿人民币,产品销售至全国32个省市或自治区。

原文来源: 科学网  |  发表时间:2016-11-03  |  作者:黄辛 李铁军

原文链接: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6/11/360132.shtm?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上海教育新闻网】华东理工两项科研成果分获工博会创新金奖、银奖

华东理工大学工博会参展项目“有物联网功能的新型多功能电动手术床

华东理工大学研发的SE粉煤加压气化技术示范装置


日前,记者从第18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华东理工大学展位了解到,该校师生团队研发的“SE粉煤加压气化技术”、“苯乙烯生产过程节能降耗运行优化技术”分获本届工博会高校展区的创新金奖和创新银奖。此外,华东理工大学的一系列科研成果也在工博会上纷纷亮相,展现了该校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能力。

”进劣质黑煤   ”出绿色能源

单喷嘴冷壁式粉煤加压气化关键装备开发及应用”(简称“SE气化装置”),由华东理工大学刘海峰教授领衔、依托中石化集团共同完成。该项目曾获得上海市首座技术发明特等奖,近日又斩获2016年工博会创新金奖。

SE气化装置是攻克劣质煤的“杀手锏”。刘海峰介绍,该装置通过对喷嘴和气化炉的流场进行独特设计,发明的适用于高灰熔点、高灰分劣质煤的气化炉,解决了入炉煤粉灰熔点高达1400℃的难题,并且具有顺畅排渣、高效除灰以及碳转化率高等优点;发明的集点火-开工-气化功能为一体的长寿命复合式粉煤气化喷嘴和高性能膜式水冷壁衬里,则保证了气化装置的操作连续稳定、长周期运行。

此外,SE气化装置的技术还具备稳定可靠的煤粉供料与输送单元,节能成熟的合成气激冷-洗涤-渣水处理系统,先进自动、安全可靠的气化控制、联锁逻辑系统,彻底消除瞬间黑区的可视化投煤火焰监测,反应室温度直接测量技术等。

经过十余年的科研攻关,2014年初,SE气化装置作为新型煤气化技术成功产业应用,迅速成为煤化工产业的一颗新星,被行业高度关注。刘海峰表示,南亚、东南亚国家的煤矿大多产高灰熔点的劣质煤,SE气化技术很有希望出口到这些国家,服务“一带一路”战略。

催化剂制备有了新方法 苯乙烯节能出现新工艺

在本届工博会中,获得创新银奖的苯乙烯生产过程节能降耗运行优化技术,也显示了华东理工大学在化工学科方面的科研实力。

据该项目负责人钱锋介绍,苯乙烯生产过程节能降耗运行优化技术开发了高效催化剂制备的新方法和乙苯脱氢制苯乙烯节能新工艺。通过对催化材料进行复配创制,该项研究实现了催化剂在耐低水比性能方面的关键技术突破,成功研发出了高性能的乙苯脱氢催化剂;采用工艺机理与运行信息融合的智能建模技术,开发了乙苯脱氢工业生产装置的全流程模型,实现了对工业苯乙烯生产过程的全流程模拟与运行参数优化。

本项目开发的高效节能型GS系列乙苯脱氢催化剂,与国外同类催化剂相比,乙苯转化率提高1.8%,反应温度降低8℃以上,催化剂使用周期超过42个月,在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中国海洋石油、中国化工等公司22套苯乙烯装置上成功应用,并多次出口台湾台塑集团、国乔石化和中东地区,综合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低温性能及稳定性居于世界领先水平。

据了解,目前本项目累计完成新增产值46767.69万元,新增利润10796.52万元,新增税收1204.73万元,利合计12001.25万元,实现出口创汇833.6万美元,节省资金4442.8万元,经济效益显著。

记者了解到,华东理工大学还在本届工博会上展出了“氨基寡糖的绿色生物制造和高值应用”、“有物联网功能的新型多功能电动手术床”和“智慧消防物联网感知系列产品的开发及其产业化”等多个项目,展现了该校在生物免疫系统、物联网科技及“互联网+”等方面的科研成果。

原文来源: 上海教育新闻网  |  发表时间:2016-11-04  |  作者:刘时玉 张婷

原文链接: http://www.shedunews.com/zixun/shanghai/gaodeng/2016/11/04/2069597.html

 

新民晚报》:“创客”故事多 充满新奇特

工博会大学生踊跃参展折射创新创业不断升温

在正在举行的第18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高校创新创业展区成为一大亮点。这里成为高校创新创业优秀成果的大舞台,集中展示了50多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其中除了有参展高校精挑细选的创新创业项目外,还有全国“挑战杯”和上海市教委主办的“汇创青春”大学生文化创意作品展示活动中的精品。

为高校“创客”搭台,让创新成果更好地在创业的舞台上一展身手。工博会不仅记录着每一个“创客”团队的奇思妙想、创新成果和智慧心血,更见证着高校成为创新创业主力军的坚实足迹。

3D 打印创新实验室和医云血压仪

面向STEM的3D打印创新实验室”,这是同济大学2014届工商管理专业硕士毕业生赵志同的参展项目。

今年这款科创产品正源自上届工博会的客户需求。“去年展会期间,我们迈济智能科技自主研发的高性能3D打印机很受欢迎。展会后,我们在走访了众多中小学以及教育装备行业企业后发现,目前最突出的问题是:3D打印机买回去以后不会用、没人教。”于是,赵志同团队今年推出新产品,特别针对客户要求开发了一系列3D打印教材,形成了包含硬件、软件、教材等全方位的创新教育解决方案,已在上海及周边省市不少学校进行推广。

白色的轻巧机身外观,清晰的电子显示屏,先进的语音播报系统,便捷的云共享技术——也许很少人能把这些与血压仪联想到一起。在日常生活中,一谈到血压仪,想必大多数人脑中浮现的都是灰色的折叠板和按压球。而这个颠覆传统的“穿戴式无线智能血压监护仪”,正是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电子电气工程学院李萌学生团队的研究成果。为每一个老人构建健康档案,形成一对一的云医服务,通过血压计建立起父母、子女、医生间的桥梁,是李萌公司的核心价值所在。李萌说,希望通过工博会,大力推介这款“医云血压仪”,他相信产品市场前景广阔,因为这正是老年人所需要的,是专为他们度身定制的。

团队的成长和“双创教育”的深化

在上海高校“双创教育”不断深化的背景下,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大学生创业实践街集聚着许多充满抱负的创业者团队。一群由20至25岁年轻人组成的“匠睿科技”创业团队,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今年工博会,他们将带来“基于移动物联网技术的集成式智慧温室大棚监测控制系统”项目。

创始人之一曾杰说,“自己很小时候就喜欢做一些不一样的事情,到了大学,有了‘双创’教育的保障,有了校园氛围的熏陶,有了更广阔的平台,所以会为了梦想而创业。”虽然创业前期比较辛苦,要边读书边创业,尤其是期末考试的时候,团队成员甚至要每天熬夜到凌晨一两点钟,但他们乐此不疲。

在去年的上海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中,“匠睿科技”创业团队获得优胜奖,并获得215万的创业资金支持和多项创业费用减免优惠政策。在曾杰看来,创业团队的获益,正归因于国家对“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的大力支持。

用创新创业为社会创造价值

紫霄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创业人明心雪是华东理工大学毕业生。这些年,她的创业团队一直致力于:让无线充电进入大众生活,让人们享受无线充电带来的便利,提升生活品质。

团队成员在参加机器人兴趣小组过程中发现,在机械构造的设计过程中常因机器人蓄电不足而被迫中止。抱着尝试的心态,他们开始研究无线充电。目前,明心雪团队已形成无线充电手机套装、Crese无线车载空气净化器、Mobox 无线供电音箱及电动汽车无线供电等系列产品,还参与编撰了中国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标准,荣获2016年“众联杯”创新创业大赛金奖。

上海交大硕士生王弘毅是SKysim飞行模拟器团队负责人,今年工博会他们将展示FSA16-R44罗宾逊雷鸟II直升机模拟器项目。获得受邀参加工博会,每个团队成员都感到很兴奋。“一方面,我们希望通过工博会的大平台,能够让中国制造的飞行模拟器走出上海,走向世界,另一方面,我们希望通过这次展示更好地为大众普及航空文化和航空知识,用实际行动圆我们的航空报国梦。

作为工博会参展项目“小型足式仿生机器人”项目研究团队一员,上海大学研二学生杨将感言,工博会高校创新创业展区是上海深化“双创教育”的缩影。“学校经常请来业界精英和科创导师与我们面对面,市教委也经常组织高校间的科技交流与竞赛活动,工博会等大型展会更为学生们搭建了良好平台。这让团队成员们形成了共识,那就是:要用创新创业为社会创造价值。

原文来源:  新民晚报  |    发表时间:2016-11-2 |

原文链接: http://xmwb.xinmin.cn/xmwb/html/2016-11/02/content_31_2.htm


Shanghai Daily 》: Medical innovation on intelligent bed pays off

LOCaL universities are focusing on developing innovative products in the medical and garment fields, the ongoing China international industry Fair found out.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isplayed a multi-function

Intelligent electric operating bed at the fair. The bed has the ability to accurately adjust according to a patient’s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also remember his personal data. it can connect to the internet and send information to medical researchers and hospitals. The beds have achieved about 380 million yuan (US$56 million) in sales in the

Past three years, said Yi Jianjun, leader of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team at the university. Donghua University, which is well known for textiles, has developed hybrid fiber processing technology for textiles that are not only comfortable to wear but also have antibacterial and flame retardant features.

原文来源: Shanghai Daily |    发表时间:2016-11-3  |    作者:杨美萍

原文链接:  http://www.shanghaidaily.com/


【上海观察】工博会有哪些将改变生活的科技元素?跟着上观新闻记者抢先看

一位独居老人在家不慎摔倒,通过监控摄像头,智能养老信息平台实时得到信息,第一时间内即可响应。

工博会上有哪些令人期待的科技元素?记者今天下午前往国家会展中心(上海)6.2H馆,探访了由科技部和市科委组织的“创新科技馆”,一起来感受一下科技元素如何改变生活吧。

工作人员正在对机器人设备做最后精确的调试。

25 厘米内可对智能手机无线充电

下班回到家往沙发上一躺,顺手把手机放在茶几上,便可实现无线充电。在未来的智能家居生活中,这并非只是一个构想。在上海超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设立的超导体验馆里,市民可以看到由该公司研发的中国首创乃至全球领先的产品。就拿超导无线充电装置来说,在距离能量输出端25厘米范围内可对智能手机进行无线充电,在距离能量输出端30厘米范围内可点亮定制的LED或灯泡。充电是电动车最大的烦恼,如果使用超导无线充电线圈,就无须充电桩了。

在超导体验馆里,市民还将看到真空管道超导悬浮列车模型。超导磁悬浮在真空管道下理论时速可以达到3000km/h,日本现在在建的磁悬浮列车大气下设计时速是600km/h,是我们现在高铁的2倍时速。

上海超导工作人员正在布置展台。

如果对机器人感兴趣,市民可以在上海智殷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的展区和机器人互动。当你双手拿着一个软球,做出各种动作,对面的机器人会精准地模仿你的动作。别小看了这款具有交互智能双臂的机器人,以往的机器人多为单臂操作,它突破了双臂机器人协同工作技术,可在较短周期内广泛导入劳动密集型产业,大幅度降低了自动化的门槛和成本,提高了产业的效率。

生态小屋,让“好空气看得见

一位独居老人在家不慎摔倒,通过监控摄像头,智能养老信息平台实时得到信息,第一时间内即可响应。如果老人租了一台可以提供跟随服务的机器人,机器人不仅会发出跌倒报警,还会把自己随身的常用药拿出来。这样的智能养老平台,市民不仅可以在上海产业技术研究院展区看个仔细,如今也正在浦东一家街道试点。

据展区工作人员介绍,针对当下社区养老的难点,他们研发了这个智能养老信息平台。老人的身体健康信息,包括血压、血常规等数值都可以即时显示在信息平台,一旦发生急救情况可以做到有的放矢。这个平台还能和养老院的床位信息进行对接。

偌大展区内,一座绿色的“生态小屋”颇引人注目。一走进去,就能看见显示屏上的pm2.5指数、二氧化碳含量以及总挥发性有机物的含量,都要比小屋外低得多。这里安装了一台新风处理机,主要把二氧化碳排放出去,还有两台和华东理工大学合作研发的纳米光催化空气净化器,细菌、甲醛去除率高达99.97%。工作人员说,人们虽然看不见空气,但可以感觉到,通过这个生态小屋,就是要让“好空气看得见”。

无人机送快递,技术上已经实现

无人机早已不新鲜,但无人机网球大战你看过吗?市民将看到由上海市北斗导航与位置服务重点实验室现场带来的一场无人机竞赛。当无人机精准飞到一个“”的上方,就相当于“捕获”了它,这个球就会旋转出去。尽管没有GPS装置,该实验室研发的无人机已经可以实现精准定位,至于未来“送快递”也就不在话下了。

AR近两年得到空前关注,是世界公认的未来科技发展趋势。HiAR Glasses是国内首款双目智能眼镜,它采用光学融合的方案,带来全息的立体成像效果。市民可现场感受全新的可穿戴设备体验。

中国科学院可穿戴式助力外骨骼机器人。

原文来源: 上海观察  |  发表时间:2016-10-31  |  作者:黄海华

原文链接: http://web.shobserver.com/news/detail?id=35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