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及医学知识 传递健康理念 开启智慧生活--我校人体科学科普教育基地“全国科普日”系列活动开展

21.10.2015  09:40

2015年9月,上海市“全国科普日”主题活动拉开帷幕,我校人体科学科普教育基地积极响应全国科普日“万众创新 拥抱智慧生活”的活动主题,充分调动我校基础医学院骨干教师和学生志愿者的积极性,全面践行“请进来、走出去”的科普工作理念,针对不同受众群体开展了医学知识科普讲座、急救技巧互动体验、疾病预防治疗宣讲等系列科普活动,受到广泛欢迎与关注。

无偿献血是每位公民都应积极参加的公益活动,然而很多人对献血还存在心理误区,甚至产生恐惧。针对这一现状,9月14日 “流动的精灵”血液知识科普团来到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为非医学院校的同学带来一场精彩的血液知识讲座。讲座围绕如何读懂化验单、血液收集后的处理流程等内容展开,采用活泼幽默的形式,传递无偿献血的理念,通过科学的解释和数据,让同学们理性认识献血,鼓励适度献血。

正确的科学理念要从娃娃抓起,良好的生活习惯要从娃娃养成。9月15日,“小小智慧行”科普团给复旦大学医学院幼儿园的孩子们开展了别开生面的科普小讲座。通过平实易懂、生动活泼的语言向幼儿园小朋友们讲解大脑的功能、人体器官的位置、疾病的发生和预防等医学知识。以分组游戏等形式开展互动,既加深了小朋友们对医学常识的理解,同时也帮助小朋友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受到老师和小朋友的欢迎。

肿瘤和糖尿病是现阶段我国居民发病率居前列的两大类疾病。9月14日,人体科学科普教育基地吴慧娟和李慧两位老师走进枫林街道徐汇苑居委会,从专业的病理学角度为社区居民开展了一场肿瘤和糖尿病知识的科普宣讲。有别于传统科普,此次宣讲中两位老师展示了大量医学院在实际尸解和病理诊断工作中留存的清晰病理图片,这些震撼的图片引来居民的阵阵惊叹。社区居民们表示这次科普不仅让他们了解了疾病知识,更为重要的是直观的感受到了不良生活习惯导致疾病后给身体带来的恶果,更加强了对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视。

了解急救知识、掌握急救技巧,可以使疾病或事故的危害降到最轻,甚至可以挽回生命。9月19日,志愿者团队前往五角场闸殷村社区,为社区内的青少年带来了一场生动有趣的急救知识科普讲座。除脉搏、心跳、呼吸等人体基础生理特征知识科普外,本次科普讲座着重以理论与操作相结合,现场演示了急救的三大要素:排除险情、拨打急救电话、寻找专业人士行心肺复苏术,并指导青少年在模拟人上开展心肺复苏术的实践操作,学习正确的急救技巧。

健康的体魄要从重视日常锻炼、加强平时运动开始。9月15日,“健康运动,让生活更美好”主题科普活动来到徐汇区均瑶大厦。从“运动的好处”、“运动的误区”以及“针对不同人群的运动方式选择”三个方面制作了展板,对科学原理进行趣味的解读,吸引了匆匆路过的上班族驻足在展板前。用心制作的宣传单,也让行人们在短时间内获取健康运动的科学知识。

为了给参观群众带来更专业的医学知识,9月19日-9月25日全国科普日期间,人体科学科普教育基地邀请基础医学院资深专家教授进行实地讲解。9月19日,在首日的接待工作中,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学系刘秀萍教授、曾文姣副教授领衔的专业讲解团队为各位来访者提供专业讲解。参观者对人体器官和疾病均有着浓厚的兴趣,好奇地问着各种问题,特别是预约来访的西南位育初中学生。面对不断涌现的“这是什么?”、“为什么?”的各类提问,两位教授不仅一一做了细致解答,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还为他们系统讲解了消化系统疾病和相关的科普知识。

9月21日,“人脑结构探秘与神经外科手术导航系统”的演示与互动在人体科学馆举行,演讲者结合实物,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荣获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的神经外科导航仪的原理与应用,使观众了解到我国自主创新的成果与神经外科手术的新进展。

“全国科普日”的活动已落下帷幕,然而基地开展科普工作的脚步从未停歇。10月,志愿者还将赴“久牵农民工子弟服务社”为农民工及其子女开展健康生活习惯的科普活动,帮助他们养成健康生活习惯。为了使科普工作常态化、日常化,除了日常展馆开放外,人体科学馆科普教育基地已与相关社区、学校等逐步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未来将持续性、定期开展科普活动,继续传播健康生活的理念与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