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里建冷柜网购生鲜可直送 居民取菜就如“取信”

16.10.2014  02:37

图片说明:浦东新区绿地香颂小区物业楼的一楼,工作人员演示刷卡从保鲜柜内取菜。

居民如何取菜

●注册网络会员

●通过官网、自助终端、呼叫中心、手机应用、微信等五种途径下单购菜

●公司配送包裹至保鲜柜,订购者能收到短信提醒

●刷卡取包裹

智能生鲜存储箱也可像小区信箱一样普及。市民网上订菜后,生鲜将直接送到小区的生鲜存储格,市民取菜就如取信,只要在存储格刷卡取包裹。

类似这样“新奇”的买菜方式,现在在上海悄然推开。昨日,上海市商委专题考察上海推进菜市场转型升级新模式。市商委副主任吴星宝表示,今后,上海将大力推进菜市场转型升级建设,并有意将菜场转型建设推荐为明年的市府实事项目,争取更大的财政支持。

价格略低于超市

在上海市浦东新区绿地香颂小区物业楼的一楼,推门见到的,不是平常小区的居民信箱,而是3个落地保鲜柜。保鲜柜分“常温柜”、“冷藏柜”和“冷冻柜”,每个柜整齐排列10个生鲜存储柜,共30格。

这些保鲜柜属于名为“食行生鲜”的公司。公司负责人介绍,每个格子每次只放一个生鲜包裹。这些包裹的主人一定是小区居民。他们通过网络注册成为网站的会员,之后通过官网、自助终端、呼叫中心、手机应用、微信等五种途径24小时不限时下单,公司负责将居民的订单分门别类打包,送到指定的存储格。包裹到之后,后台自动发短信提醒消费者,消费者只要刷卡,就能在指定的智能生鲜存储格里取包裹。

周红是这家公司的顾客,她表示,她今年8月成为会员,“以前下班后要先去超市买菜,东西不一定新鲜,而且很累。现在要方便很多。我只要每天下班后到物业楼里的智能生鲜存储柜,刷卡提取前一天订购的鲜蔬、水果和牛奶,直接回家做饭就可以。他们家的生鲜价格,我比较过,比超市略低,但比标准化菜场略高。对于没时间买菜的人来说,就是用略高的价格买时间,完全能接受。

该网订直投的生鲜宅配项目由江苏随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自主开发,公司还直接与农产品生产基地合作,形成种植、采摘、分拣、包装、配送于一体的产业链,减少流通环节,短途冷链配送至生鲜直投站。

2014年6月,食行生鲜项目进驻上海,目前已在浦东、宝山、徐汇、嘉定、杨浦、普陀等地区相继开设14家社区生鲜直投站,计划2014年入驻本市300个社区,三年内在本市建设2000家社区生鲜直投站。

新型、传统菜场应互补

和现在不少生鲜企业忙着做电商不同,陶云是从电商“转型”到开实体店。

2011年,陶云和他的朋友在浦东新区一个仓库成立了一家生鲜电商,“我们都从互联网公司出来,觉得可以用互联网思维改变生鲜行业。”创业之初,他们的目标,是“承包”整个浦东新区的生鲜平台。可是公司真的运营后,他们发现,公司生意越好,反而亏得越多。因为成本太高。

为了改变这种局面,2012年,他们尝试在联洋社区开第一家蔬菜专卖店,以推广他们网站的其他商品。“虽然还是亏,但是我们看到了电商和实体店结合后,扭亏为盈的曙光。

此后,他们陆陆续续开出8家加盟店,实现“活下来”的第一个目标。现在,他们砍掉很多配送,专心做起实体店周边社区的配送。“白领和关注健康的人群以后会是我们的发展重点。”陶云介绍,他们现在想明白了,实体店就是体验中心和物流中心,他们通过实体店向社区提供精品和良好服务,建立起长期基地。现在,他们的每家店都要求有自己的特色,并配有5-6辆电瓶车,承诺社区居民订单一小时之内送到。

以前我们觉得,要用互联网思维取代传统菜场的模式,事实证明,我们要做的不是取代,而是转型升级。”陶云表示,将来,他们的目标是服务20个左右的小区,差不多1万户左右的居民。

菜场发展将更重服务

当然,市场的发展,不仅仅带来“新奇”的买菜模式,也带来争议。比如,14日,依托上海蔬菜集团的上蔬永辉第二家生鲜店在虹口区开张,因为减少中间环节,生鲜价格普遍比菜场便宜一成以上。但是,在经营性质认定上,食药监和工商认定为超市,商委认定为升级版的菜场。

上海市商委副主任吴星宝介绍,目前,上海有950家标准化菜场,到2020年,将规划建设1500家。从2005年至今,传统菜场的提升工作可谓有目共睹。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传统菜场也确实存在跟不上生活发展水平的情况,特别在一些城乡接合部,传统菜场开不进去的问题也客观存在。

从卖商品到卖服务是服务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如何使新型模式更符合社会发展以及老龄化的需求,是我们当前急需破解的问题。”吴星宝介绍,现在市场上已悄然涌现不少菜场新模式。他们也正在研究开一个菜场转型新形态名录,争取列入明年市政府实事项目。“不管能不能列进去,菜场新模式都将是重点支持项目。”吴星宝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