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龙全:一枚扎根在社区工作中的"土豆"

02.11.2015  07:48

  

  东方网记者于量11月2日报道:在人们的印象中,社区工作无非就是些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然而,在黄浦区半淞园路街道耀江花园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林龙全看来,社区工作则是一份值得倾注心血的事业。凭借着他的“土豆精神”,林龙全不断创新社区工作思路,在看似平凡的岗位上,书写出了不平凡的篇章。

   身体力行:深入居民倾听民声

  耀江花园居委会由4个居委合并而成,下辖9个小区,共有常住居民2900余户,另有人户分离居民1000余户,登记总人口近万人。规模如此之大的“怪物级”社区,居委会工作的难度可想而知。

  2009年,林龙全被调至耀江居委任党总支书记。甫一到任,他便提出社区工作者要像“土豆一样”扎根群众,弥补社区工作的“死角”。他要求每个居委干部每周都要抽一天的时间,在小区内设摊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对居民的诉求,要做到“有闻必录”,更要有解决反馈。

  林龙全自己同样身体力行:为了方便接待居民,他干脆把自己的办公地点搬到了居委会门口的接待桌,成了名符其实的“大堂经理”。他的行事风格更是雷厉风行,一旦有居民前来反映问题,能立即解决的坚决不拖延,需要协调的立即召集有关各方约时间碰头。有些问题需要到现场进行查看,林龙全永远都是二话不说跟着居民直奔现场。

   创新思路:打造业委会主任联谊会

  多年的基层工作,让林龙全总结出了一大批好经验和好做法。不仅如此,林龙全还勤于思考,在工作思路上不断出新,“耀江居委业委会主任联谊会”就是其中卓有成效的一例。

  小区业主委员会虽然是非职业、非专业、非市场的民选组织,但却实实在在承载着广大业主的期望与诉求。然而,面对林林总总的小区事务,业委会往往难堪重任;稍有不慎还会陷入与物业公司甚至小区居民的矛盾中。

  在林龙全看来,业委会的建设是和谐、平安社区的基础。耀江居委下辖9个小区,9个小区的9个业委会就像9艘小船,各自为政、孤军奋战;但如若将小船联合在一起,是否就能抵得住大风浪的考验呢?

  于是,林龙全创造性地成立了“业委会主任联谊会”。9个小区的业委会正、副主任,以类似学校社团的形式定期开展活动。主任们通过联谊会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同时,居委会开请来房管部门为联谊会成员授课,讲解相关政策法规。通过联谊会的活动,各业委会的专业水平提高了,管理小区的底气也更足了。

   凝聚人心:《耀江小报》打开小区“一扇窗

  如何让更多的社区居民知晓和参与社区工作,对于大型商品房小区,这无疑是个颇为棘手的问题:生活在钢筋混凝土的丛林里,邻里关系本就淡漠。一扇扇防盗门后,有多少居民会在意社区的那些鸡毛蒜皮?林龙全想到了报纸:办一份属于居民的报纸,专讲居民自己的故事。他相信,只要内容贴近社区生活,一定会有人愿意看的。

  于是,在林龙全的主持下,《耀江小报》于2014年1月23日正式创刊。创刊词上写到,这份报纸要为小区居民“打开一扇窗”。《耀江小报》每期印量3000份,由志愿者们挨家挨户送到居民家中。这份被直接冠以“小报”名号的社区报纸,专业水准颇高,共设四个版面,第一版小区中心工作,第二版家长里短,第三版公共事务,第四版文化生活。

  “小报”的反响出人意料的好,每期报纸出版后,报纸上刊登的故事都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社区里热议的话题。而居民的投稿热情同样十分高涨,大家都觉得,若是自己的名字能出现在《耀江小报》上,是一件非常“扎台型”的事情。

  说起这份报纸,林龙全颇为得意。他说,报纸的创刊日也是经过精心设计的:“1月23日,对应123,寓意从0到1,再从1走向无穷大。做报纸和做社区工作一样,不能做着做着熄火了、消失了,而是要陪伴着社区的每一个居民,永远地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