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城暂不会出现极端高温天气 今年三伏多出十天

13.07.2015  15:24

  台风一走,申城便要入伏出梅了。今日,申城正式进入今年的三伏天,和去年相比,今年三伏要长出10天,达到40天之多。另外,本市今天也正式宣布出梅。不过,从目前来说,本市暂时不会出现极端高温天气。

   台风挥手远去

  台风“灿鸿”于11日夜里12时距离上海约100公里的近海海面越过上海同纬度,向东北偏北方向移动。目前台风中心正以每小时30公里速度向东北偏北方向移动,强度继续减弱,逐渐远离本市。台风挥手远去,对本市风雨影响明显减弱。上海中心气象台已于昨日6时解除上海市台风橙色预警信号。

  据了解,受“灿鸿”影响,本市上周六普降暴雨,部分地区有大暴雨,其中以金山114.6毫米为最大,其次徐家汇公园103.0毫米、复兴公园101.8毫米、奉贤申隆生态园100.1毫米,徐家汇观测站降水量为94.3毫米。本市普遍出现了7-9级大风,沿江沿海地区9-11级大风,上海市沿海海面出现12级大风。

   今年三伏多出十天

  今天是夏至后的第3个庚日,也就是今天是入伏的第一天。今年三伏天一共40天,比去年多了10天。

  气象专家解释说,三伏天分为初伏、中伏和末伏,一般年份是30天,有的年份是40天。这是因为初伏到中伏的时间固定是10天,中伏到末伏的时间,因秋后有一伏,所以有的年份是10天,有的年份则是20天,这要看初伏的日期是早是晚。今年夏至到立秋有5个庚日,因此今年的中伏是20天,所以三伏天一共40天。不过,虽然伏期要多出10天,但高温日的多少与其并无相应关系,市民也不必对此过于担心。

   梅雨量超出常年两倍

  随着“灿鸿”远离,上海将转受弱高气压控制,近期长江中下游一带无新的雨带建立,上海今年的梅雨季也终告结束。因此,今天申城也正式宣布出梅。

  本市今年梅雨自6月15日开始到7月12日结束,梅雨期28天,较常年平均的23天偏多。而梅雨期降水量总体也偏多。徐家汇观测站总降水量为441.8毫米,几乎为常年平均的2倍。梅雨期间的暴雨或大暴雨过程主要出现在6月15日~16日、6月26日~28日、7月1日和7月11日。而梅雨期间,本市的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尤其是7月上旬平均气温只有22.8℃,较常年同期的27.5℃大幅偏低。其中,7月6日的日平均气温更是创历史同期最低。今年梅雨期间本市未出现一个35℃以上的高温天气,可谓是一个“冷黄梅”。

   暂无极端高温天

  入伏出梅,往往意味着酷暑的来临,常常会有一波高温天气扑面而来。不过,从预报来看,本周初至周中,本市以多云天气为主,气温虽然有所上升,但白天最高气温均在30℃左右;早晚较舒适,最低气温在24℃上下。周后期将有一次降雨过程。

  据现有资料分析,由于影响上海夏季最主要的天气系统———副热带高压,目前呈块状结构,位置偏东,不似以往会强势控制华东地区而出现晴热高温天气。因此,上海本周多受到大陆高压或地面弱高压控制,以多云天气为主,日最高气温在30℃至34℃之间,暂不会出现极端高温天气。气象部门预计接下来的盛夏季节,本市降水将略偏多,气温接近常年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