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区推进农机维修服务中心建设

22.07.2016  12:10

近年来,松江区围绕粮食家庭农场经营的发展,加快推进农机化水平提升,“十二五”期间累计投入资金1.54亿元,新增拖拉机、收割机等各类农业机械4500多台;机农一体家庭农场发展迅猛,现有504户,占家庭农场总户数45%。随着农机经营与服务模式的不断优化,完善农机服务保障体系的需求日益迫切,为解决农机装备数量发展快、科技含量高,与农机操作手综合素质不高,维修保养能力偏弱的矛盾,最大限度地发挥机具功效。松江区在创建74个“机农互助点”的基础上,以上海宏烨农机专业合作社为主体,建立了区级农机维修服务中心。

一、基本情况

松江区农机维修服务中心前身上海宏烨农机专业合作社成立之初,仅有5名中级修理工、1辆农机抢修服务车及若干小型维修设备,主要承担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简单维修。随着农机化的不断发展,松江区从初期以发展31个农机专业合作社到中期大力发展机农一体家庭农场,直至后期推行“机农互助点”模式,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大幅提高对农机维修服务的保障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在此背景下,松江区于2013年建设了区级农机维修服务中心,增强了人员、设施、设备的配备,现有维修人员15人,包括6名高级工和2名中级工;专门的维修车间、配件库房等共2100平方以上;农机抢修服务车3台及专业农机检测、维修设备5套,维修服务能力大幅度提升,已经具备了承担大中型农机具系统化的维修任务以及农忙时及时抢修的保障能力。同时,维修服务中心配备专门的培训教室以及3000平方室外农机实地操作培训场地,成功开展了农机驾驶、操作、修理等各类农机化技术培训,成功创建“全国农机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示范基地”和“上海市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工程教学实训示范基地”,获得“上海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等荣誉称号。

二、特色做法与取得成效

(一)依托政策支持、主动作为,着力夯实发展基础

农机维修行业面临市场小、收益少等现实问题,较难吸引到社会资本的投资运营,农机维修技术要求高、工作条件差、季节性强,纯农机维修企业往往生存困难,更难发展。松江区立足现实、迎难而上,以完善各项服务保障机制为突破口,着力夯实发展基础。一是依托政府主导下的“公助民营”机制,聚焦现代农业项目、示范合作社项目、农机购置补贴、贴息贷款等多项扶持政策,对建设农机维修中心的设施及设备进行扶持,配齐配全硬件设施。二是针对纯维修行业生存困难的现状,逐步探索“一业为主、综合经营”的运营机制,取得了“农业机械综合维修”二级合格证书和“农机驾驶培训”许可证书,拓展了农机培训、零配件供应等业务,逐步形成了集“维修、培训、推广”三位一体的服务功能,以综合经营收益反哺、发展农机维修队伍;三是企业自身则通过市场化运作和现代化管理得以生存和发展,形成“价格公开、配件优质、标准统一、服务规范”的经营模式,以良好的服务站稳脚跟,赢得市场。

(二)严格维修标准、提供优质服务,提升农机使用效率

多年以来,农机维修主要依靠农机产销企业和农机手自身解决,维修的及时性难以保证,维修质量纠纷时有发生,维修服务中心紧紧抓住维修的“及时”、“优质”、“高效”这些关键,保证机手满意。一是全程服务,与农机产销企业协作,做好“三包”期内和“三包”期后全程服务,解决农机手后顾之忧。二是全面服务,面向全区用户,服务所有农机,做好农机保养跟踪提醒,做到维修按时保质完成,建立农忙期间18小时应急抢修值班制度,保障零配件随时供应,故障报修当即处理。三是全力服务,每一项维修任务都全力以赴应对,尤其是“三夏”、“三秋”,不分白天黑夜,有报必修,不影响农时。维修中心成立以来,累计开展农机维修、保养、抢修4500多台次,服务机型涵盖了拖拉机、收割机、直播机等主要农机具,有效提高了农机使用效率和寿命,并为农忙时节的农机化作业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服务保障。2015年三秋期间连续阴雨,农机维修服务中心及时应急抢修百余次,保证了农机的正常作业,为大灾之年获丰收做出了贡献。

(三)加强人才培养、强化技术服务,不断提升综合实力

随着业务范围的不断拓展,维修中心非常重视人员业务能力的培养和企业综合实力的提高。一是积极内部岗位技术培训,通过送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培养人才,在中心现有15名工作人员中,有高级农机修理工6人、中级修理工2人,农机培训理论教员10名、实践操作教练员12名,在电焊、叉车等特殊作业上也做到持证上岗。二是开展对外农机技术培训,提升全区农机手队伍素质,培训内容包括农机驾驶员和操作培训、农机修理工等级职业鉴定、农机维修保养等,几年来累计组织开展农机培训班24期,培训学员2290余人次,农机操作人员结构合理,后继有人。三是积极参与农机技术推广,提升自身科技服务水平,共10余次合作参与了市区农机技术推广部门主持的推广和攻关项目,均取得良好成效,其中“水稻窄行插秧和精量直播机栽培技术的示范推广”项目对松江区快速推进水稻精量穴直播技术具有决定性的奠基作用,2015年松江区水稻穴直播已达到近12万亩,基本实现了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

(四)不断创新实践,积极探索农机流转新机制

针对农机户丧失服务对象、农机手丧失劳动能力、家庭农场主丧失承包权等特殊情况,可能引发的不规范处置补贴农机的行为,松江区积极探索补贴农机合理处置和流转机制,尝试成立了由上海农村产权交易所委托授权,区级维修服务中心负责运行的“松江区补贴农机处置平台”。按照“农民自愿、政策扶持、流程规范、促进更新”的原则,提出补贴农机处置的具体思路、计划和实施方案,并经专家的多次论证和评审,出台了《松江区补贴农机规范处置试行办法》,明确了补贴农机处置范围和规范流程。区农委与区财政局为平台的主管部门,负责政策的制定与监管;区农机管理所为平台的管理单位,负责处置农机的受理与审核;上海农村产权交易所负责补贴农机交易的信息发布、交易撮合、凭证出具等产权交易服务;区农机维修服务中心为农交所授权在松江负责农机交易的专业会员,具体负责处置农机的展示、咨询、材料受理等中介服务。补贴农机处置平台自2016年1月正式启动以来,正在进行首批5台农机的处置交易,截至目前其中1台收割机已完成首单交易,为今后上海市补贴农机的规范处置拉开了序幕。

三、今后发展打算

农机服务保障体系是确保农机安全、高效、优质作业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现代化的重要保证,继续加强和完善服务保障体系建设是当前及今后区级农机维修服务中心的发展方向。

1、完善维修网络建设。整合全区农机维修场所、人员、设备等资源,规划形成“一店多点”的维修网络布局,即在继续发展区级实体店的基础上,在农业主要镇选择合作社建设若干个维修网点,逐步形式“大修进店、小修找点、抢修到田”的农机维修服务新格局。

2、形成处置长效机制。扎实推进农机流转交易工作,总结平台运作经验、分析处置工作环节,修改完善“处置试行办法”,使得处置工作成为一项规范、长效的管理机制。同时加强老机处置与新机购置两项工作相互衔接,做到“购置有度、处置有方、进出有序”,达到科学配置全区农机的目标。

3、提升农机信息管理。维修中心正在开发一套类似汽车4S店的自动化管理软件,使得零配件进销存可精准控制、农机维修记录可统计分析,并逐步将农机培训和处置等各项业务也纳入软件管理,最终实现一整套涵盖农机服务组织和农机驾驶员的综合数据库,全面提升农机信息化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