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艳华:勇于吃第一只螃蟹 敢于摸着石头过河

23.11.2015  07:54

  杨艳华,中共党员,现任海通证券投资银行委员会委员,海通证券并购融资部党支部书记、总经理,海通并购资本董事长。2011年被评为上海市优秀共产党员,2012年获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2013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4年度获上海市“年度劳模人物”。在她带领下,海通证券并购融资部2001年被评为上海市模范先进集体。2014年,海通证券位居中国区财务顾问市场份额第一名,交易金额达1388亿元。

  在金融领域,并购被称为“投资银行皇冠上的明珠”,这项复杂的业务最能体现一家机构的专业能力。打开海通证券并购融资部总经理杨艳华的职业履历,一连串纪录足以令人钦佩:拥有近20年金融行业从业经历的她,已经完成的并购重组项目交易金额超过数千亿元,项目成功率100%,创造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多个第一。

  不过,这些亮眼却生硬的数据并不能呈现完整的杨艳华。在庞杂而艰巨的并购实践中,她带出了一支具有战斗力的团队,纵横驰骋于并购重组领域,而面对潮起潮落、风云变幻的资本市场,她又能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做人做事,最首要的就是责任感。”杨艳华说,并购重组可以提升上市公司质量,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和发展,她珍视和追求的正是这份事业所发现并创造的价值。

   创新,敢于摸着石头过河

  “要勇于吃第一只螃蟹”,这是杨艳华的口头禅。在她的职业生涯中,不少大项目都是“摸着石头过河”的第一单:文化发行行业借壳上市第一单——新华传媒,文化出版行业借壳上市第一单——时代出版,教育行业境内A股重组上市第一单——新南洋……

  2006年,杨艳华带领并购团队承揽了上海新华发行集团重组华联超市项目。对文化企业进行改制,这在当时的中国资本市场闻所未闻。整个项目重组历经八个月,作为项目负责人,杨艳华全身心投入,缜密安排每一个细节。

  要完成借壳上市项目,一般总要花上一两年时间才能走完全部流程。为了完成这件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杨艳华独辟蹊径,拍板决定采用“股权收购+资产置换+定向增发+股改”方案,几个步骤同时操作,整体申报,一次审批,同时完成,这是中国资本市场并购重组的一次大胆创新。

  新华传媒项目操作起来究竟有多难?仅股改一项,就已颇费周折,来回折腾。由于是创新的方案,首先一步必须完成对流通股东的对价支付,二是要完成国有股权的转让变动,三是百联集团和新华集团双方利益的平衡。“我们既要考虑老股东的利益,又要兼顾新股东的利益。”杨艳华花费大量时间反复协调、反复征求意见,终于达成了多赢。

  从进场到项目完成,项目组成员至今仍清晰地记得,在最忙碌的时候,杨艳华总是揽下重担,带领大家一起通宵达旦地加班。2008年6月,这一成功案例被全国工商联并购公会评为“最佳并购方案设计奖”。

   专业,助力实体经济转型

  从上海本地入手,帮助上市公司开展实质性、战略性并购重组,全面提升上市公司质量,从而推动上海经济结构转型和发展,这是杨艳华所带领的海通并购团队展开并购重组业务的重中之重。

  ST棱光,一家背负7.4亿元巨额债务、两度暂停上市并濒临破产的上市公司。普通人看起来,要让它重新上市简直是天方夜谭。但杨艳华决定接手这个项目,“再难也要上,这正是发挥我们重组专业能力,为投资人解决问题的时候。

  7.4亿元巨额债务摆在那儿,债务重组是唯一的突破口。一旦无法实施重组,必然导致ST棱光退市。而一退市,不仅债务等于打了水漂,众多投资者也难免遭遇损失。为此,杨艳华和ST棱光的大股东上海建材集团展开了反复沟通协调。历经整整三个月的艰苦谈判后,大股东终于答应拿出2.5亿元清欠债务。“并购业务的宗旨,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全力维护投资者的利益。”杨艳华说,“权衡之下,三分之一总比颗粒无收要强得多。

  债务重组一结束,她又和同事们立即着手对公司实施资产重组和股改,这又是一场艰巨的“保牌战”。为了迅速改变ST棱光资不抵债和无主业经营的状况,在整个团队的努力下,上海建材集团通过无偿注入下属洋山港基混凝土公司等优质资产的股权(合计1.1亿元),并对ST棱光豁免1.5亿元负债,以2.6亿元的对价解决股改问题。

  紧接着,发展之战就成了当务之急。杨艳华的团队又马不停蹄地设计方案、制作材料,上报证监会。通过定向增发,ST棱光向上海建材集团定向发行11800万股,上海建材集团以价值2.09亿元的优良资产全部认购。

  这是一组对照鲜明的数字:重组前,公司总资产为0.41亿元,利润亏损,公司每股净资产为每股-4.65元,严重资不抵债;重组以后,公司总资产达3.6亿元,利润0.52亿元,每股净资产增加到每股0.88元,每股收益0.19元。

  杨艳华团队打了一场漂亮的攻坚战——三大战役周密布局、层层推进,一环紧扣一环。由此,ST棱光的主业和管理层彻底脱胎换骨,成为一家从事新材料、新能源业务的全新上市公司。

   榜样,面对诱惑坚守底线

  现任海通并购资本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的王博与杨艳华共事已经长达十年,在他眼里,带领整个并购部门几乎从零起步,一路打拼下来,直到成为行业内公认的最佳团队,杨艳华扮演的角色就像是一枚“定海神针”,“只要有她在把握方向、控制风险,大家心里都会比较有底,因为方向很明确,工作效率自然也大幅提高。

  资本市场潮起潮落、风云变幻,但杨艳华始终坚持着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她认为在金融这个风险高、充满诱惑的行业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坚守自己的底线,“做人做事,规范是第一要素。”她经常告诉团队,并购重组不仅仅是一份职业,而应当视作一种责任。在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在创新发展的过程中,很多企业需要并购和重组支持,并购重组从业人员,应当立足于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为产业升级提供方案,在改革的浪潮中以敢于创新、善于发现的精神为企业、为国家、为社会创造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