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曹文梅:积极求变让上海在困局和挑战中发展

05.09.2018  14:44


图片说明:杨曹文梅女士

  亚洲公司治理协会荣誉退休理事长杨曹文梅女士出生于中国,1946年移民美国,是美国派驻海外的第一位亚裔女性大使。她在1993年至1999年代表美政府驻守总部在马尼拉、由日本主导的亚洲开发银行。杨曹文梅在亚洲开发银行工作期间,致力于推动上海市苏州河环境整治项目,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也由此获得了2016年上海市“荣誉市民”的称号。2018年被美国百人会授予“2018年美中关系杰出领袖奖”。作为一名心系故乡发展的海外游子,杨曹文梅也见证了中国和上海改革开放以来几十年的变化。值此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东方网记者邀请杨曹文梅女士进行了一次视频专访,听她讲述对这段历史的切身感受。

   重返故土:上海亟须开放和发展

图片说明:亚洲公司治理协会荣誉退休理事长杨曹文梅女士

  “我是地地道道的上海人,生于好婆(祖母)家祖屋,苏州河旁,20岁之前没有离开过上海,”乡音未改、仍说着一口地道上海话的杨曹文梅在采访开始时回忆起她在上海的年少时光,“女中毕业后就读圣约翰大学(现华东政法大学),1945年毕业后,1946年我就到纽约哥伦比亚商学院念书了。”让她没想到的是,这一走就在美国待了几十年。

图片说明:1950年代和先生杨安慈教授合影

  杨曹文梅赴美后第一次回到家乡上海,已经是上世纪80年代初了。而这次返乡让少小离家老大回、已近花甲之年的她颇有感触。“回到上海,感觉人多起来了,但是路上的行人衣着颜色清一色不是灰就是蓝,也没有看到新的建筑,房子都比较破旧,在南京西路逛街时,看到橱窗里的商品也是零零落落,没有什么特别的吸引力,”杨曹文梅回忆道,“我在上海的时候,拜访了一些亲戚朋友,其中两个亲戚在交通大学里任职的,他们一家四口住两间房间,也没有厨房设备,烧饭烧水要走到走廊里用煤球炉。

图片说明:1980年杨曹文梅女士在美国加州担任储蓄贷款专员

  单调乏味,停滞不前,这也许是杨曹文梅初回上海后的第一印象。但是有着经济学和金融银行业背景的她对此也很理解:一是中国在80年代还是以农业为主的经济,大部分人口还是在农村,二是上海的税收很大部分要上缴中央,想用自己的资源去发展基础设施还是很困难。

  与此同时,相对于80年代改革开放在广东深圳、珠海如火如荼的展开,上海更是显得沉寂了许多。随着国家计划和物资体制改革的深入,上海面临着工业设备陈旧、产品结构水平低、经济结构不合理(第三产业比重到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已低于20%)、空间布局逼仄、体制局限等问题,可以说,彼时的上海亟须开放和发展来振兴。

   拨云见日:亚开行助力浦江上架起经济腾飞之桥

图片说明:90年代的南浦大桥

  “90年代我在亚洲开发银行驻马尼拉做事,回到中国的机会比较多,我觉得90年代上海真正进入一个新的时代。”谈到90年代的上海,杨曹文梅显然兴奋了许多。“90年代初浦东开发区开始建设了,政府鼓励企业在上海浦东设立总部。南浦大桥和杨浦大桥也相继建成,地铁系统也建立起来并开始扩建。

  而说起南浦大桥和杨浦大桥的建设,和杨曹文梅所在的亚洲开发银行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历史上黄浦江两岸没有桥梁和隧道沟通,80年代,浦西老城区已经老化了,住房紧张,交通拥挤,而一江之隔使浦东迟迟得不到开发,除沿江部分区域,大部分还只是农村化地区。但黄浦江上架桥却绝非易事,需要足够的资金支持,而江中不能设桥墩,需要一跨过江,又对设计技术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当时,南浦大桥和杨浦大桥的建设,亚洲开发银行给了上海市政府相当大的支持。”杨曹文梅介绍说。的确,资料显示,南浦大桥由亚洲开发银行贷款金额7000万美元,从商业渠道联合融资4800万美元。这是亚开行在中国开展的第一个联合融资项目。技术方面,由亚洲开发银行指定日本长大公司集团组织审查,建桥历时3载,7000余名工人、干部、工程技术人员艰苦奋斗,推广应用41项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凝聚了一大批科技人员的心血。而在当时创造了跨度世界第一以及许多世界和中国之“”的杨浦大桥,总投资为人民币13.3亿元,其中亚洲开发银行贷款8500万美元和联合融资7900万美元。亚洲开发银行先后组织专家对工程进行了5轮审核。最终,两座大桥分别于1991年和1993年建成。市民告别了只能靠排队坐轮渡过江的历史,上海也摆脱了经济发展的一大掣肘,拉动了浦东地区的工业,金融,乃至运输的发展,为上海在90年代服务业的飞黄腾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两座大桥把上海浦西浦东完全连起来了,也推动了很多跨国公司到浦东投资。”杨曹文梅感慨地说。

   心系母亲河:苏州河综合整治项目助上海解决老大难的环境问题

图片说明:2016年10月杨曹文梅在上海苏州河畔

  苏州河历史悠久,可以说是上海的母亲河,也一直是上海的运输要道。然而上世纪随着城市的建设,人口的增加,污染日趋严重,到90年代,苏州河在上海境内全部遭受污染,终年黑臭,鱼虾绝迹。苏州河的污染给上海社会带来重大影响,影响着苏州河两岸人民的生命健康和环境卫生,也严重影响了上海的市容和上海市的供水问题。尽管建国前后上海曾采取过如疏浚河道,建设污水处理厂,筹划苏州河污水处理工程等,自80年代以来,上海更是加大了治理苏州河的力度,然而这些治理活动并没有阻止苏州河污染继续恶化的局面。

  直到1997年,上海市政府制订了总投资为200亿元人民币的苏州河综合整治规划,一期工程投资86亿元,才得以从根本上改变了苏州河黑臭的局面。在这项涉及数以百亿元计的浩大环境工程背后,离不开杨曹文梅女士不遗余力的支持。“你们一定要支持这个项目,因为我就出生在上海,我是上海的女儿,苏州河环境整治将造福上海人民。”正是她在亚洲各国驻亚开行的大使与华盛顿之间游说,才得以让苏州河整治贷款资助项目在亚开行董事会上表决通过,为苏州河综合整治项目争取到了当时可贵的3亿美元的贷款支持,确保了这项工程顺利启动。

  除了确保资金到位之外,杨曹文梅本人也亲自参与了对苏州河综合治理后续进展的深入调研,督促代表亚开行参加技术援助的各国城市发展专家留下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水资源管理工程。

  作为城市健康发展、环境保护刻不容缓的难题,苏州河综合整治项目本身无疑是非常成功的,而更深远的意义在于带动了上海市内其他中小河道的水环境治理,从污染源头改善水质,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提升国际大都市形象有着重要的贡献,在践行改革开放可持续发展战略过程中迈出了坚实一步,为上海苏州河两岸的进一步开发开放提供了环境保障。·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世而制。可以说,上海在改革开放40年中经历了初期的停滞不前,到浦东的开发开放,从抓经济到重视环境的治理,积极求变,突破了各种不利的困局,成功地顺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完成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和升级,提高了社会发展质量。

图片说明:杨曹文梅对中国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寄语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现在的上海的成绩是父母祖辈一手创立的,今后40年的改革开放是属于你们年轻的新一代,希望你们饮水思源,本着为上海服务、为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的大我精神继续奋斗。”采访的最后,见证并参与了上海40年来巨变的杨曹文梅对年轻一代提出了殷切的期望。

来源:东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