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足迹]杨文婷:雪域高原上的青春回忆[图]

07.12.2017  00:56

人物白描:杨文婷 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 行政管理 2015级硕士研究生

2015年,杨文婷进入上海交通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与此同时,男友从南开大学研究生毕业,放弃了一份可以提供户口的北京央企工作机会,选择了西藏人才引进计划,并签订了在藏工作的八年合约。一年后,男友去了西藏阿里地区海拔最高、条件最艰苦的措勤县驻村。而杨文婷的课程在研二时已全部结束,他和男友便主动联系了措勤县完全小学,决定一起去支教。

支教生活,与孩子们的甜蜜时光

措勤县,距离拉萨900多公里,距离上海近5000公里,平均海拔4700米以上,是西藏为数不多的高海拔县之一。从拉萨到措勤,海拔高了将近1000米,空气含氧量急剧下降,人体器官和身体机能也变得迟缓和脆弱。初到措勤,呼吸不畅、心跳加速、头疼恶心等高原反应症状一直困扰着他们。一周适应期刚过,杨文婷和男友相继生病,大部分时间里,他们都是带病坚持着教学。    

四月的措勤,气温虽有回暖,可穿着厚厚的棉衣仍能感到空气中的寒意。在这交通不便、水电不通的偏远地区,时光安静而悠长。他们白天在课堂上教孩子们认字,晚上则用心地备课。支教期间,杨文婷担任了四年级二班的汉语文老师。班里大部分同学汉语水平薄弱,只能听得懂几句最基本的对话,因此她只得根据孩子们的实际情况对原本精心准备的复杂课程作出调整。内容虽然变得简单,却增加了不少趣味。有时候,为了让孩子们听懂她的意思,她不仅要放慢语速,不断重复,甚至还需要运用肢体语言。孩子们对汉语有着深深的好奇感,也喜欢用学到的新词语和老师交流,很快他们便能够进行简单的自我介绍和基本的课堂交流了。    

高原上的孩子天真淳朴,像雪原里的一朵朵格桑花,娇艳美丽又一尘不染。谈及支教的日子,杨文婷不由得嘴角上扬。她说,与孩子们相处的时光极为甜蜜,回忆中有太多令她感动的小故事。“记得教完学生用汉语写自己名字的第二天,翻开一个小女孩的作业本准备批改时,一股暖流袭上心头。那是一行歪歪扭扭的字,‘我的名字,谢谢老师’。”尽管言语沟通有些障碍,但孩子们的只字片语、甚至只是微笑,都能带来说不尽的温暖与感动。    

深入基层,为乡村教育出一份力

来措勤之前,曾经入藏两次的杨文婷对西藏的印象只停留在拉萨这座城市。为了抓住了解基层的好机会,除了在措勤县小学支教外,她和男友一起去考察了两个乡和一个村,走访了乡里的小学,看望了村里的牧民、贫困户和孤寡老人。“震惊、心痛、冷静、思考”,这四个词描绘出了杨文婷在这里的心路历程。在措勤的所见所闻让杨文婷对西藏有了颠覆性的认识,也让她明白,西藏这片土地有多么渴求人才、需要人才。    

得益于国家的教育均等化政策,完全小学的硬件设施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但仍然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国教育难点在西藏,西藏教育难点在牧区”,这句话一点都不夸张。在内地,小孩的教育分别在三个环境下开展——社会、家庭和学校。而这里的小孩,尤其是牧区小孩,他们接受教育的途径只有学校。甚至有很多家长曾直接向学校表示,“来学校只是为了让孩子吃饱饭”。而学生们的理想也大多是“放牧”,好一点的是“当和尚”或是“当包工头”。小学各年级学生的成绩“两极分化”现象也尤为严重,而且在缺乏考核和激励的“初小制度”(一到三年级在乡里的小学接受教育,四年级转到县里的小学)影响下,大部分从初小转到县里的四年级学生连拼音都不会读。高原小孩的教育需要更好的老师,更需要更好的教育制度和管理。    

因为身体难以支撑长期的高海拔生活,杨文婷和男友最后选择了为期一个月的短期支教。在来之前,她思考了很久,一个月到底能带来什么改变,又能为这里带来什么?如果只是教书,在这里发挥的作用又能有多少呢?经过长久的思考后,他们决定在给孩子上课的同时,参与学校的教学管理,辅助学校从根本上解决一些问题。    

学校只有一个很小的阅览室,每个班级的同学一个学期只有一到两次机会到这里读书。为了解决学生“看书难”的问题,杨文婷与男友通过校友资源共筹集了55000元的图书资金,委托校长根据学校的需求共购置了近两万册汉藏双语图书,并摆设在与食堂相连的休息区,让学生们能够在课下随时随地读书。考虑到学校缺乏有效的意见表达途径,教师的意见和建议长期难以得到征询、存在的问题难以得到解决,在与校长的多次协调下,他们举办了“汉语文组教师交流会”和“毕业班提分座谈会”。收集到老师们的问题,他们便与校长进行沟通,将想法一个个落实。最后他们设立了“汉语角”,给学生更多练习汉语的机会;建立了“广播站”,规定汉藏双语内容轮流播音,并对负责老师进行定期的奖励和评优;在一二年级的晚读时间开始播放动画片,提高学生的汉语听力等。    

此外,老师们在座谈会时反映,学校的培训机会太少,有些老师工作已经七八年,一次都没出去过。根据老师反映的情况,他们通过联系拉萨市实验小学负责人,为完全小学争取到了长期免费选派教师到拉萨培训的机会。得知很多老师都在制作PPT方面有较大困难,杨文婷为四十多名骨干教师开展了一次PPT技术培训课程。    

除此之外,他们虽然收入有限,但还是在经济上尽了微薄之力。在男友工作之初,他们共同决定每个月拿出10%的工资来为西藏做公益。看到学校很多学生缺乏文具,他们又用四、五月份工资的10%给学生购置了文具。    

选择责任,在付出中实现价值

在高海拔地区生活,虽然遇到了很多从未经历过的困难,但精神世界却是极为丰富的。在杨文婷和男友要离开时,全班同学一个接一个地走上讲台,为他们献上早已经准备好的哈达。走出教室时,孩子们从教学楼一直跟到办公室门口,跟他们说再见。带着沉甸甸的几十条哈达,杨文婷回头望着孩子们,阳光洒落在他们的脸上,格外灿烂。    

一个月的支教生活像电影片段一样在她脑海中闪过,每一个围着炉火备课的夜晚,每一堂简单而有趣的课程,每一次深入乡村的调研,还有孩子们拿到新书时候的笑脸,此时都变得清晰而重要。她舍不得这些孩子,也放不下这段给予她太多成长的支教岁月,挥手再见时,唯有祝福这些天真可爱的孩子们在未来的日子里接受更好的教育,在爱的包围中茁壮成长。    

在措勤,杨文婷感受到了被需要的幸福。措勤支教留给她的,不仅是难忘的回忆,还有实现自我价值的幸福。愿她能够一直带着这份责任与勇气追逐自己的梦想,永远有一颗丰富的内心。愿未来,有更多的交大人,能选择这片土地,把青春的印记留在美丽的雪域高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