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你天天经过也不一定知道,上海的这条隧道原来设计是可以走重型坦克防原子弹的!

07.06.2019  09:20
2019 06/08 05:37 分享 返回

  1971年,打浦路隧道建成通车

 

  Jun. 12

  1971

  (隧道股份供图)

   1959 年制订规划,

   1966 年动工,

   1970 年建成,

   1971 6 月通车。

  作为上海第一条穿越黄浦江的隧道,

  打浦路隧道当年的建造情况,

  在公开的文献资料中几乎只能查到一些枯燥的数字介绍。

  86岁的顾正荣,

  当年是这条隧道的施工队队长,

  他道出了原因,

  这条隧道是为了战备而建造的,

  起初是保密工程,

  它的代号—— 651工程”。

   01

  黄浦江底下做了起爆层

  1965年,苏联在中苏边界增加驻军,美国霸权主义的扩张妄想,使得国际战争气氛弥漫。另一方面,国内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矛盾日益凸显。

  基于对时局的判断,同时从有利于工业布局、加速城市改造以及国防战备的特殊需求出发,上海市委启动了打浦路隧道工程的建设,技术标准设定为:以防常规武器为主,适当考虑原子弹爆炸冲击波的影响,路面承载力按汽车—18级标准,能通过80吨重型坦克。

  “当时建造打浦路隧道的主要目的是战备,如果一打仗,浦江两岸就没法联系了。所以,决定要建隧道,既隐蔽又不会影响黄浦江上的通航。

  顾正荣回忆道,打浦路隧道在设计时就考虑了打仗时如何抗爆。

  于是,工程人员就请南京工程兵学院帮忙做了一个“模爆试验”,把一个试验性地下结构做好后,在边上放一个炸药包,做爆炸试验。最终,这些试验都通过了。

  为了要防炸弹,打浦路隧道不仅要在结构上做得结实,当时还在黄浦江底下做了混凝土起爆层。

本文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 责任编辑:顾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