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后”和“95后”的对话:杜慧芳书记与学生畅谈青年的使命与担当

05.05.2017  12:05

    怎样的五四才有意义?5月4日,校党委书记杜慧芳来到学生中间,通过一堂内容丰富而又生动的《形势与政策》课,与800多名师生一同度过了一个互勉互进的青年节。

    杜慧芳首先与师生们一起学习习近平总书记5月3日在考察中国政法大学时发表的讲话精神,并代表学校、代表曲景平校长向全体青年学生和广大青年教师致以节日问候。她和学生一起回顾了百年来在国家危难之时、建设之中、改革之际,青年的抱负、牺牲、担当、奉献、胆识、智慧;梳理了华理65年的发展,华理人始终围绕人民需求,服务国家战略,涌现出了一个又一个榜样;明确了当代青年大学生的担当。她用生动的事例说明“立下怎样的少年志,决定了后面成为怎样的人,个人的理想只有同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相结合才有价值,才有意义,才能实现”。

    杜慧芳带领学生跨入历史长河,通过百年来重要的历史事件,解读五四运动、红军长征、遵义会议、一二·九运动、新中国成立、抗美援朝、恢复高考、十一届三中全会、加入WTO等不同历史阶段的重要历史事件,通过详实的历史数据、人物分析、经历分享,多角度呈现了青年的奋斗历程。

    她以在学生中非常受关注的《人民的名义》《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影视剧为例,与大家探讨了剧中人物、情节、因果关系,引导大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引起了在场师生的强烈共鸣。她和学生一起回看了华理65年来的办学历程。在新中国建设之初,华理服务国家战略,培养急需人才;在国家改革之际,华理人不断实现技术的突破,在多项技术上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的转变。她重点讲述了“黄坡岭精神”“汗水哲学”背后的故事,勉励学生要励志明德,勤奋求实;她以校友和在校生的优秀事迹,激励学生向榜样学习,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人提出的期望,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真正肩负起时代的使命。她表示,学校将为学生成长成才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无论是第一课堂、第二课堂还是网络课堂,都将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

    90分钟的上课过程中,现场师生认真听讲,积极参与互动,对特别能产生共鸣的内容多次报以长时间热烈的掌声。丰富的内容、生动的语言、精美的PPT使学生沉浸在杜书记的授课中。大家为祖国的发展所震撼,为先辈们的奋斗精神所感染,为身边的榜样所激励。课程结束前,杜慧芳与800多名师生共同朗诵了《少年中国说》片段,将整堂形势与政策课带入高潮,激励学生肩负起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使命,为人民、为国家作出卓越贡献的强烈愿望。 

    商学院2015级学生向伟林说:“校领导走进思政课堂,让我感受到了学校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度重视,作为学生,不仅感到欣慰,更感到幸福。选择在五四来上这一堂课,看到了杜书记对于广大青年学生的期望,我们应当努力学习,增长本领,不负厚望与重托。”  2015级学生倪宇帆说:“聆听这次杜老师的讲座,我认识到了青年对于国家命运的掌控力和社会进程的推动力,也认识到我们这一代是国家第二个百年计划的主力支撑者,在五四这样特殊的日子里,我们应该坚定信念,传承前人苦志,勇于钻研,勇攀高峰,接过属于我们的时代使命。

    据悉,为上好此次形势与政策课,杜慧芳书记从3月中旬就开始选题、构思、准备资料。她与备课团队10余次讨论细节,反复梳理,逐字推敲,对PPT的设计多次提出建议和意见。学校为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推进形势与政策课改革,校领导带头为学生上思政课,逐步建立学院主要领导为学生上思政课的机制,扎实推进思政课建设,全面构建“大思政”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