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促发展校村共建谋振兴——马克思主义学院“我与书记面对面”活动走进崇明与乡村党员共话乡村振兴

02.08.2019  23:41

为了进一步提高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建工作质量和水平,7月31日,马克思主义学院“我与书记面对面”活动来到崇明区竖新镇惠民村,开展以“党建引领,校村共建”为主题的调研考察和校村共建活动。参加本次活动的有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郝云、范静、陆夏、刘洋、孙鹏、惠文等老师,贺然、佘超、班弘毅三名学生。活动以交流座谈、实地考察、入户调研三种形式展开,让师生对乡村党建与乡村建设有深入了解,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

座谈交流研讨,探索惠民村党建与乡村振兴新模式

在座谈会上,惠民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施诚首先向大家介绍了惠民村如何以党建促发展,努力实现乡村振兴。近年来,惠民村一直秉承“惠风和畅、民勤年丰”的理念,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提升文明素质,构建和谐社区,逐步建立新型美丽乡村,连续多年获得“崇明县生态文明村”、“上海市文明村”等荣誉称号。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惠民村在党建工作上创新推行的“叶脉工程”。惠民村党支部共有110位党员,五个党小组形成五个不同的网格,每一个网格在划分成管理、工作和志愿三支团队。这层层的“叶脉的纹路”便象征着惠民村的党建小组划分成不同的层级,各层级之间由上至下有条不紊地形成一套高效的管理体系。

郝云书记介绍了上海财经大学在三农理论研究及“千村调查”的实践研究中取得的成果,指出马克思主义学院也高度重视将思政教育和农村发展的新实践相结合,鼓励校区与乡村共建,实现党建工作和经济发展一起抓、共促进。范静副教授探讨了乡村经济的发展模式,并对惠民村如何吸引外界资源进农村地区、打造一体化的旅游产业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走访乡镇企业,实地感受乡村发展新貌

围绕建设世界级生态岛的目标,惠民村开始聚焦蔬果等绿色产业,在“蔬果富农,幸福惠民”发展理念的引领下,村里拓展农业综合功能,先后引进了包括5个蔬果合作社以及1个实训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发展高品质、规模化、特色鲜明的蔬果采摘、休闲垂钓、农业实践等农业旅游项目。在惠民村党支部副书记黄蓓华陪同下调研考察组参观了静捷蔬果合作社、非遗崇明土布工作室以及惠民村“三顾茅舍”民宿等地,亲身体验了惠民村在不同领域的创新和发展。参观过程中师生们切实感受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乡村振兴必须兴办绿色产业。

   

入户考察调研,深度了解农业发展与农民增收情况

在郝云书记带领下,调研组对本村退休干部陈书记等两户当地村民进行入户调研。调研组围绕家庭情况、收入情况、党员干部在乡村建设中的作用、对本村建设的进一步期望等问题与村民进行了深入交谈。村民们都认为当地所取得的成就离不开党组织的领导、党建工作引领和学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并期待有更好的产业资源走进惠民村。

交流后,郝云书记谈到,通过对惠民村的调研,了解到了惠民村美丽乡村建设的蓝图,要认真学习惠民村的党建工作经验,促进党建工作和经济发展的有效融合,把乡村振兴要求落到实处。他鼓励参加本次活动的师生们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主动走进基层、了解农村,通过调查研究思考政策建议,以此对国家乡村振兴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乡村振兴战略是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党建工作的引领和保障。此次“我与书记面对面”活动以“三农”问题切入口,既是广大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交流,也是“思政工作”和“乡村振兴”相互融合。通过和乡村领导干部的深入交流和乡村发展的亲身接触,使得本次党建与思政活动具有更强的实践性和指导意义。

(供稿:班弘毅、刘洋 供图:惠文  编审:张勃欣  收稿日期:2019年8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