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耕机械化的“领跑者” ——记松江区农机管理所高级工程师薛振林

13.08.2015  11:29

 

今年春耕时,7台名为“水田平整埋茬复式作业机”的农机具,在家庭农场的机农互助点上“大展身手”,进行土地平整耕作试验。这个“新家伙”的推广,让不少农场主跃跃欲试。事实上,去年初,第一台作业机的研制,刚一入田,平整效果就“惊呆”了不少人。

机具犁耕过的土地尽显平整,全程机械化取代了人工,家庭农场在推进机械化种植的路上又大大地迈进了一步。在江南地区,这一传统的农耕难题迎刃而解,而这台平整作业机的诞生就得益于松江区农机管理所高级工程师薛振林及其农机团队科技人员的钻研。

钻研发明在田头

常年在田头指导农机作业,不经意的观察,与农场主交谈,薛振林能第一时间发现农场主作业的问题。从前,平整土地,并不是没有机器。像水田驱动耙,由于宽度偏窄,压力不足,使用效果不理想,即使有了机器,农场主仍然还是要雇佣人工重新翻耕。

而这台今年刚通过了专利申请的“水田平整埋茬复式作业机”的创新在于将平整板改良成了锯齿状,又加入了齿轮翻转装置,耕作层的土壤不仅被充分翻起,农场主还可以根据耕作层深浅,自主调节翻耕的厚度;机器可进行三层折叠,携带、存放都很方便。作业宽度,又很适合家庭农场标准化田块宽度,只要两个来回,就可平整完成。薛振林说,机械可将秸秆翻入泥土深处,对于秸秆发酵,有效播种也大有裨益。

机械播种广覆盖

土壤耕作得好,更有利于机械化直播技术的推广。近三年,松江区已有六成以上耕地实现了机械化种植,松江的家庭农场主迅速接受了“机械化”耕作方式,这样的普及速度得益于薛振林及其农机科技团队的新技术引进。

2011年,松江区率先推广由华南农业大学院士罗锡文研发的水稻精量机械化穴直播技术,采用这一技术进行水稻耕种,分布均匀,播种行、穴距密度精确,扎根深,不易倒伏,采光通风好,病虫害也少,很适合江南地区作业。而且,操作工序简单,省工、省时,成本又低。

推广效果也明显。近两年,松江区每年粮食增产达到2500吨以上,机械化种植率迅速突破了10万亩,机械播种覆盖率达六成,位列本市区县之首。以机直播取代机插秧,这一技术,正扭转着邻近涉农省、区的农耕作业思路。

当然,薛振林参与的发明不止一两件。一台名叫“反转灭茬旋耕机”的农机具,专门用于“秸秆埋茬”作业,配套使用效果很好。“翻转灭茬”,巧就巧在,可以让四角和岸边的泥土向田内翻耕,而特制的旋耕刀,让耕后的土壤上烂下粗,很适宜水稻机械播种。目前,这一机具也已由厂家投入规模化生产,并向本市辐射。此外,他还研制了配合种养结合家庭农场的还田设备。新装备的密封性、伸缩性和重量都进行过改良,猪尿液得以有效还田,农场主作业轻便了许多。

引领松江区机械化耕作技术步步深入,关键从农场主的需求出发。不久前,他为农场主编撰了技术使用手册,从驾驶到维修、操作,用简单、直白、易懂的语言,让农场主在最短时间内掌握技能。多年来,在人工、耕作成本节省,与潜在社会经济效益的创收,已超过千万元。

通讯员 贾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