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泾花灯,一朵绚丽的民俗文化奇葩

25.10.2014  03:11

记者 卢连明   《朱泾花灯的传说》演出正式开始之前,还举行了中国十大杰出农民书画家、金山农民画艺术传承人怀明富,历时半年创作的《千年朱泾画卷》赠画和《朱泾花灯》一书首发仪式。《朱泾花灯》分花灯渊源、传承与发展、朱泾花灯展、花灯音乐、花灯制作等六大篇章,是一部了解、挖掘、传承和发展朱泾花灯及学跳花灯舞的生动教材。

领导重视,政府主导

精心打造花灯文化品牌

朱泾镇镇长助理陈丽红告诉记者,被誉为金山民俗文化“活化石”的“朱泾花灯”,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蕴涵了民间舞蹈、音乐、美术、手工技艺等多种民俗文化要素。历史上,朱泾人就通过举办灯会,将静态的花灯发展成动态的花灯舞,并举行放天灯、闹花灯等形式的民俗表演活动。

作为金山区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近年来,朱泾镇党委、镇政府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审时度势地挖掘继承并发扬朱泾花灯文化,把朱泾花灯列为“一镇一品”文化品牌来创建,已连续三年举办花灯节,使这盏千年花灯不仅繁荣了文化事业,还促进了社会和谐。

如今,从农村田头到城镇社区,从莘莘学子到耄耋老人,花灯舞从传统老艺人手里薪火相传,已经普及到了全镇28个村居和20多所学校,形成了老、中、青、少“人人爱花灯舞,人人跳花灯舞”的独特风景。其中,莲花主题花灯舞更是在城乡广大群众中迅速普及,形成了50余支花灯舞蹈队,青年花灯舞蹈队编排了精品舞《花灯庆丰收》、《花灯亮起的地方》等,营造了浓郁的花灯文化氛围,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2007年7月,朱泾镇举办了民间民俗文化艺术展示巡演活动,由各居民区、老体协、老年大学350名演员表演的串马灯、抬花轿、荡湖船等16个节目登场亮相,这些具有浓郁朱泾花灯特色的节目得到了当地群众的交口称赞。2008年该镇以楼道文化节为载体,以居委会为主体的社区花灯节目展演在紫金广场举行。2009年举办了千人民间花灯秧歌展演。2012年该镇还举办了首届“花灯节”,“朱泾花灯”舞荣获上海市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优秀项目奖。去年举办了第二届“花灯节”、庆祝第29个教师节猜灯谜游园会、优秀花灯书画摄影作品展、民间花灯传承人中秋赏月会等,全面展示了朱泾花灯的文化底蕴。

为打造花灯文化品牌,镇党委、镇政府制定了《朱泾镇打造花灯文化名镇规划纲要》,明确了打造“花灯文化名镇”的发展目标、保护措施、工作机制和具体任务,并以朱泾花灯文化为主线,以重点项目为突破口,以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体制创新为保障,力争把朱泾建设成为“花灯文化名镇”和文化旅游魅力镇。该镇将围绕东林寺佛教文化、旅游文化和花灯特色文化,着重建设一个花灯文化产业链、十所花灯文化艺术特色学校、百支花灯舞文化艺术团队、千户花灯文化家庭、万名花灯文化艺术爱好者。力争到2020年把朱泾镇初步打造成“中国·朱泾·花灯文化名镇”,并建成江南地区花灯文化大观园。

与此同时,该镇还将“朱泾花灯”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工作纳入镇社会发展和城乡发展规划,积极申报“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立“朱泾花灯”文化档案和资料库,深人开展“朱泾花灯”挖掘整理的研究工作,编辑出版“朱泾花灯文化”专著、电子出版物;运用继承和创新手段,恢复一些已失传的花灯种类;整理改编、创作传统花灯剧;资助传统花灯艺人开展传承活动。借助网络、电视、报纸、广播等渠道加大“朱泾花灯”文化的宣传力度,积极鼓励民间花灯制作,举办花灯展览、花灯艺术制作大赛等活动。以现代设计理念鼓励民营企业投资开发花灯项目,动员广大居民参与花灯制作、设计、营销,推动“朱泾花灯”民俗文化的整体保护与传承。

以办节为载体,创新活动形式

使花灯节越办越精彩

为了推动花灯文化的发展,从2012年开始,该镇每年举办花灯节,而且一届比一届办得精彩。

在首届花灯节期间,该镇创新活动理念,首次引入校园花灯项目,举办了“校园花灯艺术展”,发动每个学校制作特色大型景观灯,18只以“和谐校园”为主题的大型景观灯在紫金广场亮相,光彩夺目,“校园花灯艺术展”在紫金广场连续展示了3个月之久,吸引了成千上万名游客驻足观赏。

在去年的第二届花灯节上,该镇再次推陈出新,以“弘扬花灯传统艺术,托起美丽朱泾梦”为主题,邀请朱泾地区校园长联谊会作为承办单位,采取“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校园联动”的运作模式,将庆祝第29个教师节广场猜灯谜游园会,办成了第二届“朱泾花灯节”开幕盛会。动员了朱泾地区21所学校参与,大家观赏了由花灯老艺人和学校师生们共同制作的400只精美花灯,师生共同猜灯谜、赏花灯、放飞花灯气球,共同祝愿朱泾的明天更美好。在时间跨度上,与首届花灯节相比,第二届花灯节不仅持续时间更长,活动更加丰富,而且在活动形式上,更加突出新颖性和参与性,将中秋节、重阳节、下元节三个传统民俗节日巧妙结合,特别安排花灯艺人中秋赏月会、校园小艺人花灯绘画制作比赛和花灯摄影艺术展等,向广大市民全面展现了水乡古镇朱泾花灯的独特魅力,吸引观灯、赏灯的游客达39.5万人次,朱泾热情的志愿者服务,让观灯市民感受到体贴和温馨,感受到城市文明的提升,充分彰显了朱泾的新形象。

社区搭台,百姓参与

花灯活动促进居民身心健康

多姿多彩的社区花灯文化活动,不仅为社区居民带来了许多欢乐,还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和提升社区文明程度发挥了积极作用。”镇文体中心主任高曙辉深有体会地说。

如今,朱泾花灯已成为社区市民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每当晨曦和华灯初上,紫金广场和各居民区广场就变成一片欢乐的海洋。忙碌了一天的居民,跟着音乐的节拍,或扭扭腰跳花灯舞健身,或扬起嗓子唱花灯歌抒情。

该镇始终以提高社区居民综合素质、生活质量和社区文明程度为出发点,通过“政府主导、社区搭台、百姓参与”的方式,大力实施“花灯进社区”工程,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群众性花灯文化活动,逐步建起了社区特有的花灯文化品牌。

目前,社区有20多支花灯队,30多位民间花灯艺人,基本达到每个社区都有自己的特色花灯队伍,如观音花灯队、罗汉花灯队、八仙花灯队、串马花灯队、红菱花灯队、蚌壳花灯队、莲湘花灯队等,在这些花灯队中,有学生、教师、企业工人、机关干部、社区居民群众。在两届朱泾花灯节期间,共计有近万社区居民参加花灯演出,让越来越多的群众享受到了丰盛的花灯文化大餐。2007年5月30日,该镇开展以“欢乐朱径、和谐家园、人人参与、人人享受”为主题的民间民俗花灯文化艺术展示巡演活动,由各居民区、老体协、老年大学演员表演了抬花轿、串马灯、荡湖船等16个花灯节目。在舞台演出结束以后,16支花灯队伍从万安街到人民路列队进行了花灯巡街游,受到沿街百姓的热烈欢迎。

为了培养花灯表演骨干,镇文体中心将全镇23个社区健身站点的34位健身骨干组建成中、青年组两支精品花灯队伍,聘请专业花灯舞老师,每周一次进行现场指导。学员们学成后,利用晚上和双休日时间,分赴各健身站点,传授所学的舞步,使花灯舞“周周指导、月月有新”。通过“骨干集中培训,训后分散传教”的方式,花灯舞在朱泾镇社区得到快速普及。

除了开展花灯舞培训外,镇文体中心还邀请花灯艺人组织开展了花灯制作技艺传授活动,请马刚、朱再林等6位花灯艺人为社区居民和学生代表传授“莲花灯”和“串马灯”的制作技巧和方法。目前,该镇已创作《灵雨观音灯》《船子渔歌灯》等花灯故事28个、花灯唱段40余首、花灯舞蹈14个。除此之外,各社区居委会也举办了各类具有特色的花灯文化活动。

编写花灯乡土教材

让花灯文化代代相传

把朱泾花灯引入校园、进入课堂,对学生进行地方传统文化教育,是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艺术氛围,培养朱泾花灯传承人,努力为建设“花灯文化名镇”做作献的有效途径。为此,该镇实施了“花灯进校园”工程,据镇文体中心副主任朱忠新介绍,目前在实验小学、朱泾二小等都已形成了自己的花灯特色项目。

朱泾花灯文化浩如烟海,传统的花灯艺术种类达150多个,民歌多达400多首。为从中精选适合青少年学生特点的曲目实施教学,通过召开校园长联谊会和各级各类人员参加的座谈会,以朱泾第二小学作为先行试点,编写出小学一至三年级、四至五年级两个不同阶段的朱泾花灯乡土教材。

镇暑期青少年工作领导小组牵头举办了莲花灯“小艺人”制作培训班,来自全镇各校选派的32位中、小学生参加。在镇“我心目中花灯”征文演讲比赛中,中、小学生们发挥出各自的聪明才智,以花灯为主题,写出了振兴金山、发展朱泾的雄心壮志和为“实现中国梦”添砖加瓦的远大理想。

实施“花灯进校园”工程,极大地丰富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和外延。重要节庆日里,学校成了花灯的世界、民歌的海洋;部分班级还以此为契机,举办班级文化节;学校“新芽社”还组织开展新芽社活动——花灯制作培训。他们放弃晚上休息时间,学习花灯制作工艺,从绕圈、网丝、组装到造型,一盏盏亲手制作的荷花灯栩栩如生。去年9月,一场以“花灯舞动园丁梦”为主题的校园花灯舞(操)展演在紫金广场举行,来自朱泾地区的21所学校参加了校园花灯舞(操)展演,充分展示了“花灯进学校”工程取得的成果。

10月18日晚上,金山区朱泾镇党委书记蒋永华宣布大型民俗风情剧《朱泾花灯的传说》首演式开演,聚集在紫金广场的数千干部和群众被这部分为“花灯俏、落照湾、万安情、莲花颂、花灯汇”五个篇章风情剧中独特而浓郁的花灯文化深深感染。古代落照湾的灿烂前景、万安街的市井风景、秀洲坊的佛光普照、现代朱泾的五彩缤纷,朱泾地区的历史、传说和现实融为一体,魅力独特。而更让在场观众倍感亲切的是,这台长达1小时的高水准大型风情剧中60多位演员都是地地道道的朱泾人。作为第十六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一项重要活动——2014年中国·朱泾花灯节闪亮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