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兰:下决心努力成为居民的医生朋友

17.03.2017  17:34

  社区医生的责任就是在上游提醒大家:此处水深,小心落水。只有管住源头,才能避免更多人“落水

  从医18年,徐汇区斜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朱兰最难忘的,就是三次“出走”,因为它见证了上海家庭医生制度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探索之路。

  朱兰说,大医院的医生好比在下游救治落水者上岸,社区医生的责任就是在上游提醒大家:此处水深,小心落水。只有管住源头,才能避免更多人“落水”。

   第一次“出走”:从诊室到社区

  1998年,朱兰从武汉同济医科大学毕业,来到上海徐汇区日晖医院,成为一名心内科医生。2005年,她面临职业生涯中的第一个十字路口:为适应社区卫生改革需要,日晖医院转制成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当时,社区医生的地位不高,许多同事纷纷跳槽离开。是去还是留?

  多年临床实践告诉朱兰,要解决大医院看病难、患者小病拖成大病等问题,关键还得靠基层卫生保健做好全方位健康管理,对此,全科医生责无旁贷。最终,朱兰选择了在社区坚守。

  2011年,上海试点家庭医生制服务,朱兰走出诊室,走进家庭,与社区1070户家庭的2800余名居民签约,成为沪上首批家庭医生。她暗下决心,要努力成为居民的医生朋友和健康顾问,为大家守好“健康”这道门。

   第二次“出走”:从医院到大学

  为了更好地服务社区居民,朱兰利用一切休息时间,跑去复旦大学请教专家,去图书馆查阅国内外文献,周末常常一瓶水、一个面包,就可以在图书馆里坐上一天。再次“做回”学生,朱兰像海绵吸水那样,拼命学习国内外对于慢病管理的前沿知识和先进理论,同时报考了上海交通大学在职研究生,并且取得硕士学位。

  知识的积累,带来思路的开阔。朱兰开始思考创建慢性病群组干预管理新模式:“签约的2800余名居民中,有多少高血压、多少糖尿病,谁的病情稳定、谁需要进一步治疗,我都心中有数,可是光有数就行了吗?

  居民陈阿姨是一位高血压伴微量蛋白尿患者,需要吃多种药控制病情。听说朱兰将高血压病人集中起来,成立“群组干预小组”,陈阿姨马上报了名。接下来半年,朱兰组织陈阿姨和其他病友学习如何控制饮食、合理运动,如何制订健康计划并有效实施。如今,陈阿姨的血压得到了有效控制,药费缩减到原来的三分之一,困扰她多年的蛋白尿也消失了。通过群组干预管理,在朱兰所在的社区,已有700多位像陈阿姨那样的高血压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第三次“出走”:从国内到国外

  作为全科主任医师和中华医学会全科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委,朱兰多次前往美国、澳大利亚、韩国等国家,学习他们先进的健康管理服务体系。从中,她更加深刻地意识到,医务人员必须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步伐。

  上海新一轮医改,提出加快建立全覆盖、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服务体系。而这,恰恰是家庭医生制服务的核心。为此,朱兰结合国内外所学,构建了一个适合社区家庭的健康评价体系,通过60余个细化指标,对居民家庭展开健康评估。

  截至目前,朱兰所在的社区完成680户家庭健康评估,她的这套评估方案,已经在徐汇区得到全面推广。

来源: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