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朱伟忠:替别人操心成了我的“本能”

04.08.2014  07:16
  打开朱伟忠的微信,背景是他女儿宸宸的艺术照,一袭红衣的小女孩看起来粉雕玉琢,笑得很甜。

  自打干起了征收补偿,朱伟忠大部分心思都花在了工作上,留给家人的时间非常有限。随着攀谈的深入,朱伟忠渐渐向记者打开了心扉:“看着女儿一天天长大,我真有些内疚。

  该弯腰的时候不扭捏

  记者:这次罗家小区动迁共有21个动迁小组,你们小组是唯一的“80后小组”,四名成员年纪都不大,工作起来与别的小组有哪些不同?

  朱伟忠:肯定有缺点,比如年轻不太会说话,或者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会一下子懵住。我自己就是这么过来的,所以这些缺点我都明白,也能理解。但这样的队伍也有优点,特别是年轻人精力旺盛,有时从早工作到晚都吃得消。另外,做动迁工作,脸皮一定要厚,要“俯下身”对百姓说话。我们年轻,不会有什么顾忌,该弯腰的时候也不会感到扭捏。

  做好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记者:从大学生到大学生村官,再到动迁小组组长,你走出了一条和大部分同龄人都不一样的轨迹,你觉得自己和他们有什么区别?

  朱伟忠:我个人感受是,部分同龄人做事有些“重结果,轻过程”,但对我来说,结果固然重要,做好过程更重要。譬如动迁工作,要求我先得用心与老百姓打交道,然后再考虑完成任务。时间久了,换位思考和替别人操心成了我的“本能”。

  “我本来就是农村孩子

  记者:如果回到以前,并给你选择的机会,还会选择当大学生村官,选择从事动迁工作嘛?

  朱伟忠:我还会选择这条路。我本来就是农村孩子,回来工作不存在任何不适应。而且现在的我只会比以前更乐意在农村工作,因为在和当地居民的长期沟通中,我积累了不少经验,现在让我回村里肯定更如鱼得水。

  至于动迁工作,只要在徐泾,我还是乐意做。徐泾镇动迁的整体氛围非常好,大伙儿工作齐心,政策立场坚持不变,有这么硬的“后台”,我们在前面冲完全没有后顾之忧。

  困难一般不会带回家

  记者:平时工作上遇到困难,会和家里人说吗?家里人支不支持你的工作?

  朱伟忠:工作上的困难一般不会带回家。一方面的确比较忙,和家人见面少,没机会说;另一方面,父母和老婆为我照顾好小孩,已经是对我工作最大的支持,再去说工作上的那些麻烦,只会让他们担心。

  但有时候看到我忙得不顾家,他们会抱怨说,“这么拼命干嘛?差不多就行啦!”别人家女儿都是和爸爸亲,但在我们家,女儿因为总见不到我,一直和妈妈亲。有时候我难得在家休息,她还会对我说,“爸爸,你怎么还不去上班呀?

  想带家人一起去旅行

  记者:如果有更多业余时间,你会怎样照顾家里?

  朱伟忠:我喜欢摄影,以前计划每个月要给女儿拍100张照片,她刚出生的时候,基本每个月都有三五十张,后来越来越少,每年就那么几张,相机也放在家里落灰。我想要把这个兴趣重新拾起来,有时间的话,要给女儿每个月拍100张照片。

  另外,我还想带一家人去近郊或者更远的地方旅行。女儿今年5岁,基本没出去玩过,老婆之前生病,也是自己一个人去医院看病。可能的话,我想多陪陪她们。至于爸爸妈妈,平常照顾孙女已经很辛苦了,希望下次我可以陪他们一起去体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