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本科建设进行时】鼓励创新,我有几个“秘密武器”

03.03.2017  03:42

    马新玲是机动学院教师,她主讲的理论力学、力学设计与操作等课程课堂人气爆棚,指导的学生也经常获得“德尔福”“福陆未来工程师”等各种机械设计类创新大赛的奖项。如何将课堂教学和创新设计活动相结合,指导学生创新?马新玲有几个“秘密武器”。

 

    责任为先

    学生是流水的兵,而教师是铁打的营盘。只有在使命感和责任心的驱使之下,才能将这份工作持续做下去。

      在指导创新实践的过程中,教师承担的是总设计师和规划师的角色,负责统筹安排工作计划,对学生团队悬而不决的问题作出决断,同时还要辅导学生完成本科阶段无法独立完成的工作。此外,后勤保障、学生缺乏时间和经验无法处理的各种问题,教师也当仁不让。期间,教师需要全程陪同,做学生的精神支柱,为学生安全保驾护航。

    相比让研究生助教去指导本科生,教师亲自指导创新,更利于与学生培养感情。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很多学生会因为喜欢或感恩一个老师,而喜欢一门课程,甚至爱上学习。所以说,用爱的力量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才是上策。

    同时,爱的力量也能激发出学生的责任心。为了不影响学生的学业,我们每次备赛都只能利用晚上、周末等课余时间进行。时间短、任务重,每一个参赛作品都是师生们呕心沥血、废寝忘食的成果。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动力源泉就是兴趣和责任心。因此,作为创新实践活动的指导教师,应当用责任心担当,用感情浇灌,爱学生,陪伴学生成长。


    教学为基

      对学生而言,教学是基础。创新实践在理论知识的指引下,可以少走弯路。对教师而言,讲台就是舞台,要把每节课都当作新课,充满激情地去讲,精心打造课堂吸引学生,通过作业、课间、考试去了解学生。

    教师也要不断充电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为了更好地教学,不但要加入自己对课程的新理解,还要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利用业余时间不断追踪国内外教育前沿与科技潮流,钻研专业理论,拓宽知识面。同时还要积极探索教学改革,开设并精品化创新型专业选修课,把“以教为主”变为“以学为主”。

      担任班导师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学生,为他们提供机会,开阔视野。

    还可以将本科教学、班导师和指导创新实践相融合,将自己对学习和科研的感悟用于指导学生创新实践活动,尽可能覆盖更多的学生。比如,每次参赛我都组织低年级学生观摩,让学生形成视觉冲击和感性认识,让他们受到各届优秀学生成长经历和累累硕果的激励。


    创新为要

      讲十遍不如做一遍。

    学生亲自参与构思、设计画图、可行性论证、成本核算、网上购买材料、加工零部件、组装调试等环节的过程中,会不断遇到各种问题,从而主动改进、完善设计方案。

内行都知道,如果设计工作量为“”,那么制造工作量就是“”。让学生全部独立自主完成各项工作,有点类似企业轮岗,对学生的训练是全面的,产生的效果也非常喜人。每次比赛结束,我都要求团队成员各自写一篇总结。虽然学生们写得风格迥异,但我能明显感受到他们的成长。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是修炼内功,学好专业基础知识。鼓励学生多看优秀机械作品,对接触到的每一个机械作品,先尝试破解内部构造,然后学习、革新和改善。还可以鼓励他们参加低级别、单一内容的机械类学科竞赛,以赛代练,提高技能。

    二是鼓励学生用创新的思维,找到满足生产生活要求的产品创意。让他们广泛深入地涉猎互联网、生产生活第一线,在信息分析和综合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以专业知识为基础,注意各种创新思路和方法的应用。


    培养为重

      每次备赛虽然历经艰辛,但收获更多。设计、动手、沟通、表达、团队合作、分析和解决问题,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也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锻炼了他们的责任心、自制力、执行力、专注执着和吃苦耐劳的素养,对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大有裨益。此外,在此过程中还培养了深厚的同学情和师生情,成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用自身行动和取得的成果感染带动了周围更多的学生,形成了良好的学风和持续效应,营造了浓郁的创新实践氛围。

    通过指导力学竞赛、USRP、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3D打印比赛、机械创新大赛、上海市“创造杯”大赛、过程装备大赛这七类创新实践活动,我们逐步探索出了从基础到专业,从设计到制作,从纸上谈兵到动手实践,层层深入、知行合一的立体化本科创新教学模式,实现以赛促教、以做促学。

    与苦口婆心地教导学生好好学习相比,创新实践活动的优势数不胜数:不但对课堂教学有反馈和促进作用,还能实现学生自我激励,激发对知识学习的渴望。学生为了解决在创新实践活动中遇到的专业技术难题,不得不在课堂上汲取营养,此时的课堂学习才能真正做到目的明确和高效。同时,老师帮助学生站上更宽阔的舞台,学生的知识和眼界得到了提高。这些都会让参与其中的每一个学生迸发出源源不断的进取心和求知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