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建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分配新机制 重实绩重贡献教得好挣得多

11.04.2016  22:37
      上海市委、市政府日前审议通过了本市建立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分配新机制的方案。为搞活绩效工资分配,充分发挥绩效工资的激励导向作用,市教委、市人社局、市财政局联合召开了区县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专题工作会议部署相关工作,要求进一步强化激励、搞活分配,实现优绩优酬、多劳多得。

提高教师收入水平

2009年,本市义务教育学校率先实施绩效工资,保障了教师待遇,促进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推动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积极推进上海教育综合改革,建立与本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相衔接、与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相适应、与上海基础教育在国际上的领先地位相匹配,符合义务教育特点的收入分配制度,继2014年、2015年本市连续两次提高义务教育教师收入水平后,今年本市建立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分配新机制,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义务教育学校的高度重视和对教师的亲切关怀,也体现了对本市义务教育优质发展成果的肯定,对于调动义务教育教师的积极性,增强教师职业吸引力,提升教师社会地位,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向优秀教职工倾斜

各区县要制定完善本区县义务教育学校绩效考核办法和与之相配套的绩效工资分配办法,加强总量统筹,绩效工资分配要向承担义务教育综合改革重点任务,特别是向率先攻坚克难、具有引领示范意义的改革项目的教师倾斜。要着力建立重实绩、重贡献的绩效工资分配机制,根据学校事业发展和任务变动情况动态调整绩效分配方案,体现优绩优酬,而绝不能把建立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分配新机制当做是平均普加工资,也绝不能把搞活绩效工资分配搞成平均主义“大锅饭”。要认真完善教职工绩效考核制度,工作量的计算和绩效考核要科学合理,妥善处理学校各类人员之间的分配关系,注重向一线教师、骨干教师、班主任和作出突出成绩的教职工倾斜,向工作量大、责任重、业绩优秀的教师倾斜等。

如在推进素质教育方面,重点激励教师坚持立德树人正确导向,自觉实施“学科德育”,落细落小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

如在实施教材课程改革方面,重点激励教师围绕课程改革提高教学效能,督促小学教师切实开展“零起点”教学和等第制评价等。

如在提高优质教育均衡发展水平方面,重点激励优秀人才进入教师队伍并向优秀学科教研团队和领军人才倾斜,激励教师在学区和集团内柔性流动以及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从中心城区学校向郊区学校、从优质学校向薄弱学校柔性流动等。

落实双“六条禁令”

在加大激励的同时,进一步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对学校招生、收费等行为要严格规范管理;加强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完善约束机制,要以严谨规范、严格检查、严厉惩戒,切实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的通知》精神,建立惩戒制度,对违反《严禁教师违规收受学生及家长礼品礼金等行为的规定》《严禁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的规定》双“六条禁令”等行为进行惩戒,处理结果作为学校和教师绩效工资分配的重要依据。

下一步,市政府将加强对各区县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情况的督导督政,分析评估绩效工资分配的激励导向是否正确、内部分配关系是否合理等,确保保障有力、制度完善、成效良好,努力形成一流教育,一流教师,惠及学生,惠及百姓,办好人民满意的义务教育。

优绩优酬 善待教师

自2009年以来,上海参加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PISA项目(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测试,并连续两届获得全球第一。经合组织在调查中发现,上海教师的敬业精神、教学方法多样、崇尚团队合作、不断进修发展,才是上海学生阅读、数学和科学素养水平世界第一的关键因素。对此,上海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院长张民选教授说起了这么一件事。2014年秋天,美国著名专栏作家、《世界是平的》作者弗里德曼来了。他在参观了名不见经传的蔷薇小学后深受感动,连夜写下《上海的秘密》并在《纽约时报》上发表。他对上海教师关爱学生、鼓励每一个学生进步成长,对上海教师灵活有效、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大加称赞。弗里德曼居然还注意到,上海教师除了要上好课,还要用近三分之一的时间参加“教研组活动”、备课和批改学生作业。他的结论是:这就是上海的秘密。

  可以说,正是因为越来越多业务精良、爱岗敬业的优质师资出现,才造成了今日上海优质教育资源越来越向广度和深度扩展的喜人局面。因此,广大教师的辛勤付出,理应得到社会的尊重,理应体现在他们的绩效分配和职业收入上。

  上海提出要建立起本市义务教育学校收入增长新机制,可谓意义深远。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张珏兴奋地表示,这样一种做法,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长期以来对教师队伍建设的高度重视,始终把建设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作为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最根本力量和实现教育现代化发展战略目标的奠基工程,对于调动义务教育教师的积极性、增强教师职业吸引力、提升教师社会地位、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本市提出的建立绩效工资新机制,特别强调是“义务教育学校”。这又是为什么呢?上海市新优质学校研究所所长胡兴宏介绍了一个背景。上海是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达地区,义务教育水平相对比较高。但是,就上海义务教育总体情况而言,仍然存在不少需要着力改进之处。比如,如何使“家门口的学校”成为老百姓普遍认可的学校,任务仍很艰巨。2015年,上海市制定了《新优质学校集群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提出到2017年,新优质学校集群发展的学校数量扩大至250所左右,覆盖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总数的约25%。这些学校学业质量“绿色指标”要达到全市良好水平,学生、家长、社区的满意度要达到90%以上,真正成为“家门口的好学校”。众所周知,优质学校需要一大批优质师资,因此,此次本市提出要给全市近10万义务教育教师增加绩效工资、实现优绩优酬,这也体现了上海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作为核心追求,这是对教育公平目标的更高层次定位。

教师是学生接受优质教育的关键,教师决定着学生的教育质量,甚至决定着学生“充分发展”的程度与可能。正如张民选教授所言,虽然义务教育教师是此次市委、市政府建立绩效工资增长政策的直接受益者,但我们相信,其他教师也会因此受益。而且,从一个更深远的意义上来说,广大学生、家长、市民和我们这座城市,都将是教师绩效工资增长的最终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