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企业集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现状浅析

24.11.2016  19:01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综合研判世界经济形势和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作出的重大决策,其核心工作是“三去一降一补”五大重点任务。本市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和创新发展的先行者,已经进入新常态下经济发展转型的攻坚阶段。近期,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对本市592家集团开展了专项调查,了解企业集团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的现状和发展方向。调查显示:企业集团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求并已经逐步开始改革转型,转型是企业集团长期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从“三去一降一补”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求

1.去产能需求

调查显示,2015年末,有19.4%的企业集团平均产能利用率大于95%;大多数集团的平均产能利用率处于75%至95%之间,占集团总数的43.4%。从规模看,平均产能利用率较低的企业集团主要集中在资产总计在50亿元以下的中小型集团。

2.去库存需求

调查显示,2015年末,本市企业集团存货有15640.8亿元,占资产总计的18.4%,平均存货周转天数为161天,处于相对健康的水平。

3.去杠杆需求

“十二五”期间,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式的变化,总体需求疲软,以往支撑经济高增长的动力已逐渐弱化,本市经济增速从8.2%降至6.9%。从企业集团层面看,一方面企业集团规模加速扩大,另一方面盈利能力有所减弱。从原因看,一是需求不足导致销售价格难以提升,二是不断增长的土地、租金、劳动力等各类成本;企业集团降成本,提效益的需求较大。

4.降成本需求

“十二五”期间,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式的变化,总体需求疲软,以往支撑经济高增长的动力已逐渐弱化,本市经济增速从8.2%降至6.9%。从企业集团层面看,一方面企业集团规模加速扩大,截至2015年底,本市企业集团年末资产总计达到85166.66亿元,比2010年增长85.8%,年均增长13.2%;另一方面企业集团盈利能力有所减弱。从原因看,一是需求不足导致销售价格难以提升,二是不断增长的土地、租金、劳动力等各类成本;企业集团降成本,提效益的需求较大。

5.补短板需求

“十二五”期间,本市已进入必须通过创新推动产业升级的阶段,但目前在科技创新活力和高端产业发展上仍存在薄弱环节。调查显示,分别有41.6%和19.2%的企业集团认为“产品缺乏竞争力”和“科研开发能力弱”是影响生产经营的主要因素。

二、本市企业集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现状

1.政策引领较早,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有利条件

与全国相比,本市推进供给侧改革较早,特别是以2009年加快“两个中心”建设和“十二五”时期提出的“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为契机,出台了一系列激发供给侧活力的重大举措和配套政策:从深化重点领域体制改革,到实施自贸试验区战略;从率先开展“营改增”改革试点,到探索国资国企改革;从积极淘汰落后产能,到大力发展服务业、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从完善知识产权支撑体系,到加快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本市已经在政策引导上为全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奠定了基础。

2.发展战略不断优化,企业集团发展潜力逐步增强

“十二五”期间,本市企业集团积极响应政策号召、吸收国际化企业管理先进经验、深化落实各项政策,实施和计划了一批有创新、有亮点、有成效的发展战略。2015年有49.3%的集团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关注产品与内部管理的梯度建设;37.7%在实施信息化战略,致力于通过信息网络技术培养新的发展生态;35.4%在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加强人才引进、培育和管理机制;32.5%在实施自主创新战略,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同时,另有三成左右的集团表示正在分别计划着手实施上述战略。

3.通过兼并重组完善企业集团内部治理结构

2015年,本市企业集团中有15.2%实施了集团内部或外部的兼并和重组,其中76.4%为企业自主决策、自主实施,14.6%为受政府相关部门行政指令实施,9.0%以企业为主体,政府相关部门辅助实施。从实施兼并重组的结果看,四分之一为集团层面的兼并重组,其中,18.0%吸收合并其他企业集团,6.7%新设合并新企业集团,以及1.1%拆分成多个不同企业集团;四分之三为集团子公司层面的兼并重组,主要表现为关闭或出售子公司(48.4%)、购并增加子公司(41.6%)和投资新成立子公司(34.8%)。

4.国有大型集团带头,超三成企业集团选择转型发展

2015年末,本市已有190家企业集团已经或者打算转型发展,占企业集团总数的32.5%(以下称“转型集团”)。分控股情况看,52.4%的国有控股集团选择转型升级的道路实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私人控股集团转型比重最低,25.1%的私人集团已经或打算转型发展;外商、集体和港澳台控股集团转型比重分别为33.3%、31.1%和27.3%。表明本市企业集团转型突破以国有控股为主,带动其他所有制类型集团共同探索转型发展新道路。分行业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转型集团的比重分别为34.2%和31.5%。分规模看,营业收入和资产总计在50亿元以上的大型集团对转型发展更为积极,有62.9%的大型集团已经或打算转型。

5.围绕集团长远发展目标,转型原因多元且突出重点

2015年,本市企业集团转型发展的原因表现为多种因素结合、重点明确突出的特点:有85.8%的企业集团转型目的为“从企业长远考虑”,60.0%为“获取更高利润”,57.4%为“利用原有的资源优势”,55.8%为“对当前的形势判断”,52.6%为“做强主业”,51.1%为“规避风险”,40.0%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表明本市转型企业集团已经充分认识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要性,根据市场现状和未来宏观经济发展趋势进行判断,转型发展符合企业集团长期发展利益并能促进企业集团增能提效。

6.拓展新行业和细分市场是集团转型的主攻方向

2015年,从转型的主要内容看,有79.5%的企业集团为“维持主业,开拓新行业”;52.1%为“加大营销力度,打造名牌产品”;51.6%为“由核心产业向相关服务业发展”;50.5%为“加大研发,开发新产品或者提高产品附加值”;41.6%为“财务管理上,开始采用集团资本中心模式”;40.0%为“建立新的人才激励制度”。由此可见,“十二五”时期本市企业集团正以积极进取的态度调整发展战略,大力推动转型,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企业活力,以匹配本市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

7.转型成功能使企业集团获得更高经济效益

2015年,从转型企业集团目前运营情况看,11.6%的转型集团表示已经完成转型并且成效显著,其2015年平均利润总额比上年增长32.0%;比正在转型中(包括初次转型失败,仍在二次转型的集团)的企业集团高30.6个百分点;比本市全部企业集团平均利润总额增长率高14.9个百分点。数据表明,通过转型,企业集团提高了经济效益,转型成功并且成效显著的企业集团呈现利润高速增长的态势。

三、推进本市企业集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几点建议

1.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减轻企业集团负担

首先应构建开放有序的市场体系,要以健全市场规则和运行体系为核心,充分发挥市场竞争激励创新和降低成本的作用,促进优胜劣汰,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市场能够决定的成本由市场定价,而政策性交易成本则应通过落实政策进行削减。应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消不必要的审批事项和相关评估评审。加大结构性减税力度,落实税收优惠政策,降低小微企业税费负担,深化涉企收费改革。规范企业投资、融资、交易等环节的中介收费,降低企业公用事业和物流成本,完善差异化补贴政策。

2.依托科创中心建设培育创新环境

2015年,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意见》,应加快出台政策落实细则和配套政策,进一步为集团产业转型创新提供政策便利。创造创业、创新、创智的良好环境,进一步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大力发展物联网技术和应用,引导企业提高教育支出和研发支出。依托自贸区建设,进一步扩大开放,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物流链,放大乘数效应。构筑以创新为核心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做到经济总量与经济质量的双重增长。

3.通过资本杠杆促进企业经营活力

虽然本市去库存、去产能、去杠杆的压力不大,但降成本和补短板的需求较大,且仍存在大量的“僵尸企业”,需要政府部门下大决心和化大力气,从体制机制上梳理“僵尸企业”存在的问题,逐步减少非市场化的资金和政策扶持;扩大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创新型企业和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贷款;通过市场化手段使盈利能力弱的“僵尸企业”逐步萎缩,将资金、人才、土地等要素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提高企业经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