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校聚焦特色优势服务国家战略 布局一流学科建设

31.12.2015  20:21

      上海相关高校以建设若干“高峰”“高原”学科点为抓手,瞄准世界科技前沿以及国家和地方重大需求,凝练方向、突出重点。

对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上海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复旦大学以“高峰”学科建设为基础,在大数据和数据产业、新型功能材料、集成电路和信息产业、生物制药和健康产业等领域积极布局,针对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力争建设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产学研一体化的世界级科研基地,为上海推进科学前沿、战略应用重大突破提供源头支持。

上海外国语大学对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需求,发挥多语种优势,通过二级学科间和与政治学一级学科的协同创新,促进外国语言文学与复合型学科、非语言类专业的交叉融合,探索“多语种+”新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

上海财经大学通过搭建经济学创新平台,依托海内外优秀研究团队,构建服务基础性和原创性中国问题研究的组织模式,研究中国改革发展中出现的长远重大战略问题和当前难点、热点经济问题,打造集政策决策咨询、重大项目研究、学术前沿探讨和高级人才培养于一体的理论经济学术重镇。

依托优势特色学科凝练建设重点

华东师范大学提出打造“一教一地一信”学科高峰,确定心理学、生态学、统计学、大气科学等在上海有优势、全国有特色的学科进入高峰学科建设行列。

东华大学依托纺织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等特色优势学科,以高端纺织、航空航天军工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等为主要学科发展方向,建设纺织材料领域国家战略特需制高点;依托纺织科学与工程和设计学等优势特色学科,建设纺织设计领域国际时尚创意制高点。

第二军医大学坚持“突出特色 紧贴需求 强化优势 推进转型”思路,目标导向、任务牵引,着力推进护理学“高峰”学科建设,力争使该学科总体水平在新一轮国家学科评估中达到国内第一、国际一流。

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发展思路

上海交通大学为学科建设“做减法”,大幅缩减在建一级学科数量,高水平学科布局进一步优化;同时,分类指导、分层开展学科建设。遵循各学科发展规律和特征,在目标任务、经费结构、考核标准、职务晋升等方面对工科、生命学科、理科、人文社科和交叉学科采用相应的分类政策,实行分类指导。根据学科发展水平将在建学科分为重中之重学科、重点突破学科、重点培育学科、重点扶持学科和重点关注学科五个层次,分层设置建设目标,配以相应的投入和保障政策,促进各学科不断向更高层次迈进。

华东理工大学重点支持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发展,加大对化学、药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等优势学科支持与投入,着重支持化学、物理学、数学等基础学科建设,为一流理工科发展奠定基础;同时,暂停一批不具竞争力的弱势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