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市区也能有自己的菜地 奉贤这农场帮你实现

09.03.2017  13:01

  “每块地年租4000元,方方正正一样大,可以种蔬菜,也可以打造成露天的小花园,甚至可以就地搭建一个遮风避雨小木屋。”潘涛说。

  

  一块8米*8米的田,如果同时种下十几种蔬菜,一年四季的收成可供一个家庭餐餐吃到蔬菜。这样的田园生活,对于农民家庭不过是最普通的日常,可对于生活在市中心的城里人,却是莫大的奢求。

  不久前,生活在长宁区的张先生刚刚从“自家的”菜地里收获了一篮子当季蔬菜,有洋葱、莴笋、菠菜、豌豆苗等7、8种。张先生说,自从有了这块地,他每周末都会开一个小时的车来收一周的蔬菜,“远是远了些,但收获的喜悦和自主参与农活儿的乐趣是不可替代的。

  

  第一次收获蔬菜。(农场供图)

  张先生的“”就在奉贤区庄行镇的乐田农场里。农场主潘涛告诉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农场100余亩地里已划出356块8米*8米的会员菜地,租赁给向往田园生活的都市中人。

  “每块地年租4000元,方方正正一样大,可以种蔬菜,也可以打造成露天的小花园,甚至可以就地搭建一个遮风避雨小木屋。”潘涛说。

  

  像这样的简易移动木屋,在农场里约有四十多座。是菜地主人们搭建起来用于临时休憩的。别看房子不大,里面别有洞天。杜晨薇摄

  乐田农场的创意来源于德国拥有100多年历史的“工人菜园”。19世纪工业革命时期,很多德国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工会出面租赁一些土地供工人们种菜改善伙食,每年收取象征性的租金和管理费。这种做法一直保留至今。直到现在,德国绝大多数城镇里依然有一片片大小不一的“工人菜园”,人们甚至在里面盖了小屋、铺设了小路,打造得精致无比。

  从德国留学归来后,最令潘涛印象深刻的就是当地的“工人菜园”了。“德国当地有许多人,工作日在城里上班,周末就去乡间地头打理菜园、花园。他们的孩子从小就有很多机会和大自然亲近。”潘涛说。

  不过,若把国外的模式照搬回上海,恐怕很难实现。潘涛说,虽然许多都市人都有回归田园的梦想,可一方面生活圈子离郊区远,自主打理菜园成本太高;另一方面,他们并不擅长农活儿,翻地、施肥、播种光靠自己肯定干不了。因此,乐田农场在复制“工人菜地”做法的基础上,增加了“帮种”服务。

  

  市民可以在自己的小菜园里,享受田园生活。杜晨薇摄

  每天,农场的工作人员会对所有菜地统一进行养护。如果菜地主人实在没空管养自己的菜园,也可以全权交给农场管理员,“只要在我们提供的当季菜单上选好想种什么品种,然后定期来收菜就可以了。”一名农场管理员说。

  如今,乐田农场已有近400名市民会员。他们有的种了十几种当季蔬菜,到了周末就带着孩子来采摘;有的在自家菜园里辟出了一个小花园,由女主人负责打理;还有的干脆就地搭建了一个临时小木屋,里面有简易的厨卫设施,偶尔还可以带着家人来田间过夜。

  由于许多菜地主人会带着孩子一起来照看菜地,因此农场也被许多家长戏称为“散养孩子的地方”。“我们这些70、80后家长不想被周遭各式教育理念裹挟,只希望孩子在自然中感受生命的力量,我们也能和孩子在田间的各种体验、互动中共同成长。”一位家长说。

  

  家长供图

  据了解,目前已有20个家庭自发组成了长期的田间活动,每周末在农场里举行亲子活动,有体能训练、自助午餐、自然观察和种植,以及陶艺、木工、科学实验等兴趣课程。“没想到家长这么富有创意,他们的活动就像《爸爸去哪儿》的节目一样,在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中增进感情。”潘涛说。

  除了经营理念上的创新,农场还将新能源、新技术用在了发电、污水纳管等环节。目前,农场内引进光伏工程和沼气池用以发电。“工程都是我和几个国外从事专业技术的朋友自己搭建的,基本上可以覆盖整个农场的用电。”潘涛说。同时,在污水处理上,农场引入了德国小型污水处理装置的工艺技术——将污水先引入化粪池预处理,处理后的尾水经过植物砂滤床装置过滤后,再排放出去。据了解,这种做法是通过生物和化学的协同作用来去除水中污染物,不仅环保,成本也不高,更加适用于田间地头的生活污水纳管、排放。

  

  小木屋内有基本的厨卫设施,可供全家人在农场里偶尔小住一晚。杜晨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