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历博3月底开馆:对标国际最高标准 让文物“活起来”

24.03.2018  19:44

  东方网记者熊芳雨、汪伟秋3月24日报道:一座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的城市博物馆应该是什么样子?

  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上海革命历史博物馆)历经两年的修缮,将于3月26日对公众正式开放。这座承载了几代人梦想的城市博物馆,给我们带来了不少惊喜。记者探营后感触最深的,是这里真正做到了让文物“活起来”。

  南京西路325号,原是旧上海的跑马总会,几经变迁后,上历博落户于此。总建筑面积2万3千㎡,展陈面积9800㎡,由东楼、西楼及庭院组成。其中东楼设基本陈列展厅,通过约1000余件文物梳理出上海6000年的历史,80%为首次展出。与东楼仅相隔十多米的西楼,是典型的英国古典主义风格的老建筑,将作为特展厅、口述历史厅及公共教育、观众服务区。

全景拍摄上海市历史博物馆 点击进入

  东楼有四层楼三个主题:包括序厅、古代上海、近代上海,足够逛上一下午了。除了这里陈列展出千余件文物,其魅力还在于,场馆中的新视听技术,让看展品不再只是程式化地看铭牌,而是时刻引导着观众与展览之间建立欣赏、感受、理解的关系。

  这些不容错过的重点文物故事

  在东楼一楼序厅趴着两尊铜狮,1923年上海汇丰银行大楼建造时,向英国订购的。它们一经铸成,模具便被销毁,全世界仅此一对。1966年后由上海市历史博物馆收藏,它们不仅见证了近代上海远东金融中心的繁荣,也见证了上海历史发展的沧桑。

  巨大的“魔镜墙”可容纳30人同时操作。触摸数字展墙,仿佛走入古代上海历史的长河,可看到唐宋元明清以来上海的海岸演变、市镇分布、行政区划等的变迁,一部上海简史跃然眼前。

  “物华号百子大礼轿”放在了序厅特别显眼的位置,是上历博的镇馆之宝之一,花轿身上原有100只小电珠,故称“百子(珠)大礼轿”,寓意多子多孙,表达了祈求儿孙满堂的美好愿望。1927年,物华号老板决定制作一顶豪华的花轿,为独生儿子娶亲用,也可以作为出租的婚庆礼轿。他找了10名工匠耗时10年雕刻而成,制作技艺濒临灭绝,属于国家级非遗代表作。

  一整面墙滚动着上历博历来的文物捐赠者名单,当你点触人名时,会出现他相应捐赠的文物图片。目前捐赠者的相关信息还在持续完善中。

  二楼古代上海文物展示,以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前山漾、广富林、马桥文化等丰富遗存为主。进门是一条76米长廊,在这条全上海最长的博物馆室内长廊上,展示有法国镀金嵌珐琅四柱铜摆钟、徐家汇土山湾铸铜钟、黄包车、沙船模型,之后会进行不定期展品更换。

  这幅《豫园宴乐图》是镇馆之宝之一,记录了当时上海道台刘瑞芬在豫园中宴请德国皇孙海因里希亲王,席间宾主共赏昆曲场景,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当年上海的外事礼仪,是研究晚清上海地方政府对外交往的重要历史文物。

  唐代的青花瓷碗同样也是镇馆之宝之一,现存唐代青花碗不超过十件,非常珍贵。在松江唐经幢地下室出土,碗沿一周施釉下划蓝,碗内底部有花状点蓝。

  展区中的互动项目“小小陶艺家”可以让观众自己绘制陶艺,为了更适合小朋友体验互动,高度的位置也是经过了讨论与调节。

  放在三楼近代上海展区的这枚振远将军铜炮的历史价值与收藏价值无需赘言。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加紧造炮,改善海防建设。振远将军铜炮与其它安装在吴淞口的二百多门大小炮一起,见证了1842年6月吴淞战役中抗英名将陈化成将军率领将士奋勇杀敌的壮烈场景。它不仅是上海人民抗英战争的重要物证,也是研究鸦片战争时期上海地方历史和中国海防建设的珍贵实物资料。于1984年在吴淞西炮台遗址附近出土。

  在“近代上海”的展区,你可以从一件件文物中,感受到上海是如何崛起的。比如这台1895年道白清花机,重达3.5吨,曾经工作于上海机器织布局。实物结合3D投影,动态勾勒了其机械构造与纺织工艺流程,展现了上海纺织工业乃至中国民族工业百年沧桑的发展。

  “百年校歌”是很有趣的互动项目,可以在机器上试听上海各大小学、中学、大学的校歌,名字都是用旧名字,如上海理工大学显示的是沪江大学。体验下来非常有年代感,不少上海市民能找到自己从小学到高中的所有校歌。

  “短衬衫号”茶叶飞剪船是曾是世界上最快的一艘飞剪船,鸦片战争期间英国人用这艘船把鸦片运往中国,同时把中国的茶叶运回去,越早运到的茶叶越值钱,英国人为此造了一艘飞快的船。值得一提的是,这艘船到现在依然没有沉没,停靠在英国格林尼治。

  抗战爆发后,各类救亡刊物纷纷出版,极大地激发了后方民众的抗战积极性,有力地推动了全国的抗日救亡运动。这是用实景搭建再现了当时报刊编辑部的场景。

  观众可以拍下大头照后选择不同风格的衣服,之后有自己头像的人偶会投影在大屏幕上,一群小人在南京路上排排走,真正实现“人在画中游”。

  墙上画着一个个近代上海曾出现的重要工具,轻轻一碰感应装置,就会出现每个工具对应的文字简介和动态动画,每段简介里都藏着历史背景下的小故事。例如1908年,上海第一台有轨电车的正式营业,代表着上海社会化、现代化、大众化的现代交通开始起步。

  大世界的剧院也“搬来了”,幕布会感应拉开,回响起老上海当时正流行的音乐:沪剧、京剧、话剧、评弹。1920年至1930年中期是上海近代都市文明发展的重要时期,市民生活也日趋多样。这个迷你版戏剧舞台就还原了当时的戏院,帘子一打开,一场海派风味的戏剧就开始了表演。

  上海市历史博物馆的五楼,是被誉为“全上海最好看的露台”。曾经,上海老克勒们去跑马会看完赛马之后,都会坐在风光无限的露台喝一杯咖啡。当你登上露台眺望,从上海大剧院到国际饭店,再到宏伟的上海博物馆,你都可以360度拍出市中心最美的景色。

  参观这座城市博物馆,让你了解上海的前世今生,知晓近代开埠以来这座城市曾有的辉煌;懂得在红色革命历史中,上海点点滴滴的投入付出;也认识到海纳百川、开明睿智的城市精神产生原因。在这里,博物馆不再缄默不语,而是让我们可以听到他们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