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师风故事】曹锦清教授退休前最后一堂课,师生纷纷献祝福
1月9日晚上6:00,研究生楼204教室济济一堂。今年已经70岁的曹锦清教授和往常一样,携带着一摞书本和一个保温杯早早来到了教室。这堂课的主题是“郡县制与国家治理”,这也是曹锦清退休前的最后一堂课。
曹锦清教授是中国著名社会学家、“三农”问题专家,著有《现代西方人生哲学》《平等论》《当代浙北乡村的社会文化变迁》《中国七问》《黄河边的中国》《如何研究中国》等书。其中《黄河边的中国》一书长销十余年,再版十多次,已成为当代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社会调查报告类书籍之一。
渊博的学识、激情澎湃的授课风格、平易近人的生活态度,自1988年到华理任教以来,曹锦清就深受学生喜爱。近几年,曹锦清受学校返聘,承担着社会学院硕士生“西方社会思想史”和博士生“社会学经典著作研究”两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密密麻麻的备课笔记,始终坚持板书教学,从不迟到早退,一站就是3、4个小时,曹锦清严谨求实的教学态度感染着广大师生。他还经常教诲学生“多读书、多调研、多思考”。这也成为了大家做学问的基本遵循。
最后一堂课上,曹锦清从秦、明、清三个朝代的郡县版图谈起,讨论郡县制对国家治理的启示。他鼓励学生胸怀国家,要有大局观。课程最后,学院师生纷纷献花,对曹锦清的辛勤耕耘和付出表达感谢和敬意。博士班学生还准备了蛋糕,写着“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来表达对曹锦清老师的爱戴,并祝愿他桃李满天下。
课后,对曹锦清老师的致谢、感恩、留恋、回忆之情更是迅速刷爆了朋友圈。赵时雨写到:“无论是您在课堂上思想迸发的目光如炬,还是在田野中思考观察的知行合一,都是您坚守与勤勉的栉风沐雨。倏忽一瞬,时钟已走向了您的古稀之年。而当下课钟声再次响起的时刻,那个曾经属于曹锦清老师的知识殿堂,不会随年华逝去。”张怡馨写到:“我是社会学院今年刚入学的研一新生,还没入学就听学姐说过曹老师是社会学领域的‘大拿’,今天早早来到教室听曹老师最后一节课,没想到已座无虚席,在认真听取曹老师三个小时的讲课之后受益匪浅。衷心祝福曹老师退休生活如夕阳红,还是那样光辉灿烂,那样绚丽多姿,那样和谐圆满!”刘远康写到:“曹老师上课时讲的很多‘金句’让我印象深刻。‘熟悉是理解的大敌’‘唯有理论才能把我们感觉到的东西变得理性’‘永远把消费欲望限制在自己的挣钱能力之内’等等,既有学术上的指引,又有生活上的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