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杨二中语文教师王伟娟,33年里从未离开过讲台

05.09.2016  18:14

曹杨二中语文老师王伟娟在课堂上

  编者按:他们,是基层一线的老师,平凡而普通。有的30年如一日战斗在教学一线;有的特别受孩子喜爱,孩子上学最想见的就是他;有的批评了孩子,孩子还特别享受;有的用自己一颗温暖的心,温暖着一批批孩子……他们不凡的课堂、不凡的为人为师为学,让学校,让生活,让我们的孩子们都明媚起来。正因为上海教育战线的一位位好老师,才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和教育综合改革的深入推进。在教师节来临之际,让我们一起发现身边的好老师。

  9月1日,开学第一天,王伟娟出现在曹杨二中高一(4)班的讲台上。

  “语文是什么?”整堂课就围绕这个问题而展开。名师就是名师,虽是开学之初普通的序言课,王伟娟的课堂却多姿多彩,火花四射。一位同学受到王伟娟的启发,还即兴作诗一首,当堂朗诵。

  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市普教系统名师培养基地主持人、华东师大特聘教授……同事们称王伟娟各种荣誉奖项早拿了“大满贯”。校领导曾对王伟娟说,你可以不用上课,带带徒弟就行了。然而,33年里,王伟娟从没离开过讲台。

  “我总是感念自己是一名语文教师,这样的身份让我三十多年的教师生涯始终有一份为生命打底色、为心灵筑情怀的担当与情愫……

   同学们视她为知心姐姐

  开学第一天,记者来到了王伟娟的办公室,攀谈的过程中,门被两个小姑娘敲开了。

  瞿然奕,交大医学院大三学生;段凯雯,复旦经济学院大三校生,两人都毕业自曹杨二中的博雅班,王伟娟正是她们的语文老师。她俩相约结伴而来,是专程看望老师。

  毕业了的同学,还记挂着王伟娟老师的,太多太多。同学们视她为知心姐姐。王伟娟的邮箱向学生公开,手机全天候开放。初登上讲台时被学生亲切地叫“娟姐”,这个称呼直到现在还在延续。王伟娟的邮箱里曾收到一封标题为“致娟姐”的邮件,是当时刚参加完高考的曹杨二中博雅班学生毛奕云写来的,她在信中写道:“……作为学生,还是希望我们真挚的感谢是能够充盈生命的一股流泉,能够持续滋润老师的心灵,不会枯竭也不会老去。这样,老师就能继续做我们的娟姐,近三十年如此,现在如此,未来亦如此。”

  一声“娟姐”,是王伟娟和同学们亦师亦友关系的最好的明证,也道出了师生间的信任与爱。

   开微信公号,给学生吃小灶

  “语文是什么?”对于抛给学生的这个问题,王伟娟自己的答案是,“语文是可以为生命打底色的东西”,“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正是有着这样的理解,王伟娟的语文课,别有意蕴。同学们喜欢她,喜欢她的课,她更是不敢怠慢,作为一个有三十多年教龄的名师,临上课前几分钟,王伟娟时常还会不停修改不断调整教案。

  为了给学生们吃点“小灶”,两年多前,王伟娟开出一个微信订阅号。“可以说是全家总动员,拉来了懂摄影的哥哥和爱音乐的儿子”。于是,王伟娟就给微信号取名“三合一小教室”,定期推送文章,方便同学们在课堂之外,汲取更多的人文素养。刚刚过去的暑假,“三合一小教室”也没有中断过内容的更新。

  一个有趣的细节是,当“三合一小教室”微信号获得了打赏功能后,有人建议开通这个功能试着玩玩。王伟娟坚决不同意,“那样的话,味道就有点变了。做这个微信号,纯粹是公益的。

   从一而终,愿教一辈子书

  三十三年不弃不离三尺讲台,王伟娟说,自己可以算得上是一个“从一而终”的人了。

  事实上,一路走来,王伟娟有另谋出路或者另攀高枝的机会,但她却不为所动。

  小时候玩过家家游戏,王伟娟最爱扮演的角色就是老师。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她填写的所有志愿都是师范类院校。曾有人再三追问王伟娟:为什么能这么长时间坚守在教育一线?王伟娟的回答很简单:“我愿意”。

  王伟娟说,回想三十多年的从教历程,有三个方面令她感到很富足:教出了一批学有所成的学生;推动了曹杨二中的语文学科建设;在市区带出了一批徒弟,让一批教师获得了成长的教益。

来源:新闻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