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年度报告暨首次推出全球高校经济学研究力排名”发布会举行

25.12.2017  18:19

      12月23日,“2017-2018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年度报告暨首次推出全球高校经济学研究力排名”发布会在学校创业中心一楼报告厅举行,会议由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经济学院、数理经济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联合举办,得到经济学院校友会的大力支持。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原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原常务副院长、中国经济50人论坛专家陈东琪,中国人民银行参事(原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与金融学教授盛松成,上海市长宁区副区长翁华建,财政部政策研究室国际处王志雄副处长,财政部政策研究室经济处干部刘忠宝,软库中华金融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曹国琪等嘉宾应邀参会。上海财经大学党委副书记陈宏,经济学院、高等研究院院长田国强,经济学院党委书记王昉,高等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黄晓东,校科研处副处长郑春荣、合作发展处副处长杨擎宇等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和兄弟学院领导,部分师生,以及来自政府、高校、科研院所、各类金融机构及媒体的各行各业听众近200人参加了发布会。发布会由高等研究院副院长林立国主持。

      陈宏副书记首先致辞。他指出,党的十九大强调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我国未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基本遵循,也为我们的学术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思想。“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项目是我校高等研究院的拳头产品,得到了党和政府有关领导、学界同仁和社会媒体的广泛关注。“全球高校经济学研究力排名”是高等研究院今年完成的一项独立研究成果。今天发布的两份报告是有着密切的内在逻辑联系,宏观报告关注国家急需,着力服务社会;排名报告关注学科建设,瞄准世界一流。这也正是我校“顶天立地、追求卓越”这一办学理念的具体体现。今年正值我校百年华诞,百年来我校致力于把学校建设成为国际知名研究型大学。进入新时代,我校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立德树人,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民族精神,富有创造力、决断力及组织力的卓越财经人才。

      随后,田国强院长对高等研究院首次推出的《全球高校经济学研究力排名报告》和刚刚出炉的《2017-2018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年度报告》分别作了介绍。他指出,前者旨在给出一个更加科学合理、较少争议的国际经济学科评价体系,后者则是对中国宏观经济的一个整体把脉,注重中国现实国情与国际一般经验、定性与定量、短期应对与中长期改革治理的有机结合。两份报告力求实现前瞻性、科学性、严谨性、时代性、现实性、思想性的有机融合。

      中国的经济学与世界的接轨正不断深入,与国家对“双一流”建设战略方针的贯彻实施相适应,构建一个具有全球视野、科学的经济学研究评价体系,越来越受到来自于社会各界的期待。在此背景下,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首次推出《全球高校经济学研究力排名报告》,给出了一个更加科学合理、较少争议的国际经济学科评价体系。田国强院长指出,打造国际经济学科评价体系有利于全国高校在建设世界一流经济学科中了解自己所处于的大致位置及其差距。同时,这个排名也给科研主管部门考核、评估各高校经济学科提供了客观依据。

      在国际顶尖和一流期刊上发表论文的数量,是评定一个学科最基础、最关键的量化指标,代表了一个大学、学科的知识贡献水平,是国际学术共同体的重要评议依据,也是具有高引用率和拥有明星级教授的前提条件。针对当前全球经济学研究机构排名所纳入的经济学期刊参差不齐,并未进行权重区分,对独立作者和多位作者合作的情况也未加区分等弊端,高等研究院首次发布的全球高校经济学研究力排行榜通过采用更为科学、透明、分权重、多层级的评价方法,对全球大学研究机构的经济学高端产出的竞争力提供一个科学性评估。在排名依据上,该排名榜选择了国际经济学界公认的5本综合顶尖和14本分支领域顶尖经济学期刊;对综合顶尖期刊和分支顶尖期刊进行了权重处理;排行榜还根据作者人数和署名单位数对单位得分进行了折算。

      排行榜采取了期刊+作者综合权重、期刊权重、作者权重和无任何权重四种方法分别进行了排名,以确保排名的科学性。田国强院长介绍,得到的排名结果相当稳健,也应对了该排名的科学性。排行榜基于5本综合顶尖经济学期刊论文发表情况进行了单独排名,结果显示中国大陆高校近年来在国际顶尖期刊的论文发表进步显著。国内近十所高校实现了在综合顶尖经济学期刊上论文发表零的突破。其中,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科厚积薄发,在首创首批经济学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和上海市高峰Ⅱ类学科建设计划的先后支持下,近年来在抢占世界经济学学术话语权中勇攀高峰,走在国内高校前列。

      在该排行榜给出的四种评价方法中,上海财经大学无论是按照哪种方法都居于全球前70名和中国大陆第1名。单看2016年的综合权重排行榜,上海财经大学也勇夺两岸四地第一,并在世界排名进行前50,位居世界第31。田国强院长表示,衡量经济学研究最高水平的指标是在国际综合顶尖经济学期刊的论文发表,虽然中国大陆高校近年来在这些期刊的论文发表进步显著,但仍然与前30的世界一流大学差距巨大。因此,中国的经济学科要真正成为世界一流,依然任重道远。全球高校经济学研究力排行榜将每年发布一次,持续跟踪国内高校经济学学科的国际研究力排名。

      接着,田国强院长对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项目及其本年度报告做了介绍。他指出,高等研究院的宏观经济项目研究力求体现三大特点:第一,构建充分考虑中国国情、中国元素、中国特色的大型准结构宏观模型。中国是一个转型加转轨国家,盲目照搬西方成熟市场国家的宏观经济模型会水土不服,甚至会带来严重负面后果,课题组对其进行本土化处理和重构(对300多个方程进行大量的调整)。第二,不仅仅只是点预测,更多的是作情景分析和反事实分析。对多种可能出现的风险和政府不同增长目标给出应对力度和备选方案的科学分析,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第三,短期风险稳定应对和中长期可持续发展改革治理相结合。既考虑到短期风险、趋势性和周期性因素的交互叠加和相互作用,也关注中长期制度性,结构性改革及其向纵深推进的方式。

      针对中国经济增速近些年来的持续下滑,田国强院长认为,周期性和外部性因素不是导致最关键的因素,中国作为转型经济体,面临着发展驱动和现代经济体系双转型滞后问题,其背后是治理结构的失衡,这些才是导致实际经济增长低于潜在经济增长更为关键的制度根源。根本的出路,在于按照十九大的精神,贯彻五大新发展理念,建立现代经济体系,以此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细节决定成败,改革方式也极端重要,需要以改革、发展、稳定、创新和治理五位一体的综合改革方式进行治理,既要有短中期应对的政策及过渡性制度安排,也要有长期治理的深化改革。同时,他强调,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要走向更平衡更充分的发展路径,不能仅关注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还要正确处理好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他认为,新时期的深层次制度改革应关注三大重点目标任务:一是形成具有包容性的现代化经济体系;二是提升国家依法治国的能力和政府执行力;三是建立良好的社会规范和秩序及和谐有效的社会治理体系。通过建立有能、有为、有效、有爱的刚柔相济的有限政府,合理界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之间的治理边界,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

      黄晓东常务副院长对《2017-2018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年度报告》进行了解读。他指出,2017年以来,中国经济在一些总量指标上呈现向好的态势,工业企业利润回升,进出口增速双双回暖并支持制造业投资,就业形势出现明显好转,价格基本平稳,人民币汇率和外汇储备双稳定,完成全年经济增长目标无碍。然而,固定资产投资和消费增速依然下滑。更为重要的是,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严峻。在实体经济领域,一方面,收入差距的扩大不仅挤压了家庭消费,也影响到消费升级并拖累经济增长,特别是第二产业的增长;另一方面,国有资本占主导地位的第三产业中投资的不平衡也导致了新兴消费的不充分。同时,金融系统结构性问题依然存在,金融资源分配不均衡使国有僵尸企业受益更多,直接融资市场发展不充分导致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我国银行体系整体抗系统性风险的能力在减弱,部分银行的风险溢出率在上升。在债务方面,虽然地方政府债务率和企业债务率得到一定控制,但是家庭债务率仍在继续攀升,且家庭可支配收入的可持续增长并未得到有效改善。

      报告建议,进入2018年,在持续关注我国债务问题,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前提之下,应继续通过有序改革和治理来纠正经济发展中的资源错配问题,引领中国经济逐步走向全面平衡充分发展的道路。基于IAR-CMM宏观经济预测模型的情景分析和政策模拟结果,课题组测算在基准情景下,预测2018年全年实际GDP增速约为6.7%,而经校正后的GDP增速约为6.41%。同时,中国CPI增长2.1%,PPI增长3.3%,GDP平减指数增长2.4%,消费增长10.4%,投资增长7.1%,出口增长8.8%,进口增长10.7%,年内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将会以6.7为中值的区间双向波动。同时,根据外需回升情况、美国税改冲击、家庭债务调整等国内外经济条件变化,课题组给出了乐观、保守乐观、悲观1、保守悲观1、悲观2、保守悲观2等潜在不同情景下,实现政府经济增长目标所需的政策组合及其力度。

      报告认为,面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税收制度改革有其必要性和紧迫性:一是要深入推进个人所得税改革,并有序推进房地产税制度,解决地方政府土地财政问题,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改善正在恶化的财富分配不均问题,释放消费活力;二是要加大企业税费减免力度,应对外部压力,增加国际竞争力,特别要减轻中小微企业负担,优化税收结构,对冲人口、土地成本刚性上涨对企业的负面冲击,激发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切实解决民营企业发展的难题。

      会上,陈东琪研究员、盛松成研究员、翁华建副区长、曹国琪董事长分别对报告进行了精彩点评,并对课题组进一步完善有关研究提出了建议。项目组负责人田国强教授、黄晓东教授分别对嘉宾的意见和建议做了回应。

                               

      最后,陈东琪和盛松成两位嘉宾围绕本年度报告主题“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下的中国经济”,针对我国经济的改革、发展和治理进行了主旨演讲。

      陈东琪研究员的报告主题是《走向高质量发展的政策选择》。他指出,“稳中求进”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在十九大之后,中国经济在外部大环境改善的情况下,会按照自己的路径和轨迹,稳妥地向前发展。在此过程中,经济增速可能会有下调,但是不需要太恐慌。在速度和质量的选择中,质量是优先指标。投资因素、行业新业态因素、新生代劳动力因素,以及政府战略等将是影响中国经济上推的因素,而房地产、去产能、去杠杆等将是影响中国经济下行的因素。“拼知识、拼技术、拼质量、拼创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核心,也是中国下一步到2050年实现第二个百年的必由之路。

      盛松成研究员做了题为《美国央行缩表、加息、减税与我国货币政策趋向》的报告。他从美国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的角度,分析了我国明年货币政策的趋向判断。他指出,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对外开放、产业升级、新兴工业化正在稳步推进,并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人民货汇率在合理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未来一段时间内,市场流动性还会比较紧,市场利息将在高位小幅震荡。

      本次发布会是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和高等研究院秉承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国家急需、服务社会”为打造指导方针,进行全方位经济学教育教学及科研改革所取得成果的集中体现,反映了高等研究院追求卓越和服务国家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高等研究院将汇集嘉宾在发布会上提出的意见建议,继续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供稿:程宁、刘伟、陈旭东  供图:程宁、段海娇  编审:任斌  收稿日期:2017年12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