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读懂智能:源于人、拓于工 校长蒋昌俊教授主讲《锦绣中国》

21.11.2018  17:42

2017年被业内称为人工智能应用元年,今年9月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上海举行。沪上人工智能菜场日前开门迎客,市民可刷手支付……人工智能(AI)不再是有未来感的词汇,而是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11月20日下午,校长蒋昌俊教授再次走上《锦绣中国》讲台,以“智能:源于人、拓于工”为题解读人工智能,近500名学子现场聆听。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兼院长王治东主持。

课上,蒋昌俊讲到,人工智能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前不久召开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掀起了AI发展的新热潮。基于学科互动视角,他解读了人工智能形成的过程,并从历史演进角度阐述了AI发展轨迹,重点分析了计算机科学、控制科学、类脑智能等与人工智能的关系。1956年达特茅斯会议开启了人工智能元年,AI第一次浪潮随之涌来。如今正经历的第三次浪潮起源于2006年深度学习技术的提出。蒋昌俊讲到,深度学习算法是人类观察事物的机理,再通过芯片来实现相关算法。2016年的AlphaGo是第三次浪潮中非常重要的事件,AI界的“围棋新人”击败了人类界的顶级高手,AlphaGo在深度学习领域产生了示范效应。与AlphaGo这样的单一智能相比,综合性智能又被称为“强人工智能”,人类在强人工智能方面远超机器智能,未来AI还有很大发展空间。

自2007年起,蒋昌俊即带领团队开展关于网络支付风险防控系统的研究。当前,网上交易、网上贷款、网上证券等都是背对背操作,每年因网络诈骗造成的经济损失达1000多亿元,智能风险控制对社会稳定有重大意义。蒋昌俊团队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如身份认证辩伪、交易辩伪等,在行为认证上取得创新突破。团队研发的网络交易支付风控系统首次在支付宝应用,其效果已全面超越欧美最大在线支付平台PayPal。目前该系统被广泛应用于20个国家和地区的银行、贸易、电商等领域。

当谈及未来人工智能发展方向时,蒋昌俊用“五线谱”来形容,AI演算与计算的融合急需提升,类脑智能也有待进一步扩展模型与机理。人工智能的特点是智能源于人,即有效利用神经科学、脑科学知识;未来更要拓于工,利用数学、物理方法在现有基础上不断优化。

现场学生还就“人工智能会不会产生自己的意识,对事物做出自己的判断?”等话题提问,蒋昌俊深入浅出地予以解答。他说,人工智能发展要走的路还很长,同学们必须扎扎实实地“深度学习”,学好真本领,期待大家在这一轮技术革命浪潮中大显身手,未来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