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市政府新闻发布会:本市智慧城市建设情况和新三年行动计划主要内容以及智慧教育、交通和医疗等有关情况

10.09.2014  12:34

  市政府新闻办今天(9月10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市经济和信息化委主任李耀新、副主任刘健,市教委副主任袁雯,市交通委秘书长高奕奕,市医改办副主任、市卫生计生委相关负责人许速等分别介绍了本市智慧城市建设情况和2014-2016年行动计划主要内容以及智慧教育、智慧交通和智慧医疗等有关情况。

  

  (一)

  上海到2016年底将基本构建起以便捷高效的信息感知和智能应用体系为重点,以高速泛在的下一代城市信息基础设施体系、绿色高端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自主可靠的网络安全保障体系为支撑的智慧城市体系框架,信息化成为提升上海国际竞争力和城市软实力的强大支撑和重要基础,信息化整体水平保持国内领先,率先迈入国际先进行列。

  上海智慧城市建设第一轮三年行动计划自2011年9月发布以来,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到2013年底已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在工信部组织的中国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估中,上海以综合指数111.02排名全国第一,在网络就绪度、信息通信技术应用等两个二级指数排名全国第一。

  上海信息基础设施服务能级显著提升,截至2013年底,光纤到户覆盖总量约800万户,是2010年的6.7倍,实现城镇化地区覆盖;家庭光纤宽带入户率和平均带宽分别达42%和17M;完成535万有线电视用户NGB网络改造,比2010年底增长4倍,基本覆盖中心城区和郊区部分城镇化地区;基于TD-SCDMA、WCDMA、CDMA2000三种制式的3G网络全市域覆盖,用户普及率达48%;全面启动基于TD-LTE、FDD-LTE两种制式的4G网络建设;WLAN覆盖场所达2.2万处(AP16万个),是2010年的3倍,456处公共场所开通i-Shanghai免费服务。

  涵盖各领域的智能应用进一步深化,着力推动数字惠民、智慧城管、两化融合和电子政务行动,初步实现智慧城市建设应用领域全覆盖。卫生信息化工程实现市区及医联等多平台互联互通,动态采集维护3000多万份健康档案;建立统一的食品安全投诉举报热线,办理时间从30天缩减到19天;在43个社区试点开展以生活服务、智能家居等为重点的“智慧社区”建设;网格化管理模式从城市建设向综合管理拓展,有效推动大联动、大联勤;公共交通综合信息服务渠道向移动网络拓展,ETC建设基本覆盖全市主要道口;两化融合指数从2011年的75.5提高到2013年的80.4;2013年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1.06万亿元,是2010年的1.6倍;推动政府数据资源向社会开放,开通国内首个“政府数据服务网”;网上行政审批平台在内资企业设立、建设工程等领域实现并联审批;“12345”市民服务热线、法人数字证书“一证通用”等渠道整合不断深化。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竞争力不断增强,高端软件取得快速发展,在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等方面形成完整产业链;实施“云海计划”,金融云、中小企业服务云等示范项目进展顺利;物联网在水质监测、智能消防、环境监测、公共安全和智能照明等方面试点应用。截至2013年底,上海信息产业总规模达到1.09万亿元,其中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收入达到4317亿元,信息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达到6.4%,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网络安全综合保障能力显著提升,围绕可信可靠的区域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上海信息安全保障工作有序推进,安全防护水平与综合保障能力显著提升,全民信息安全意识普遍提高,城市信息安全态势总体可控。

  新一轮智慧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将贯彻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的相关会议精神,在注重发展的同时强化安全保障,以深化智慧应用为主线,以强化网络安全为保障,扎实推进各方面工作上新台阶。具体来说,新三年行动计划体现了“四个更加突出”,一是更加突出智慧应用,将建设重心由网络设施转向智慧应用,以需求为导向,拓展应用覆盖面,提高应用能级;二是更加突出市场机制,坚持企业主体地位和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发挥好政府统筹协调作用,形成合力推进格局;三是更加突出数据资源综合利用,把握数据资源资产化趋势,加强政务信息化顶层设计,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提升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水平和效率;四是更加突出阶段重点,服务发展大局和重点领域改革,明确阶段目标,聚焦重点专项,强化分工合作,力求务实见效。

  (二)

  上海未来三年将着力实施智慧化引领的“活力上海(LIVED)五大应用行动”,强化信息基础设施、信息技术产业和网络安全保障“三大支撑体系”,引导推动建设50个重点专项。

  五大应用行动:

  ——着眼城市宜居(Livable),营造普惠化的智慧生活。上海将以建设成果全民共享为原则,深化推进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信息化,充分调动各方资源,整合服务内容,拓展服务渠道,创新服务模式,构建“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三位一体的公共服务体系。到2016年,基于网络的智能化公共服务基本涵盖全体市民。具体将推动智慧交通、智慧健康、智慧教育、智慧养老、智慧文化、智慧旅游、智慧就业、智慧气象等8个专项建设。

  ——着眼产业创新(Innovative),发展高端化的智慧经济。上海将以信息化助推“四个中心”建设,促进产业高端化、集约化、服务化为发展目标,以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加快培育发展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为战略重点,全力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为打造“上海服务”和“上海智造”提供有力支撑。到2016年,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指数达到86.5,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2万亿元。具体将推动互联网金融、智慧航运、智慧商务、智能制造、智慧企业等5个专项建设。

  ——着眼运行可靠(Viable),完善精细化的智慧城管。上海将围绕城市管理精细化、可视化、智能化的发展需求,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在数据采集、存储、分析、展示等方面的优势,推动信息化在城市建设和管理领域的深度应用,全面支撑上海城市功能提升和安全运行。到2016年,基于网格化的城市综合管理平台基本覆盖全市。具体将推动城市综合管理、食品安全、环境保护、公共安全等领域信息化,以及智能化城市生命线等5个专项建设。

  ——着眼透明高效(Efficient),建设一体化的智慧政务。上海将以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核心,以信息共享、系统集成、业务协同、渠道整合、资源集约为原则,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兴技术,实现政府资源整合、流程优化和业务协同,提升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和效率。到2016年,上海政务信息化建设管理模式将取得突破,信息化助力重点领域改革和社会治理建设的效应不断凸显。具体将推动电子政务一体化、公共数据资源开放服务、公共服务渠道优化、网络服务能级提升、公共信用信息平台等5个专项建设。

  ——着眼区域(District)示范,打造智慧城市“新地标”。上海将围绕社区、村庄、商圈、园区、新城等5个空间区域,推进创新试点和应用示范,到2016年,力争形成一批具有点上示范和面上推广效应的智慧社区、智慧村庄、智慧商圈、智慧园区和智慧新城。

  三大支撑体系:

  ——下一代城市信息基础设施服务能级显著提升。到2016年,上海将全面建成与当前主流技术相匹配的宽带城市和无线城市,家庭光纤入户率达到60%,第三、第四代移动通信用户普及率达到70%,公共场所无线局域网接入点(AP)突破20万个;国际和本地网络交换能力持续提升;全面完成下一代互联网在基础网络和数据中心的改造部署。具体将推动宽带城市、无线城市、功能性设施、通信枢纽、下一代互联网、无线电管理等6个专项建设。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创新发展能力显著提升。上海将以培育“四新”经济和扶持龙头企业为抓手,加快信息产业转型升级,使上海成为国内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引领区和产业集聚区。到2016年,上海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总规模达到1万亿元,信息服务业营业收入达到6800亿元,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超过7%。具体将推动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高端软件、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网络视听、网络安全等8个产业专项建设。

  ——网络安全综合保障能力显著提升。上海将加强与国家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和城市安全与应急管理体系的对接,着力提升网络安全技术防范、基础支撑与综合治理能力,强化网络安全和互联网内容监管,完善安全可信网络环境,本市网络安全态势总体可信、可靠、可控。具体将推动基础网络安全、重要网站和系统安全、重点行业工控系统安全、互联网内容安全、网络安全基础设施、网络安全应急处置、网络空间综合治理、网络安全意识等8个专项建设。

  为了保障新三年行动计划有效落实,上海将从完善政策法规、推进标准规范、拓展投融资渠道、促进自主创新、保障基础设施、加快人才培养,以及抓紧组织实施等方面,提出七方面保障措施,旨在进一步改善智慧城市建设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