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广智:庞贝古城除了毁灭还剩下什么

28.04.2016  15:23

亡城之亡而后知亡也,这使我想起诗人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所言:“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城与邦兴衰存亡同理,你之大难,倘“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其结果也只能是代代相哀,毫无意义。

浮云潭影日悠悠,几度夕阳几度秋。罗马子民今安在?萨尔诺河枉自流。

城之亡

萨尔诺河之于你,就像台伯河之于罗马,黄浦江之于上海。

岁月匆匆,物换星移,弹指一挥间,你已经离开人世一千九百三十七年了。年代久远矣,但人们还记得公元79年8月24日那一天,维苏威火山突然爆发那惊天动地的一幕:是日晨事发,天色渐暗,乌云压地,直至中午时分咆哮起来,火山灰纷下,浮石雹 飞泻,大雨和着地震,恐怖伴着尖叫,你迅速被埋在地下,约有二千余人同归于难,占当时你人口的十分之一。惊天地,泣鬼神,这是震惊当时罗马帝国乃至古代世界的一场浩劫。

那时,你还未建立户藉制,伴你死亡的二千子民,我们还不知道他们的名字。迄今为止,我们只知晓一个人,他叫老普林尼,古代世界卓越的科学家,37卷《自然史》的作者。这归之于他的外甥、文学家小普林尼写给历史学家塔西陀的两封信函。在信中,他对当时的情景作了真实的描写,说白天“比最昏黑的黑夜还要昏黑”,“不断的强烈地震使房屋好像离开了地基”,逃命的人“把枕头顶在头上,用毛巾捆住,以防被石雨砸伤……”。

就这样,当时忙于指挥救灾的老普林尼被浓密的火山气体窒息而亡,小普林尼在信中写道:“人们找到了他的遗体,完整无损,穿着原先的衣服,更像睡着,而不是已经死去。”在现存的有关你毁灭的史料中,这是唯一的直接文字材料,弥足珍贵。也因此,世人在记住了你的同时,也记住了他的名字,不只是因为他的科学家的声誉,而是他亲赴灾区现场指挥救灾乃至以身殉职,那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光芒四射,永照后世,令世人敬仰。

你也曾经璀璨,曾经绚烂,一如小普林尼以亲历所见赞美你“无比秀丽”;一如后来歌德来这里参观遗址,浏览屋宇后说“望之赏心悦目”。

然而,人们尚不知道你的生日,只能约略地说,在公元前8世纪前后,你的祖先已栖居在一个靠海的小渔村,奥斯坎人和萨姆奈人是你的先祖,先民的质朴和勇敢融汇在你的血液中,加之外来的希腊文化的滋润,你很快地长大了,长大到竟敢与勃兴的罗马人的东征相抗衡,于是发生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战事,史称“萨姆奈战争”,后你终臣服于罗马人的武力,成为罗马帝国的“殖民地”,且很快地“罗马化”,并被纳入了罗马国家统一的管制下。积以时日,只见你街道方正,屋宇栉比,商贾云集,店铺林立,蔚为大气。且这里的气候凉爽宜居,研究你的西儒毛乌有这样的描写:“树叶沙沙作响,鸟儿在飞,风在日落前平息。不久,树叶再次窃窃私语起来,轻柔的风吹来,抚慰着花园,整晚不停,伴你送入梦乡……”

于是,罗马名士和有钱人便纷至沓来,在空地上建造别墅,说不定某日路人会邂逅小普林尼,某晚市民会聆听到西塞罗的演讲。你俨然成了罗马世界中位居于“永恒之城”罗马之下,百城之上的“王者”,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游客。嗟夫!你却突遭劫难,毁于一旦,如此惨酷,能不悲怆!

人不暇自哀

亡城之亡而后知亡也,这使我想起我国晚唐诗人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所言:“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城与邦兴衰存亡同理,你之大难,倘“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其结果也只能是代代相哀,毫无意义。

因此,重要的是,你之毁灭,不仅只感于悲哀,更重要的是要勤于反思。一旦当璀璨化为阴影,绚烂变成黝黑,你向我们提出了如莎士比亚在悲剧《哈姆雷特》中的名句:“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人类在现代化进程中,当面临城市化所带来的种种挑战,如时下的“四面霾伏”,人们连呼吸一口新鲜空气都成了一种奢望时,当年老普林尼窒息而亡的惨状又隐现,摆在世人面前,仍是“生存还是毁灭”?

对此,后人“哀之”,更要“鉴之” ,换言之,即由坏事转化为好事,由悲怆移情为厚意。你的这种鉴世价值,亘古不移,这份历史遗产,将会代代相沿,将会对人类的生存作出难以泯灭的贡献。

己卯(公元79年为中国农历己卯年)之灾,把现实与历史接应;七九之难,把昨天和未来牵引。为了你的后事,不知惊动了多少人:考古学家忙于发掘,从你亡迄今不断,终于在19世纪末叶你得以重见天日;历史学家求真探索,将你的遗址视为“无价之宝”,他们的研究成果足以见证古典世界的艺术特征,现存留的六千多件铭文,亦可引领人们窥探那时普通人的“平凡的世界”;尤其是专治城市史的专家,对你作了细致入微的考察,得出的结果是公共建筑有列,市政管理有序,非常和谐,比如广场无车辆入口处,行人需步行,严格执行行车禁令等,这当然会令我们感概,原来古人也早有“防堵良方”了;而那些文学艺术家们更是为你忙得不亦乐乎。

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就有意大利、西班牙和西德联合摄制的影片《末日庞贝》,进入新世纪尤甚,2003年有电影《庞贝古城最后一天》上映、2009年出版了英国作家罗伯特·哈里斯的小说《庞贝古城》的中译本,2014年上映的电影是:《启示录:庞贝》、《庞贝末日:天火焚城》。文学家,尤其是电影艺术家,运用电影镜头,淋漓尽致地向世人展示人生最后一天的情景,胆战心惊又刻骨铭心,让观众既看到了早已失去了的世界,也启人心智,引发思考,以唤醒人类的集体记忆,也就是人类生存与自然环境的紧密关连,以此回应莎翁的上述之问。你应该感谢他们,反之亦然。

啊,庞贝!二千罗马子民的英灵不散,魂牵亚平宁,梦萦东方人:虽时光飞逝,然往事并不如烟,如此看来你的往昔也变得秀丽而悦目,显著而辉煌,不凡而伟大。让老普林尼的献身精神永放光彩!让古城庞贝的历史灯塔照亮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