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公布89景区最大承载量 将推客流实时发布

26.01.2015  10:19

  [有备而来]

   委员“带着照片找台阶的茬

  政协委员游闽键昨天带着一叠照片来到了政协现场咨询活动,他直奔市交通委的“摊位”。

  “这些台阶设计本身就存有一定的安全隐患,如果人流密集,就容易发生踏空、摔倒的情况,出现多米诺骨牌效应,引发踩踏。”拿着自己拍摄的多张台阶的照片,游闽键观点明确。“我这次的提案就是对上海各大景观平台、广场台阶等人流易聚集的地方潜在安全隐患的排摸。

  游闽键说,也许是出于美观的考虑,不少广场都采取了挑空、错层的设计,“配合绿化、景观的设计,确实是漂亮,有层次感。”但类似设计中不能或缺的就是台阶,“平台和平台间都是台阶连接,这就存在隐患。这次外滩事件中,意外也是发生在台阶处的。

  游闽键咨询交通委,对此类平台台阶,在设计上是否有一定的标准或条例可循?

  对此,交通委现场答复,对于广场上的台阶设置并没有统一的设计标准或规范。“他们告诉我,现行的设计标准和规范主要是针对材料的牢固度、持久度,保证不会塌陷等安全角度考虑,对于台阶并没有明确条款限制级数、高度。”游闽键认为,这是未来应该要关注的问题,“这个提案我今天会根据交通委的答复进行修改,明天提交。

   代表称应强化预案可操作性

  昨天在市人代会审议现场,“12·31”事件并未成为黄浦区代表发言的“禁区”。相反,不少代表都对上海如何加强城市管理、提升城市安全进行了深度思考。

  “我听说了今年新春安排的29项活动中,只取消了5项,其余24项仍继续举办。我要说的是,在这5项被取消的活动中,豫园灯会被取消殊为可惜。”市人大代表、上海宏年实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李飞康表示,“在我看来,在‘亡羊补牢’总结经验教训之后,上海应当积极举办更多有分量的大型活动,显示国际大都市应有的自信。

  在市人大代表、上海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许丽萍看来,上海要做好城市安全管理,要充分认识上海特大城市风险的多样性、环境的脆弱性;充分认识特大城市精细化管理任务的长期性与艰巨性。城市管理者要提升对风险宏观预判的能力,保持“如履薄冰”的风险意识,避免“侥幸心理”,避免安全管理“时紧时松”局面。

  在管理层面,要全面梳理城市管理中的各类安全风险,并在其基础上逐个消除“管理盲点”,进一步强化预案的针对性、可操作性与演练的实际效果,以形成适合本地区的长效管理机制。积极采用高科技手段,提高风险的发现能力与快速处置能力。

  同时,发挥社会组织特别是志愿者团队在城市安全管理的积极作用,构建“平安上海”。

   [热点互动]

   A级景区客流超最大承载量就预警并限流

  “有没有办法让市民、游客迅速、便捷地知晓各个景点的客流状况,避免大客流叠加后产生一系列问题?”对此,市旅游局局长杨劲松表示,本市正在对89个A级旅游景区的最大承载量进行摸底,今后将研究景区客流数据实时发布系统,一旦超过最大承载量将预警并限流。

  “目前,本市正在对89个A级旅游景区的最大承载量进行测算,预计在今年一季度,最快在春节前后,就可以获得相关的调查结果并向社会公布。不过,这个数据只是第一步,接下去我们还要进一步研究数据实时报送、发布系统。”杨劲松告诉记者,这个实时数据系统是一个动态系统,将提供实时人流量、游客舒适度等一系列指标。比如,在某个节日,东方明珠景点的客流量已经接近最大承载量,游客的舒适度已大幅下降,景点现场非常拥挤,就会通过这个系统建议旅游不要再前往了。对于信息的发布途径,杨劲松表示,首先要靠景区自身进行发布,比如利用景区醒目位置的显示屏、景区区域性的广播等,也可以通过景区的官方网站、官方微博、微信等发布。

  此外,还会利用广播电台、电视台、新闻网站等传统媒体,或者“上海发布”、旅游部门官方网站、微博等新型媒体进行宣传。而手机APP软件也是一个重要渠道,今后,查景区人流量会像查实时天气那样简单方便。

  商场活动照旧,但严防片面追求“轰动效应

  在豫园民俗灯会、上海新春农副产品大联展等大型活动取消后,有市民担心一些商场的春节大型促销活动是否也会被取消。对此,市商务委员会主任尚玉英表示,上海的商场活动照旧,不会受到影响。

  尚玉英告诉记者,由于电商的冲击,如今商场的活动很少会出现人挤人的抢购场面,加上多年的促销经验,商场的安保工作都能保证有序可控。“受网络冲击,全市的商业都在积极转型,营造体验式氛围,我们希望有更多的顾客能走进商场。”当然她也表示,在大客流期间,安保工作要保证人流上下分开,不形成对冲,引导顾客有序排队。

  “我们鼓励商家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开展服务老百姓的促销活动。”市商务委商贸行业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也回应称,规模较大、人流密度较高,促销力度比较大的活动要进行风险评估,做足预案。

  关于市商委近期发布的《关于切实做好本市商贸领域安全工作的紧急通知》,这个通知的精神是要严防片面追求所谓的“轰动效应”。

   有委员建议调票价降低地铁早晚高峰客流

  对于委员普遍关心的地铁安全问题,轨交总队副总队长宋有国介绍,目前轨交警方和申通地铁建立了大客流三级响应机制,去年底一级预案启用过两三次,都是车辆故障导致乘客滞留站内。宋有国表示,接下来可能出现的大客流估计在春运前和返程高峰,“包括连接火车站、飞机场的重点线路”。宋有国还表示,希望市民春运期间能配合安检,不要携带易燃易爆物品。

  申通集团党委办公室主任吴昕毅介绍,未来上海地铁解决大客流难题将采取在站内设置通道降低对冲、突发事件及时增援限流、增派“流动哨”了解地铁站周围人流聚集情况等措施。针对邱华云委员提出的“通过用经济杠杆调控地铁早晚高峰票价以降低客流”的建议,申通方面表示方法很好。但是地铁票价涉及民生,需要市级部门牵头,市交通委、市物价局、申通集团等部门共同推进,“高峰涨价多少,平峰降价多少”,还须经过计算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