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公布 平均万人拥有体育场地:15.94个

07.01.2015  09:21

  上海市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工作已顺利完成。据统计,按照2013年末上海市常住人口(2415.15万人)计算,上海平均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达15.94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72平方米。这是记者昨天从市政府召开的2015年上海市体育工作会议上获悉的。

  十年数量增长167%

  据悉,本次体育场地普查对象为全市各系统、各行业、各种所有制形式的各类体育场地(军队系统除外)。截至2013年12月31日24时,上海市共有体育场地38505个,用地面积6783.6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29.64万平方米,场地面积4155.69万平方米。全市场地数量和场地面积均排在前8位的区县分别为浦东新区、嘉定区、青浦区、松江区、闵行区、奉贤区。

  根据2014年底公布的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我国平均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12.45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46平方米。

  对比上海市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截至2003年12月31日),全市体育场地数量在10年间增加了24080个,增长了167%,年均增长速度10.3%;场地面积增加1229.54万平方米,增长42%,年均增长速度为3.6%。

  “上天入地”寻增长点

  寸土寸金的上海,是如何在10年间完成167%的增量的?

  负责此次场地普查的上海市体育局王家瑾调查员介绍说,除了各个郊区因为地域相对比较广比较容易做增量之外,各个中心城区也在想方设法做加法。

  弹丸之地的静安区,想要扩容一方健身场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横向改造难,就纵向进行扩容。经过改造,市西中学的地下篮球馆开张了,孩子们趋之若鹜。除了入地,“上天”也成为市中心体育场地新的增长点:延安中学屋顶上建起了乒乓球房,成了学生们健身的新场所。

  据介绍,10年间,上海新增的体育场地和老百姓贴得更近了:如今,位于社区里的体育场地为23668个,占到了总数量的61.5%,10年间兴建的健身步道、健身苑点、百姓健身房和公共运动场成为了老百姓新的健身场所。此外,社会力量对全民健身的热情也日渐高涨,企业也成为投资体育场地建设发展的重要力量:10年间,企业投资建设的体育场地数量占到了16.6%,投资金额占到了45.3%。

  人均面积却“做减法

  虽然和第五次普查相比,上海体育场地无论是数量或是面积都有了大幅度的增长,但和10年间相比,人均拥有的体育场地面积却不增反降。

  据统计,上海10年间体育场地面积增长率为42%,但是人口的增长率达到44%,而10年前人均拥有体育场地面积为1.75平方米,最新的数据却减少0.03平方米。王家瑾说,体育场地虽然在稳步增长,但还远远不能满足老百姓对于健身的需求和热情。此外,在这次体育场地的普查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老百姓的健身需求越来越多元化和专项化,但是上海目前的体育场地以公共运动场地居多,包括三大球、羽毛球、乒乓球馆在内的球类场地和游泳馆相对还是比较欠缺。王家瑾说:“老百姓的健身需求,不是广场舞或是打拳练操就能满足的。”除此之外,普查结果表明,不少场地的设施还比较落后,这和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的百姓健身需求也有一定的距离。

  据《上海市公共体育设施布局规划》,到2020年,上海将新增各类公共体育设施(场地)面积达2200万平方米。未来怎么继续做增量,将是对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新的考验和课题。

  根据一项对上海市民健身意愿的民意调研表明,把体育场地和绿地结合在一起,是市民们最期望的健身方式。此外,体旅结合、体艺结合,或许能成为新的增长点。“大城市增加体育场地,融合和创新将成为主要方向。”王家瑾说。

  来源: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