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交大教授考察发现“玉帛之路”

13.07.2015  23:32

公元前114年到公元前127年间中国河套地区与印度的丝绸贸易通道“丝绸之路”之名由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1877年提出,并为世界广泛接受。然而鲜有人知道,这条商路曾是中原国家对西域重要战略资源依附及玉石贸易的通道。记者昨天获悉,上海交大人文学院讲席教授叶舒宪通过大量实地考察和考古发现,“丝绸之路”中国段的前身存在一条“玉石之路”。    

叶舒宪认为,“丝绸之路”的命名着眼于以文字记载的张骞通西域事件为起点,这一观点忽略了夏、商、周以来作为华夏文明重要代表的玉石,已经在这条通道的中国境内不断疏送往来。“西方人艳羡来自中国的丝绸,所以在西方人的眼中,这条大道是‘丝绸之路’。而中原人喜欢来自西域的玉石,所以在中原人眼中,将这条大道称为‘玉石(帛)之路’更为准确,也更能彰显中国本土的话语权。” 叶舒宪历经十余年对豫、晋、陕、甘、宁、青、新七个省区进行调查和研究,发现其中大量出土美玉来自新疆石龄,达4000余年,由此推断,“西玉东输”的玉石之路早已存在,比丝绸之路要早2000年。这条玉石之路阐明了夏、商、周三代王室用玉资源的由来,解释了万里之外的和田玉如何成为中国历代帝王推崇的意识形态符号。根据出土玉石的“轨迹”,叶舒宪绘出哈密-中原的“北线、于阗-西安的“中线和喀什-中原的“南线三条路径,穿越200万平方公里的西部玉矿资源区。目前,“玉帛之路”的世界文化遗产申请工作正在启动。    

来源:《新民晚报》 2015.07.10 第A11版 上海新闻    

原文: 交大教授考察发现“玉帛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