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上海交大沐两甲子风雨与上海共同成长

08.04.2016  18:19

本报讯 两甲子栉风沐雨,跨越三世纪弦歌不辍。上海交通大学今天上午举行建校120周年纪念大会,新老校友欢聚交大闵行校区,共话上海交通大学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杨雄,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出席纪念大会并讲话。      

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姜斯宪主持纪念大会。上海市副市长翁铁慧、北京大学校长林建华、复旦大学党委书记魏小鹏、浙江大学校长吴朝晖、天津大学校长李家俊等出席。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作主题演讲。      

杨雄代表上海市委、市政府向上海交通大学全校师生员工和海内外校友表示热烈的祝贺。他说,120年来,上海交通大学始终以推动国家繁荣富强、社会文明进步为使命,坚持“求实学、务实业”,薪火相传,育人不辍,已经发展成为一所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的高水平大学,成为国家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排头兵。      

杨雄说,两甲子风雨偕行,上海交通大学与上海这座城市命运相联,共同成长。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上海交通大学为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作出了重要贡献。展望未来,到2020年,上海要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基本框架,基本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在更高水平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上海交通大学应在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期待上海交通大学继续弘扬“求真务实、努力拼搏、敢为人先、与日俱进”的精神品格,率先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之路。  

在纪念大会开始前,市领导与部分与会嘉宾参观了上海交通大学120周年校庆专题展示馆。海峡两岸共根同源的五所交通大学共同发布了《交通大学赋》。    

上海交通大学前身为1896年在上海诞生的南洋公学。120年来,交大人秉持“饮水思源、爱国荣校”的校训,始终把人才的培养作为办学的根本任务,培养了30余万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中国近现代发展史上的诸多第一:中国最早的内燃机、最早的电机、最早的中文打字机;新中国第一艘万吨轮、第一艘核潜艇、自主设计的第一代战斗机、第一枚运载火箭、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例心脏二尖瓣分离术、第一例成功移植同种原位肝手术等,都凝聚着交大人的心血和智慧。      

来源:《新民晚报》 2016.04.08 第A02版 时政·要闻    

原文: 沐两甲子风雨与上海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