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申活 暖心春|春节里的老年福利院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19.02.2018  09:31


  东方网记者解敏、曹子琛2月18日报道:“吴阿姨侬回来啦……”大年初三上午9点不到,位于江宁街道武定路661号的乐宁老年福利院门口,院长钱俊亲自迎接回家过年小住几日之后返院的老人。每年春节期间,老年福利院都显得比往日更忙碌。

  “子女把老人接回家过年是为了尽孝心,从心理上、情感上都想让老人和家人多聚聚,但老人一旦出院后的饮食、心理都可能产生巨大起伏,回家后得不到专业的照顾,反而会对他们的健康产生影响。所以我们也会视具体情况,劝一些老人们留院过年。”钱院长说,“幸好,现在越来越多的家属能够理解我们了,更理智地选择来福利院陪老人一起过春节,或是和老人外出吃一顿年夜饭,就将老人送回来,而送回院里的老人还要接受3天跟踪观察。

  乐宁老年福利院的前身是一家商务酒店用房,2014年底转变成为由静安区人民政府投资,社会力量组织运营的养老机构。福利院共有7层,拥有167张养老床位,其中2-4层以6人全护理房间为主;5-7层以2-3人全自理房间为主。护理床位数量约占总床位数60%,入住率达95%以上,可一定程度满足江宁街道失能老人对入住养老机构的需求。福利院食堂不仅为住养老人提供餐食服务,还作为社区食堂为社区老人提供助餐服务,实现了服务资源与社区共享,机构养老服务功能向社区居家养老辐射和延伸。

  钱院长介绍,在这里,其实像吴阿姨一样能“回家过年”的老人只占到全院老人的5%,更多的老人因为缺乏自理能力,或是家人不在身边,都是不能回家的。“每年春节,多亏了这里的30多名护工人员放弃回家,把温暖留给院里的老人们,陪他们过年,才保障了老年福利院春节期间也能照常运转。没有他们,就没有老人们的平安。

  照顾老人就像哄孩子

  在福利院3楼的休闲区域,一群来自天南海北的护工正陪伴着老人们一起闲扯家常,旁边还有一桌四人打起了小麻将……在春节这个本该是亲人团聚的日子,他们则把老人们当成了自己的亲人,任劳任怨,踏实细心地照料。

  来自河南郑州的护工张阿姨说:“过年是这里最需要人手的时候,也是老人们最需要陪伴的时候。”每天5点起床,从为老人们打第一壶水开始,直到晚上下班,一天里与老人们在一起的时间超过12个小时。为老人们擦身、洗手、洗脚、换衣服、喂饭、帮助老人上厕所、扶老人晒太阳、看电视……遇到老人生病,她甚至得日夜连轴转。这对她来说是一种责任,也是一份感情。

  张阿姨是全院第一个同时拿到医疗照护员证书和养老护理员证书的护理人员,她还承担着为老人疏导情感的工作。“老人有时候就像孩子,需要哄,需要依赖。他们每天的情绪起伏很大,有时候和家人通个电话情绪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要学会观察,主动与他们沟通,多和他们谈谈心。他们有时候只是想找人聊聊天,寻求关爱。

  为了护理老人们,自从事护工工作以来,张阿姨已经7年没有回家过春节了。尽管无法在春节和家人团圆,但能给老人们带来一丝温暖,她认为值得了。今年儿子就要高考了,说起家人张阿姨眼眶不禁有点湿润,希望他能考到上海来,考个职业技术学校,以后能有一技之长。

  1000天与3天

  徐老伯今年93岁,曾是外科医生的他,现在已是半植物人状态。3年前从医院转来福利院的时候伴有严重的血尿和褥疮。据介绍,老人唯一的儿子已经过世,孙子每年偶尔来看他一两次,福利院如今已经是老人唯一的依靠。

  3年来的每一天徐老伯都离不开护工闫阿姨的悉心照料。擦脸、擦胳膊、洗脚到口腔护理、掏痰,喂水、喂饭都是用机器打碎食物,再用针管一点一滴送入口中。有时恰巧不是闫阿姨当班,换来别的阿姨喂饭,徐老伯还会“耍小性子”拒人于千里之外。虽然徐老伯几乎丧失语言能力,但闫阿姨总能第一时间发现他身体有不适。“有时候他少吃一口饭我都担心得不得了。”对于这样的失能老人,她认为必须耐心观察,掌握各种细微的变化才能更好地加以照顾。

  在护工闫阿姨悉心照料下,徐老伯现在已经恢复了部分能力,虽然仍不能开口说话,但是能够听懂旁人的语言。有时徐老伯的学生们会来看他,望着病人红润的皮肤和没有褥疮的身体,他们都从内心感激闫阿姨无微不至的照料和陪护。

  今年54岁的闫阿姨,自建院之初便来到这里,是该院资历最老的护理员。建院至今1000多个日日夜夜,她只回过家3天。而这些原本陌生的老人如今都已经成了她的亲人。乐观的闫阿姨说:“老人们也不容易,他们的痛苦我们体会不到,只能尽自己所能照料他们,陪他们走完人生的最后一段路。我常对自己的孩子说,我现在对老人们好,希望以后我老了,你们也能对我好。

  2020年上海将新增养老护工7.8万人

  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是上海这座城市老龄化趋势下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8年上海将进一步完善“五位一体”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新建50家社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80家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新增7000张养老床位,改造1000张失智老人照护床位,加快建设15分钟社区养老服务圈。

  “在我们这,最不容易的就是护理人员。”钱院长说,“他们的服务对象不同于正常老人,往往付出得不到回报,有时甚至得不到一句谢谢。希望全社会能给他们更多正面的关爱和支持。在《上海市老龄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指出,到2020年,事关老龄人口日常照护的护工人数,新增数将达到7.8万人。全市将加大职业培训力度,组织开展养老护理人员国家职业资格培训3.1万人。建设一批公共实训基地,提升养老护理人员实际操作能力。积极鼓励养老服务行业吸纳本市劳动力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