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热线]第16届“明天小小科学家”终评结果在交大揭晓[图]

30.10.2016  11:09

昨天(10月29日),历时一周的第16届"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终评在上海交通大学落幕。由近60名院士和专家组成的终评委员会采用一对一项目问辩、圆桌讨论和能力测试的形式,对98名入选学生的创新和科研能力、个人综合素质等进行深入考察。活动最终评选出一等奖15名,二等奖35名,三等奖48名。一等奖中,来自北京市第四中学施则威、江苏省苏州中学刘君达和上海市上海中学魏洵婧3人获得"明天小小科学家"称号。 

    据悉,“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由中国科协、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周凯旋基金会共同主办,旨在选拔和奖励优秀高中学生,为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培养后备力量。在终评活动中,评委们重点关注学生的科学思维、创新能力、兴趣志向等,以科学家的视角和标准“选择未来的同行”,并鼓励他们投身科学研究事业。 

    活动评委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吴岳良院士表示,不同于往常以项目为核心的评选活动,“明天小小科学家”的评选对学生的反应能力、分析问题和掌握知识的能力有较高的要求,目的是为了发掘有科研潜力的拔尖人才。“将近60名院士和专家齐聚交大,花费近一周开展评估。这‘阵仗’不亚于教育部‘百人计划’、‘千人计划’评选,并且从评委的角度来说难度更大。”吴岳良指出,想在高中阶段就看准一个孩子适不适合科研比较困难。883份申报材料、140名评委历时3月完成初评、60名院士和专家历时一周开展终评……从材料筛选到面试评估,为了发掘青年科创“潜力股”,组委会精心设计组织。 

    吴岳良十分强调兴趣在科研道路上的重要作用。他认为,高校应积极探索和引导具有科创潜质的拔尖人才挖掘科研兴趣、寻找研究方向,通过“本科生进实验室”、“学业导师”等制度,为有志于从事科学研究的青年学子提供良好的科研环境和平台,帮助他们找到合适的研究方向和领域。而对于青年学子,吴岳良认为,本科阶段的基础学习十分重要,应当注重在本科阶段培养科研兴趣和独立学习的能力,并在进入研究生阶段后完成由“掌握知识”向“创造知识”的转变。 

图:天津展台学生演示

图:北京展台学生演示

来源:上海热线 2016.10.30  

原文: 第16届"明天小小科学家"终评结果在交大揭晓